- 文:編輯部出處:313期2016年8月
大珠和尚
大珠和尚,建州(福建)人,俗姓朱。生卒年不詳。初學經教即有所悟。後遊學諸方參訪,至馬祖道一處,馬祖問:「有什麼事?」
- 文:編輯部出處:311期2016年6月
得得來和尚---貫休
七歲父母送他至本縣和安寺出家,給圓貞禪師當侍童。日誦《法華經》一千字,熟記不忘,後來與處默一起剃髪為僧,鄰院而居,常常隔籬論詩互相酬唱,十五、六歲時,詩名已聞於遠近
- 文:編輯部出處:309期2016年4月
皎然
皎然((720-805),一說生卒年不詳(註一)。唐代僧,浙江長城人,俗姓謝,乃謝靈運之十世孫。幼年就顯現異於他人的才能,秉性與佛道相契,遂離俗出家修行。於靈隱寺依守直律師受戒,用心學習律法。又常作詩賦來吟其情性,文章雋永,被譽為釋門中之龍象偉器。
- 文:編輯部出處:307期2016年1月
藥山惟儼禪師
惟儼(751~834),唐代僧,俗姓韓,山西絳州人,一說祖藉在江西信豐縣。十七歲依潮陽(廣東)西山惠照禪師出家,大曆八年(773)依衡山希澡受具足戒,博通經論,嚴持戒律,之後深感不足以了生脫死,於是往謁石頭禪師
- 文:編輯部出處:269期2012年8月刊
石頭和尚-希遷禪師
希遷(西元700~790),俗姓陳,廣東端州人。師的母親初懷孕時,便不喜歡葷腥。師在孩提時代,與生俱來就有一份敬母,順母,衛母的德性。
- 文:編輯部出處:265期2012年3月刊
一行──唐朝最卓越的天文、曆法學家
一行(673-727年),俗姓張,魏州(河南)昌樂人,乃唐初功臣張公謹之孫。
- 文:編輯部出處:229期 2008年9月刊
漢土第一位依法受戒之比丘 - 朱士行
朱士行,曹魏時代之穎川(河南許州)人,少年出家。
- 文:編輯部出處:227期 2008年7月刊
南朝齊梁時代之律學大師與佛教文史學家-僧祐
僧祐(445~518),俗姓俞,祖籍彭城下邳(江蘇徐州邳縣),其父時才遷居建業(南京)。
- 文:編輯部出處:225期 2008年 5月刊
僧肇 - 秦人解空第一者
僧肇(西元384,一說374~414),東晉京兆(今西安)人,俗姓張。
- 文:編輯部出處:223期 2008年 3月刊
我國第一位佛學思想改革家-生公說法 頑石點頭
竺道生(西元372-434),東晉鉅鹿(今河北平鄉)人, 據僧傳記載,本姓魏,家族世代為官,其父曾為廣戚縣令,後來遷居於彭城(今江蘇銅山縣)。
- 文:編輯部出處:221期 2007年 12月刊
我國淨土宗初祖-廬山慧遠大師
慧遠(西元334 ~416年),東晉雁門樓煩(山西崞縣)人,俗姓賈
- 文:編輯部出處:219期 2007年 10月刊
語驚四座-彌天釋道安
釋道安(西元312.一說314 ~385年)為東晉佛教(我國初期佛教急遽發展之時代)傑出的學佛者。
- 文:編輯部出處:217期2007年 8月刊
真諦-中國四大譯經家之一
真諦(西元499 ~569年),西印度優禪尼國人,為婆羅門族。師與鳩摩羅什、玄奘、義淨同稱中國四大譯經家,影響非常深遠。
- 文:編輯部出處:215期 2007年 6月刊
佛圖澄大師 - 擅長神通、咒術、預言諸能力者
佛圖澄(西元232 ~ 348年),俗姓帛,天竺人(以姓氏論,應是龜茲人)。
- 文:編輯部出處:213期 2007年 4月刊
法顯大師 - 西行至印度取經返回之第一人
法顯大師,東晉平陽武陽(今山西襄垣)人,俗姓龔。
- 文:編輯部出處:211期 2007年 1.2月刊
鳩摩羅什 - 中國四大譯經家之一
鳩摩羅什(344~413,一說350~409),龜茲(新疆庫車一帶)國人,祖籍印度。自幼敏慧,七歲隨著母親一同出家,曾遊學印度諸國,遍訪善知識大德,深研法義。
- 文:編輯部出處:209期 2006年 11月刊
弘一法師傳略(三)
一九三二年春,弘一居住在鎮海伏龍寺,劉質平掛念他的身體健康狀況,特從寧波搭輪船過來陪住在老師身邊。
- 文:編輯部出處:208期 2006年 10月刊
弘一法師傳略(二)
一九二六年春,弘一到杭州西湖招賢寺短暫掛單,對《華嚴疏抄》進行修正和校點工作。工作之餘,他和馬一浮在風光瀲灩的西湖畔暢談佛詩,十分愜意。
- 文:編輯部出處:207期 2006年 9月刊
弘一法師傳略(一)
一九一八年九月十九日清晨,杭州虎跑定慧寺禪堂內燈火通明、香煙裊繞,了悟和尚為李叔同施行了剃度儀式。李叔同就此落髪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
- 文:編輯部出處:205期 2006年 7月刊
玄奘大師
玄奘(602 ~ 664)俗姓陳,名褘。隋唐人,世稱唐三藏,意謂其精通經、律、論三藏,熟習佛陀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