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信解出處:397期2024年04月
佛法看故事 唇亡齒寒
佛陀有天在阿拉維說法,謂:生命是不確定的,死亡是確定的,人總要面對死亡。大家要經常保持正念,察覺生命的實相;如同手持木棍或長矛面對敵人和危險有毒的動物時,不至於手足無措,對死亡有正念的人也會保持正念面對,因此會往生善界。
- 文:信解出處:395期2024年1、2月合刊
佛法看故事 弓和箭
轉業我為道我,道我也要清淨;也就是突破生死,諸業清淨,次第解脫,以至究竟解脫,最後入涅槃。
- 文:信解出處:394期2023年12月
佛法看故事 買甲魚的人
《法苑珠林》中說,肉食有十種過錯:眾生己親、見生驚怖、壞他信心、行者不應食、羅刹習氣、學術不成、生命同己、天聖遠離、不淨所出、死墮惡道
- 文:信解出處:393期2023年11月
佛法看故事 不合時宜
怎樣才是佛法呢?是依於佛陀的理念和修養,憑著圓滿了的智慧,去表現道理方法,而可以幫助眾生化解煩惱,遠離苦難,達到了生脫死的究竟饒益性,才可以稱為佛法。
- 文:信解出處:392期2023年10月
佛法看故事 鱔魚和蠶
因為蠶和鱔魚都對我們人類有好處的緣故。凡是對於人們有利益的事,人們就會很勇敢地去做,就渾然忘卻自己的嫌惡、害怕。
- 文:信解出處:391期2023年09月
佛法看故事 把石子當寶貝
《法句經故事集》第五之愚品謂:「惡業是造作之後,會後悔的業;惡業是當接受業報時,使人涕泗縱橫的業。」
- 文:信解出處:390期2023年08月
佛法看故事 自相矛盾
雲老禪師一直提醒弟子們,讀佛典不是依文解義,而是要知道第一勝義諦,也就是「法」在哪裡?唯有知法的所在,方能得見道的蹤跡。
- 文:信解出處:389期2023年07月
佛法看故事 車軛
是非,善惡,美醜,在在都是分別;不捨於自我的意識,抓住的是相對的世間法;好像不能推翻,卻也不能肯定。
對錯,良莠,好惡,在在全賴認識;歸功於智慧的運作,突破的是相對的出離法;有似雛兒脫殼,獲取更多利益。
- 文:信解出處:388期2023年06月
佛法看故事 種楊樹和拔楊樹
所謂修行辦道「如履薄冰」,指修行者對自我行為造作的警覺,猶如行走在薄脆的冰河上,唯有戰戰兢兢的,才能免於踩破冰層,掉到冰河裡。
- 文:信解出處:387期2023年05月
佛法看故事 守株待兔
無勤的「無」,不是沒有,是從「有」而來;內涵上有莊嚴精進、攝善法精進、利樂眾生精進三者.
- 文:信解出處:386期2023年04月
佛法看故事 遠水救不了近火
過去的,是已經運作成的成果;現在的,是正在運作的起因;未來的,是依於起因,憑藉成果,可能發生或同或異的因果關係,也就是人與事的關係法,在佛法中叫做妄想,而妄想中的內容包羅萬象,《楞伽經》卷二略說有十二種妄想。
- 文:信解出處:385期2023年03月
佛法看故事 南郭先生
簡言之,一般於精神或物質層面的認識,大多只是有所體認而已,難能從其中顯現微妙的智慧,而微妙的智慧必須依照佛陀的道理和方法去行修養,才有機會成就。
- 文:信解出處:384期2023年1、2月合刊
佛法看故事 曾子不撒謊
佛陀說:「往往有人以為只要是食器的水,就可以拿來漱口。可是,要漱口,必須要用清潔的水,與食器並無關係。羅睺羅你要先正心,正心以後,言行才不會虛偽,妄語的毛病,自然就改正了。」
- 文:信解出處:383期2022年12月
佛法看故事 從小事推想到大事
佛法中對五欲的說法有兩種:
一是色聲香味觸,一是財色名食睡.
- 文:信解出處:382期2022年11月
佛法看故事 只相信自己的兒子
「但是,如果僅是分別,無異是表現強烈的自我,陷於計較的諍辯之中;因此,深入的認識,始於分別中珍惜,攝取相對法的價值,出離平常人的許多束縛或造作的不安」
- 文:信解出處:381期2022年10月
佛法看故事 畫什麼東西最難
「所以,我現在七十歲了,自己還在做車輪!這樣看來,古代聖人所得的真理心法,不能傳下來,這不是很明顯的事嗎?因此我才說,你所讀的聖賢書,只不過是古人的糟糠罷了,你為什麼氣憤呢?」
- 文:編輯部出處:380期2022年9月
佛法看故事 買櫝還珠
所謂「繡花枕頭」,是說虛有其表,而敗絮其中;也有人說「紅漆馬桶」者,無非告誡世人,「表與裡」如何?切勿為蠱惑,稍一不慎,吃虧上當即在眼前。
- 文:編輯部出處:379期2022年8月
佛法看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
「有意思!窗戶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唯一的區別就是鏡子的玻璃上鍍了薄薄的一層銀。可是,僅僅因為多了這一丁點兒的銀,人們卻再也看不到別人,只能看到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