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看故事 曾子不撒謊

    佛陀說:「往往有人以為只要是食器的水,就可以拿來漱口。可是,要漱口,必須要用清潔的水,與食器並無關係。羅睺羅你要先正心,正心以後,言行才不會虛偽,妄語的毛病,自然就改正了。」

  • 文:信解出處:佛法看故事期數:384期2023年1、2月合刊

佛法看故事 曾子不撒謊
/信解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街上去,兒子哭著要跟去,她哄兒子說:「你別哭,回來後殺豬給你吃。」小孩不哭,也不跟她去了。她從街上回來後,見曾子正在準備殺豬,就勸阻說:「我不過是哄孩子,何必當真呢?」曾子卻說:「如果不殺豬的話,那是欺騙孩子,實際上是教孩子說謊。」曾子堅持把豬殺了。

 

 

曾子(BC.505~ BC.435)是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有「宗聖」之稱。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將孔子提出的「吾道一以貫之」歸納為「忠恕」,相傳著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

 

不說謊相同五戒中的不妄語,學佛的人不可以誑妄的言語欺騙他人。人與人之間,建立在一個「信」字上,無論是任何的情誼關係;而虛妄不實的言語,往往發生於有所欺誑的時刻。

 

因此,佛教的律法中,提示口於言語,不可以兩舌,說是說非,也就是搬弄是非;不可以惡口,即詛咒狠毒的言語,可說是語言暴力;不可以妄言,即虛假造謠;不可以綺語,乃挑逗誘惑的言語,如黃色書刊等;所以健全於修養的人,不敢以虛妄的言語欺誑他人,因為有修養的人,深知妄語危害他人,也危害自己,故慎言是他、我兩利的語句,而妄語是為惡的動力。

 

《西域記》中說到王舍城的來歷,在古印度摩揭提國的都城,常常發生火災,一家起火,四鄰遭殃,城中百姓疲於防火,無法安居樂業。

 

頻婆娑羅王只得下令:誰家不慎引起火災,必須舉家搬遷到城外棄屍的寒林。此命令頒佈不久,王宮裡先失了火!

 

為了不失信於民,頻婆娑羅王舉家遷居到寒林,那裡是荒涼的不祥之地。然吠舍厘王聽說頻婆娑羅王住在荒郊野外,就在邊境集結兵馬,準備偷襲。摩揭提國得到消息,趕緊在寒林建造城邑;這就是佛典中提到王舍城的來歷。

 

《伊索寓言》有描述金斧子的故事:

有個樵夫在河邊砍柴,不小心把斧子掉到河裡,他坐在岸邊上失聲痛苦。

赫耳墨斯神(Herme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商業、旅者、小偷和畜牧之神)知道此事,頗為可憐他,問明原因後,下到河裡,撈起一把金斧子,問是不是他的?他說不是,接著赫耳墨斯又撈起一把銀斧子,問是不是他的?他仍說不是;赫耳墨斯第三次撈起的斧子時,樵夫說這把才是他的。赫耳墨斯很讚賞樵夫的誠實,便把金斧、銀斧都給他。

 

樵夫帶著三把斧子回到家裡,把事情的過程,詳細地告訴朋友們。其中有個十分眼紅,決定要去碰碰運氣,跑到河邊,故意把自己的斧子丟到急流中,然後坐在那兒痛哭。

 

赫耳墨斯來到他的面前,問明原因,便下河撈起一把金斧子,問是不是他丟的?那人高興地說是他的。然而他那貪婪和不誠實,卻遭到赫耳墨斯的痛恨,不但沒有賞他金斧子,連他那把斧子也沒給他。可知,誠實的人會得到幫助,而說謊的人會遭到唾棄。

 

《正法念處經》卷九:「妄語言說者,是地獄因緣,因緣前已作,唱喚何所益。妄語第一火,尚能燒大海,況燒妄語人,猶如燒草木。若人捨實語,而作妄語說,如是癡惡人,棄寶而取石。」

 

可知,妄語的傷害力太大,以至令人墮入地獄。喜歡說妄語,多為貪欲、瞋恚、愚癡所引發;而捨棄實語卻作妄語,是癡迷而且惡劣,猶如捨棄珍寶而取頑石的人。人活在世間若不自愛,無異喜愛地獄,可以說是悲哀且甘心墮落,等到受極苦時候,再來怨天尤人,可謂愚癡惡極,任誰也救不了!

 

學佛的人修學佛法,於意念處要小心調理,那口業的表現,就不是惡劣的行為;有所謂意念清淨,則言語清淨,必能做到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語、不綺語,則凡所有言句是饒益,猶如甘露利益一切眾生。

 

《佛教故事大全》記載佛陀的兒子羅睺羅九歲剛出家時,常常說謊捉弄他人,時間久了,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話。

 

佛陀為了改正他的惡行,令他去無人的深山作禁語修行。在山中,羅睺羅每天聽到的是風吹樹葉的聲音,他的心就漸漸清淨下來。

 

一天,佛陀看望羅睺羅,他見到佛陀非常歡喜,馬上端水給佛陀洗腳。佛陀說:「我問你,洗過腳的水能不能用來漱口?」

答:「不能。」

佛陀說:「往往有人以為只要是食器的水,就可以拿來漱口。可是,要漱口,必須要用清潔的水,與食器並無關係。羅睺羅你要先正心,正心以後,言行才不會虛偽,妄語的毛病,自然就改正了。」

 

因此,羅睺羅依教奉行,改正了說謊的習氣。

 

總之,說妄語的人,是虛假不實的,在在有損於他人,縱使花言巧語,暫時迷惑他人,終究經不起時空的考驗,結果令人厭惡遠離;而一個經常以真實語待人的人,必定為一切人所尊敬。因為待人以誠信,使他人獲得利益,即使有時過於耿直,不太順耳中聽,但終究無有傷害,反而得到利益。故知,說實語於心無愧,當然常住喜樂;而妄語傷人,衷心有慚,必然時刻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