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看故事 買櫝還珠

    所謂「繡花枕頭」,是說虛有其表,而敗絮其中;也有人說「紅漆馬桶」者,無非告誡世人,「表與裡」如何?切勿為蠱惑,稍一不慎,吃虧上當即在眼前。

  • 文:編輯部出處:佛法看故事期數:380期2022年9月

佛法看故事 買櫝還珠
/信解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有一天楚王對田鳩說:「墨子之學是當代非常著名的學說,它的內容很好,但文詞卻多不美妙,是什麼原因呢?」田鳩就說了兩個故事,其一是:「有一個楚國人到鄭國賣珍珠,他用木蘭木作了一個裝珍珠的盒子,用香木薰得香香的,盒子外面用翡翠和玫瑰來裝飾。結果鄭國人買了他的盒子,卻將珍珠退還。買櫝還珠是比喻買者取捨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也比喻沒有眼力,只重外表,卻忽視了應該重視的東西。

 

人們的眼睛所見處,不外是長短方圓,大小色狀;耳朵所聞處是樂音聲調,旋律節奏,鼻子所嗅處是芬芳異臭,淡雅濃烈;舌頭所辨處是酸甜苦辣,鹽酥香脆;身體所接觸是粗糙細滑,冷暖軟硬等;此外,人們更喜歡分別是非、對錯、好壞、美醜、真假等等。對自己以外的人、事物,似乎很聰明,看得很清楚,聽得很分明;然而,有幾人,當面對他人或事物,看了聽了之後,有沒有或願不願意,反過來看看自己,聽聽自己呢?

 

《戰國策》記載,戰國時期齊國在東阿地區,有一個不幹實事而沽名釣譽的軍政官員,從他任職以後,讚揚他功績的話評,紛紛傳到京城,齊威王的左右也有不少人為他說好話,極力吹噓他治理東阿如何有功績。

 

齊威王便派人實地調查,發現那個地區的田地荒蕪、人民饑饉,與東阿相鄰的薛陵遭到趙國和衛國進攻的時候,他也不派兵救援。於是,齊威王召見了他,斥責他「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當天就把他處以極刑,連那些接受賄賂,替他求譽的人也落得同樣下場。

 

《伊索寓言》記載,有隻驢子駄著鹽過河,牠的腳一滑,跌倒在河裡,鹽在水中溶化了一些。牠站起來時頓感輕鬆了許多,心裡非常高興。之後,有一天牠駄著海綿過河,心想:再跌倒下去,站起來時定會更輕鬆。於是,牠故意摔了下去,沒想到海綿吸水,重量加重了 驢子再也站不起來。可謂「聰明反被聰明誤」。

 

《佛說九色鹿經故事》謂,釋迦牟尼佛前世曾是鹿王,體毛九色,世所罕見。一天,鹿王正與群鹿在江邊遊戲,突然看見一個人在水中呼救,鹿王頓生哀愍之心,冒險將溺水人救出。

 

溺水人死裡逃生,感激涕零,向鹿王叩頭謝恩:「你的救命之恩,我永世不忘,即使當牛作馬也難以還報。」

 

鹿王說:「你回去吧!不要告訴別人看到過我。」

 

這個國家的國王淳和仁慈,一天王后夢見九色鹿,並被告知必須用鹿皮做衣服,用鹿角做耳環。於是,國王貼出告示,重金募求九色鹿。溺水人抵擋不住榮華富貴的誘惑,向國王獻計捉拿九色鹿。

 

忘恩負義的溺水人,尚未出王宮,就染上了麻瘋病,臉上生瘡,口氣朽臭。而從夢中醒來的九色鹿,看到國王正用弓箭對準自己,便雙膝跪地,向國王陳述原委。國王被九色鹿的故事所感動,嘆道:「能夠心懷慈愍,見義勇為,必是神鹿下凡。」於是下令全國禁止獵殺群鹿,並為牠們提供食物。

 

現在的社會中,人們睜眼豎耳,盡在「色相」中迷惑、貪戀;在在處處似乎但看表面,如高貴華麗、富麗堂皇、好美好漂亮等;所謂「繡花枕頭」,是說虛有其表,而敗絮其中;也有人說「紅漆馬桶」者,無非告誡世人,「表與裡」如何?切勿為蠱惑,稍一不慎,吃虧上當即在眼前。

 

《白雲深處》 〈色相的迷惑〉謂佛法中說:

色,是質礙。

相,是浮表。

色,從物質,有形狀,有顏色;緣起於塵,發動成用,故說色塵、色法、色蘊,與心相應行,則生執著之情。

 

相,因色而顯,灌入精神,情識生境;概括了我、人、眾生、時空等諸相;因此而分別而發起計較之情。

 

色、相迷惑,貪欲為因。

色、相清淨,修養成果。

是故,法要中提示:

根與塵,眼對色,著相因意根而起;故說「淨意」是釜底抽薪之作,乃防禁「身、口」之行為而造業的根本之道。

 

色是緣,相是境,若「無我」,則緣絕境滅。也就無所謂「迷惑、貪戀」的情識作用了;可見,染之於色是「我」,著之於相是「我」,因為有「我」,才會發起情識,產生作用而展現出:

我貪、我瞋、我癡、我慢、我見等諸般「欲」之最的成果,行銷於人的世界;充斥於有人就有它的每一個角落。

 

我佛慈悲,洞徹了眾生為「色相」而誘發成「欲」的樞機,因而道出了「我」的訊息。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基於「我」乃眾生所具之我,隨業,則主宰善與惡,長久沉淪「業惑」之中;循道,則去惡修善,逐漸步入「道覺」之境。是謂:

 

我,可以隨業造業,淪於業惑。

我,可以循道行道,步入道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