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休庵隨舉
公案五十三參 捧鉢載月歸
省思:次第乞已?
感歎:忖己德行!
發意:信施難銷,少欠為妙!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392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精進:即是正勤。精、在精純,不偏邪,無惡雜。進、在提昇,不疲厭,無放逸。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佛說四十二章經 念等本空(中)
如果真的從來都不熟悉,前世都沒有這種修養,我可以告訴你,最多只是不做惡,在行善而已。將來可不可以去天道?還得看他的業,因為在臨終時,外緣引發他的業是什麼,那就去什麼地方!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金剛經研討 大乘正宗分第三
因為正在修行覺悟的人,還是會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已經成就了菩薩果位的,就沒有這些。
- 文:智障出處:溈山夜話
溈山夜話 中秋夜月宮奇譚物語
時間,幻象也,無有來去,幻作月宮一日,娑婆數年,寶燈亦提定解:不一同境何所見,中觀承認有無否?只為有情隨順而說,聖者前無有任何承認.
- 文:智障出處:溈山夜話
溈山夜話 自撰墓誌銘
自己的師父走了,讓我最痛苦的地方,並不是見不到他老人家了,而應該是從此以往,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夠指責你、指出你“造作三業的問題出在哪裡?”
- 文:若知出處:雲語書摘
雲語書摘 〈禪行者〉的教育與成就
「道上的隨和容易做到,生活上的隨和則不容易做到。」
- 文:信解出處:佛法看故事
佛法看故事 鱔魚和蠶
因為蠶和鱔魚都對我們人類有好處的緣故。凡是對於人們有利益的事,人們就會很勇敢地去做,就渾然忘卻自己的嫌惡、害怕。
- 文:恕出處:衲衣下的故事
衲衣下的足跡 「還至本處」的隨想
「家貧遭劫時如何?」(洞山禪師)
「不會劫盡的!」(本寂禪師)
「為什麼?」
「因為賊是家親!」
- 文:釋浮檀出處:衲衣下的故事
衲衣下的足跡 <千佛山止觀法門>研習報告 發現自我(下)
《修行法要.解說》說:「看破破本參,放下透重關,自在即出生死牢。⋯⋯但向上一路,密不通風,仍不能脫出漸修或累世修而得頓悟者。」
- 文:鍾玲出處:佛研院園地
佛研院專題演講 我的學佛因果(上)
老和尚就問我:「二十多年前妳是不是發表過一篇有關寒山的文章,登在《中央日報》副刊上?」
- 文:性美出處:佛學班園地
佛學班園地 正法念處經偈釋心得
雲老禪師又釋:八正道是出離欲界之生,永絕輪迴之苦的正性「離生」無上法門。
- 文:淨傑出處:人物採訪
人物採訪 禮佛陀舍利紀事
師父看著我們說:「你們要看佛陀舍利?」我大力的點頭,老和尚就從佛陀舍利的佛龕側走幾步,奇怪!他並沒有把佛陀舍利的玻璃匣門帶上,我還以為是明天要開放參觀,所以今天要做一些布置,驚喜之餘,專注看著佛陀舍利,不必隔著玻璃看佛陀舍利,這可是意外驚喜。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
漫談經絡保健的實作經驗(續一)
對於老人家的心包經保養,早期主要著重點在於力道的拿捏,用稍微輕柔、順經絡的方式保健,通常心胸之氣會有較為舒暢的反應。
- 文:詹天賜出處:思惟園地
情志與問題分析(續一)
一般而言,人起情志是正常反應,若有較激烈的情緒反應,通常是當時的狀態在意料之外,也就是現有狀態與預期狀態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在緩下心來後,就要靜下來分析、探究現況的起源,為何會有意外的狀況發生。
- 文:編輯部出處:封面裡
千佛山雜誌2023年十月(392期)雜誌翻頁書
千佛山雜誌2023年十月(392期)雜誌翻頁書
http://pse.is/5b4s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