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看故事 鱔魚和蠶

    因為蠶和鱔魚都對我們人類有好處的緣故。凡是對於人們有利益的事,人們就會很勇敢地去做,就渾然忘卻自己的嫌惡、害怕。

  • 文:信解出處:佛法看故事期數:392期2023年10月

佛法看故事 鱔魚和蠶
/信解

 

鱔魚的形狀很像蛇;蠶的樣子很像地裡的毛毛蟲。

人們看見蛇,都會嚇得尖叫直跳;看見毛毛蟲,就汗毛直豎。

可是,當漁人釣到一條鱔魚的時候,就用兩手緊緊地捏住它;養蠶的婦女們整天整夜和蠶在一起,把它從這個筐子搬到那個筐子,用桑葉餵它,像愛護自己的兒子一般地愛護它。這是因為蠶和鱔魚都對我們人類有好處的緣故。凡是對於人們有利益的事,人們就會很勇敢地去做,就渾然忘卻自己的嫌惡、害怕。                                                《韓非子》

人的世界,總不離於是非、對錯、善惡、美醜、高低、優劣、大小、雅俗、好惡等相對;由於相對的存在,才有問題的生起;因而發動喜歡與不喜歡的分別心。分別心人人都有,唯一不同的是:因計較執著,就隨煩惱而轉,常住在無明裡;若能去認識、了解,必定會有所突破,發現菩提道果。如是,隨之而有的是:看透了所發生的,必定是認識了現前;能珍惜現前所有,也就把握了未來的。

人們為錢財忙碌,為美色用心,為名位競爭,為口福滿足,累了好好的睡一覺,沉醉於貪欲之中,日復一日,月月年年,直到衰頹,以至老死為止。這就是佛法中所說的五欲「財色名食睡」,是世間一切具有情感反應的眾生,平日的生活面貌,無論是東方西方,不管是膚色種族,皆是如此,沒有例外,如果有所分別的話,不過是輕重差異而已。《三國志ž魏書ž明帝紀》談到孟他的伎倆一事:

漢靈帝時,宦官張讓專權,朝政大事都由他掌握,而張讓家中一些主管家事的奴僕也權力頗大,威勢不小。許多想升官發財的,都設法巴結這些奴僕。

當時有個叫孟他的人,家財富有,他一心想做官,但沒有門路。於是,他就以金錢去賄賂張讓的管家奴僕,幾年間就把家產花光。那些管家奴僕都過意不去,就問孟他:「你究竟有什麼要求,請告訴我們,只要我們能辦得到,一定盡力幫你。」

孟他說:「我想請求你們對我當眾一拜。」

管家奴僕都笑了,說:「這麼一點小事,我們一定給你做到。」

當時,求見張讓的人非常多,門口停的車子常有幾百輛,管家奴僕對有的來客整天不給通報,讓他們在門口等候,來客也只好乖乖地坐在車上。有一天,張讓門口停的車輛特別多,孟他的車子最後才到。那些管家奴僕見孟他來了,都迎上前去,朝著孟他拜下,並領著他的車子,讓他單獨先進去。

眾人見了,都大吃一驚,認為孟他和張讓最有交情;於是,搶著把珍寶送給孟他,想走他的門路。孟他得了這些賄賂,又全部用來向張讓行賄,張讓非常高興。後來,孟他又得到了一斗葡萄酒,把它轉送給張讓,張讓馬上任命孟他為涼州刺史。如此一個挖空心思行賄的傢伙,終於博得了一個官職。

《法句經故事集》〈第五品ž愚品〉記述一個堅信三寶的痲瘋患者的故事:

痲瘋患者殊帕菩達聆聽佛陀說法後,有所體悟;當聽法的人群散去時,他跟隨佛陀回精舍,這時帝釋想測試他對三寶的信心,就出現在他面前,說:「你不過是個可憐人,人家給你什麼,你就吃什麼,沒有人可依靠。只要你否定三寶,並且說三寶對你沒有任何益處,我馬上給你巨大的財富。」

殊帕菩達道:「我絕不是沒人可依靠的可憐蟲,我具有聖者的七聖法財:信、解、慚、愧、聽聞、施和慧。」

之後,帝釋就到精舍,把他與殊帕菩達間的對話告訴佛陀。佛陀說:「即使千百個帝釋也很難左右殊帕菩達對三寶的信心,使他遠離三寶一一佛法僧。」

不久,殊帕菩達也來了,也向佛陀說相同的事。然而,他從祇樹給孤獨園回家的路上,意外死了。這個意外是一惡靈所主導,此惡靈的某一世是位妓女,被殊帕菩達殺死,因此發誓報復。殊帕菩達的死訊傳到給孤獨園,比丘問佛陀:「殊帕菩達往生何處?」佛陀答:「已往生忉利天了。由於他的某一世曾經毆打一位聖者,所以今生是痲瘋患者,但今生因為於佛法有所領悟,於是滌除了煩惱。」

世間的構成基因是「人」,因為有人才會有「事」;也就是世間事是因「人」而起,人是事的原動力。所以世間事,就是世間法;事與法具備有道理和方法,只是世間法,都是在「相對」中進行:有是非、對錯、善惡、美醜、高低、深淺,以至應該、不應該等,凡「人、事」的關係。每一個自我的分別意識,都強調「我正」、「他偏」,殊不知「我」的定位,無論何人皆以「自己」為中心點,絕不是排斥或否定,便可以使之消滅的。

有些皈依三寶的人,往往把佛教當成現實生活中的依皈,而造成許多的困惑,讓他人誤解佛教是迷信而予以譏諷;反而忽略了「佛法」的效益性,因為唯有佛法才是人類於現實生活中的依皈。

佛教亦如其他宗教,信佛的教徒多依之為精神的避難所,因為畏於現實的無奈,生活與工作的壓力,尋求一處希望的寄託,期盼減輕精神或心裡的負荷。事實上,信佛必須學佛,因為「佛法」是智慧的泉源,佛法的智慧全在佛陀所說的道理方法之中,若能依教如法,精勤修學,久而久之,必能提昇自己的智慧;當面對現實生活中許多的困惑,定當迎刃而解,而獲得解脫、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