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383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淨諸波羅蜜行,於事深觀,於理深思,於治勤習,是菩薩能淨波羅蜜之要領;因此,事觀,理思,勤習,能消滅一切煩惱,成就菩薩修因,而得無上菩提殊勝之果。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大乘起信論法義 覺的認知
「七覺」,七種覺是談什麼?怎麼形成覺?也就是要怎麼去著手才能到達覺,有七種方法,是必須要去認識的。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下)
見好不求難、被辱不瞋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 文:潛出處:雲語書摘
雲語書摘 真如的認識
依《解深密經》卷三所舉七種真如,則概括了諸經論中所說要義.
- 文:若知出處:雲語書摘
雲語書摘 佛門清規認知(四)
第二部是《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本經收藏於《龍藏》中,是部不可思議的經典,得閱者要有莫大的因緣,佛陀特令羅睺羅受持守護。末世能受持者,亦為諸佛菩薩之所護念。
- 文:信解出處:佛法看故事
佛法看故事 從小事推想到大事
佛法中對五欲的說法有兩種:
一是色聲香味觸,一是財色名食睡.
- 文:編輯部出處:人物採訪
人物採訪 歲月如梭 勤學有方
對於口不擇言,不喜歡的人,如果再慢慢相處,日久就會淡化那份討厭,喜歡也如同。因此沒有耐性與包容力,就沒有機會與人交流、溝通,老和尚說,真正的精神生活就是一種內心世界,而且自己能夠作得了主。
- 文:淨浩、淨月出處:佛法與現實之間
佛法與現實之間 佛法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重視的是團體的溝通、共識,所謂智慧的表徵,是有同理心、包容心,能做好自我的管理,知道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該擺脫舊習慣,跳脫狹窄的思惟框框
- 文:鍾玲出處:文章轉載
文章轉載 欣賞六祖的無盡藏
惠能入駐寶林寺兩個月,一天無盡藏在山澗庵客堂研讀《涅槃經》,惠能法師忽然一個人走進來,她知道時機到了,五、六十歲的她,向年方四十的惠能跪下行大禮,她說:「弟子拜見師父。」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
氣血、經絡、與健康(132) 金匱真言論(續二)
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都是中醫的基礎知識,我們學習中醫養生保健,也離不開這兩種學說。
- 文:詹天賜出處:思惟園地
分析問題的方法(續三)
就像台大的李豐醫師,自己摸索出一套養生保健的方法,調節飲食、生活、心情,建立爬山的習慣,並學習靜坐,又以其病理專業知識建立“尊重細胞”的見解,持以以恒,終能使自己與癌症和平共處達數十年之久,做到不藥而癒,而回復到健康狀態,這是十分不容易的。
- 文:編輯部出處:封面底
千佛山雜誌2022年十二月(383期)雜誌翻頁書
請前往觀看:千佛山雜誌2022年十二月(383期)雜誌翻頁書
https://pse.is/4efh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