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378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初禪五支:覺、觀、喜、樂、一心。
二禪四支:內淨、喜、樂、一心。
三禪五支:捨、念、慧、樂、一心。
四禪四支:不苦不樂、捨、念、一心。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大乘起信論法義 意的內涵
從這種貪欲的力量,非常旺盛的時刻,在學佛的道路上,幫助慢慢淡化。所以說從貪欲慢慢少欲,最後到了淡欲,這只是一個修行的過程。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八章塵唾自污(上)
人的修養絕不是一般講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那不叫做修養,因為問題並沒有化解掉!真正的問題是:「人家來傷害你,究竟是為什麼?」
- 文:若知出處:雲語書摘
雲語書摘 何謂禪修?
從修行的先決條件“棄惡”開始,說明本體的重要;修行
方法是“思惟修”,說明了其“用”的性質;“靜慮”雖也是種方
法,但以其呈現「外靜內動」的現象來說,就是一種“相”;而“功德叢林”呢?正是「禪修」完成的結果──也就是「境」
- 文:潛出處:雲語書摘
雲語書摘 有漏無漏法
圓滿的顯現,來自缺失不斷的調理、改善、突破、化解,以至究竟清淨,無有污染之境。唯有「解脫」已是多餘時,才是真正的圓滿,也就是佛、菩薩的圓滿境界。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
衲衣下的足跡 窗櫺贅語
對於性格拘泥、龜毛、愛吹毛求疵的人,那條細小尾巴,肯定就是你最不願割捨,最不願放下的執著與計較,那條過不了門檻的尾巴也象徵著微細惑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
衲衣下的足跡 義賣的善循環
談到是否觸犯戒律,經典有強調「專款專用」的重要性,「檀越所施物不異迴作餘用」,信眾的布施不能用於違背他本意之處,如果因此而觸犯戒律,這才是出家人要小心的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
人物採訪 明明白白一條路 萬萬千千需努力
對《華嚴經》所云:「知諸世間,如焰如光影,如響亦如夢,如幻如變化。」有更深刻的體認
- 文:編輯部出處:文章轉載
【極短篇】智仙尼師和楊堅(下):護法皇帝
「七重周垣,百拱相持,龕室高竦,欄宇連袤。」寺院有七層牆,一百座拱門,高聳的佛殿內有龕室,屋宇欄杆連綿不斷。皇帝在七層牆的中央為智仙尼師建造一座金舍利塔,存放她的靈骨,開創了隋朝以舍利塔為佛寺中心點的建築形式。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
健康問題探原記(續)
由上古天真論,我整理出了養生的三個層次:生活方式、養心與修行的層次,其中“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為生活方式的層次,“德全不殆”為養心、德養的層次,而“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則為修行的層次。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
氣血、經絡、與健康(127) 陰陽應象大論(續三)
黃帝提到,上古高明的醫家,論述人的形體,列出五臟六腑,臟腑兩端連接經絡,形成十二經絡,十二經絡的對應臟腑相結合成六合,每條經脈各有其循行路徑。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
雲水悠悠研讀心得報告
世俗的人似乎都是為了享受福報來的,用盡大半輩子的時間和精力去爭取的一切,結果到了最後沒用上的都需要放下。等於浪費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去爭取一些用不到的東西,倒不如把這些時間省下來,好好的思考,來到人世間,人的一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 文:編輯部出處:封面底
千佛山雜誌2022年七月(378期)雜誌翻頁書
請前往觀看:千佛山雜誌2022年七月(378期)雜誌翻頁書
https://pse.is/4b24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