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傳略(三)

                                                                                                                            文/文牧

一九三二年春,弘一居住在鎮海伏龍寺,劉質平掛念他的身體健康狀況,特從寧波搭輪船過來陪住在老師身邊。那段時間法師心情很好,寫下了一批墨寶,其中用十六張條幅,花時半月寫成的《佛說阿彌陀經》,是他一生最大的精品。這段時間裡,弘一還寫了一百幅楹聯交給了劉質平。劉質平不負師託,將這些作品保存下來;現在這批佛門墨寶由劉質平之子劉雪陽捐給了平湖李叔同紀念館,供世人贍仰。

寫完這批書法作品,弘一回到法界寺,由於勞累過度又突患傷寒,病中他致信劉質平。關照:「余病終后,凡追悼會,建塔及其它紀念之事皆不可做。」他過去的學生印西得悉弘一臥病在床,日夜兼程來到寺中,侍奉湯藥。
到了這年冬天,廈門僧俗兩界的朋友不斷催弘一南下,他遂於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底第三次到廈門,居萬壽岩,開始了他在閩南弘律行法的十年,也是功德圓滿成為一代高僧的十年。

不久,弘一移居妙釋寺,於念佛會期間,作《人生之最后》和《改過實驗談》等,他從一九三三年正月起,舉辦了名為《南山律苑》的講座。
這次講律,歷時近一年,是弘一講律最完整的一次。十月,弘一由弟子廣洽陪同,訪泉州淨覺寺,途經南安潘山時發現了晚唐詩人韓偓墓道,他對被稱為“唐代完人”的韓偓非常欽佩,當即下車瞻仰並攝影留念。

一九三四年九月,弘一依據明代寶華山見月山人的《一夢漫言》寫了《見月律師行腳略圖》。
一九三五年四月,弘一由弟子廣洽陪同,乘古帆船航海到惠安崇武,又改乘小舟到淨峰寺,由此,法師開始以泉州為中心的弘法講律活動。
一九三六年初,弘一在泉州草庵發病甚劇,內熱、臂瘡、足疔並發,高燒不退。他預感即將圓寂,就向傳貫交待遺囑:身體用夾被捲裹,送往山坳中,三日中,有虎食則善,否則就地焚化....
病情終有回轉,勉強能策杖下地。由蔡居士熱心介紹,留日醫學博士黃丙丁為他治療,歷時四個月,所需藥費“五、六百金”。黃醫師欽佩法師已久,非但不肯收一文錢,反而說為法師治病也是一種福氣。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著名文學家郁達夫南遊福建,他早已仰慕弘一的大名,特地請廣洽陪同到日光岩拜謁法師。
弘一的弘法活動,聽眾不僅是僧尼,更多是善男信女,他在惠安講律十七次,聽眾近千,為四十二人證授皈依,三十七人證授五戒,還有眾多非佛徒,聞風而來,以一睹高僧尊顏為幸事。

有一位小學校長莊連福,是一位基督徒,聽說弘一在淨峰山上的淨峰寺裡演講,就邀傳道士陳連枝一起上山拜訪。不料剛進山門就被隨侍弘一的傳貫法師攔住,傳貫以宗教信仰各異為由,不許他們拜見弘一。莊連福和陳連枝只得怏怏而去,翌日上午,正在給學生上課的莊校長發覺傳貫跪在教室外,他忙上前扶起一問,原來弘一知道此事,要傳貫前來賠理道歉。會見時,弘一還贈送莊校長一本《華嚴經》和四幅書法條幅。莊校長非常感動,以后就時時上山來聽法音了。

一九三七年早春,弘一在養正院講《南閩十年的夢影》,認為十年來德業還很欠缺,應該自我反省,他取唐代白居易的“一事無成百不堪”之意,自號“二一”老人“。
同年五月,廈門市政府議定舉辦運動會,函請弘一譜寫會歌。此時正值日寇侵華,街上時有日本浪人吹奏日本國歌,挑釁示威。法師立即動手譜寫會歌,用以激勵國人抵禦外侮,自強不息。

青島湛山寺倓虛和尚,派人請弘一到青島講律弘法,弘一欣然答應。弘一得知湛山寺準備了隆重的接駕儀式,連忙約法三章:一、不為人師。二、不開歡迎會。三、不登報宣傳。
弘一為了避開種種接駕儀式,更換了輪船班次,提前到了青島,湛山寺有個伙頭僧人,以為弘一是一代高僧,必然前簇後擁,錦衣滿身。一日他趁弘一不在,走進弘一住的寮屋細察一番,只見床上是破舊衣被,桌上是禿筆經書,簡陋樸素已極。他終於知道弘一為什麼到處受人尊敬。
到湛山寺沒幾天,應僧眾的要求,弘一開始開示和講律學,第一講的便是《律己》。

青島市長聽說弘一來到青島,想拜見一下這位嘉言懿行的高僧,他請倓虛法師代為邀請。第二天宴席前,弘一請人帶來一首詩:「昨日曾將今日期,出門倚杖又思維;為僧只合居山谷,國士宴中甚不宜。」
告別青島,弘一帶了隨侍弟子多人回到廈門。此時盧溝橋事變已爆發,在這民族危亡的關頭,法師要僧眾同仇敵愾,以救國為己任。他親自手書“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擲地有聲的諍言。並題跋語:“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生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

一九三八年五月,弘一到漳州弘法,先后皈依數十人,又到晉江作演講,聽眾達六、七百位,之后,又到泉州講律。出遊中,因為盛情難卻,他接受了信徒們的幾次宴請。
值此之際,弘一收到一個少年李芳遠的一封信,信中責備他不應成為應酬和尚,勸他遠離“名聞利養”。弘一慚愧萬分,發表了《最后的懺悔》。他說:“......他是個十五歲的小孩子,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自從得到這位孩子的信后,他謝絕宴會,雖得罪了別人,也不管他。

一九三九年,弘一已到了六十歲了。上海《講學半月刊》,澳門《覺音月刊》均出了《弘一法師六秩紀念專刊》。馬一浮、柳亞子等好友紛紛撰詩文祝壽,豐子愷畫了《續護生畫集》六十幅奉壽,徐悲鴻也為法師繪製了一幅油畫肖像。而法師卻在泉州普濟寺裡認真地撰述佛學著作,度過了他絕塵清淨的生日。
翌年,弘一到了南安靈應寺,並在附近的雲方洞小住。一次,弘一從田陌上散步回來,見幾個被水雲洞住持慧田棄在路邊的壞蘿蔔,就撿起來洗乾淨放些鹽,津津有味地吃掉了。慧田慚愧萬分,從此再不亂丟食物了。

泉州有個少年黃福海,愛好書法,因仰慕弘一法師,便到寺裡拜訪。弘一並不因為他是小孩而有所怠慢,認真地與他交談,並答應帶他同去合影留念。走到街上,只見前面走著一位老年和尚,弘一放慢了腳步說:「他是佛門老前輩,我們不能走在他前面。」黃福海聞言深感法師這種謙遜的偉大。

有一次,黃福海前來拜謁,並攜帶了幾張宣紙,求法師留張墨寶。過了幾天,小和尚把書法作品送來,還卷了大小不等的空白宣紙。小和尚見福海一臉的疑惑,就說:「這是裁剩的零碎紙,附還給你。弘一法師說佛門人應該惜物惜福。」黃福海大為感動。
弘一的一言行,使黃福海真正懂得了做人的真諦,他不僅下功夫臨學弘一的書法作品,還接受弘一愛國思想的影響。后來,黃福海投身於抗日事業,從事地下工作,他曾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昔日佛為鄰客,只為隱身報國家。」

一九四一年,日寇炮艦頻頻炮擊晉江。泉州開元寺住持心繫弘一法師的安危,特派傳貫法師到弘一所居的晉江擅林鄉問候,並持紅菊花一束供養慰安。弘一深為感動,面對被蹂躪的大好河山,托菊寄興,作偈一首:「亭亭菊一枝,高標矗晚節,云何色殷紅,殉教應流血。」

一九四二年春,回到泉州居住的弘一法師,一直被疾病纏繞。承天寺的小僧田慧,一直想把法師接來以便照料,誰知自己也大病一場。那天病情稍有恢復,法師身邊的妙蓮送來了藥丸和香蕉,並告知:「法師說自己老了,你還年輕,有病早治,將來可做佛教棟樑。」小田慧心潮起伏,熱淚盈眶。

弘一法師的“晚晴室”院內,有棵盛開的玉蘭,有個小孩常來爬樹摘花。法師見他聰慧,就時常和他談談。講一些美術知識,也講一些歐洲名畫家的故事。一老一小,一僧一俗,就此成為忘年之交。那小孩就是后成為著名畫家的黃永玉。

那一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弘一感覺不適,但因有言在先,就帶病為晉江中學寫了百餘幅書法。八月二十八日,他口授遺囑,由妙蓮書寫。九月初四,他寫下“悲欣交集”四字,晚上八時整,一代名僧弘一法師作吉祥臥,圓寂於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

圓寂的第二天,居士弟子紛紛前來瞻仰遺容,焚香頂禮。弘一法師遺囑中,吩咐喪事要節儉,遺體裝入龕內后,龕的四只腳要墊在小碗內,碗內盛滿清水,以免螞蟻聞到氣味爬上去,焚化時損害螞蟻的生命。弘一法師到生命的最后還不忘守戒。

九月初六上午,弘一法師的靈龕移往承天寺供奉火化,善男信女千餘人,口念佛號,跟隨恭送,沿途觀者無數,個個肅然起敬,場面之壯觀,氣氛之肅穆,在八閩大地是空前無比的。
法師的許多生前好友和學生,知道法師仙遊的唁電,悲痛不已。豐子愷發誓要為恩師畫一百尊畫像分寄各省,使恭仰法師的人勒石立碑,永示后代。

李叔同──弘一法師,一位曠代奇才,一位佛學宗師,他是近代中國文化史上一顆巨星。趙樸初先生有弘一大師贊:「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無數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這是對弘一大師的禮贊,也是對弘一「天心月圓」、「悲欣交集」的最好詮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