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下)

上次的「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只說了一半,沒講到說話技巧;處在現在的社會,佛法如果不能融合在現實生活中,滿口名相都是人家聽不懂的話,那對人根本沒有幫助。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演講、弘法,聽眾都聽到打瞌睡,什麼時候會醒來呢?講故事的時候就醒了,這值得思考,為什麼講故事就不打瞌睡?因為前面講的都是人家聽不懂的!我向來強調要把佛法融合在現實生活中,你們始終抓不住要領。經典上說:「佛法在現實生活裡,要從現實生活中去發現佛法」,不是“藏經”裡就可以找到佛法;不過“藏經”是學佛、理解佛法的基礎。我寫那麼多書,很多人都說太深看不懂,為什麼?因為對佛教的一些東西很陌生,在現實生活上也很陌生,自己所具備的條件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條件之下怎麼度人?譬如說佛教界常見的現象,有人問:「我一身都是病,中醫、西醫都看了,還是不好?」如何幫助他呢?「好好唸佛,唸佛可以消滅你的罪業」,就會提到:「唸一句彌陀可以罪滅沙河」;聽起來好像蠻有道理,如果唸一句阿彌陀佛,像河裡的沙子那麼多的罪業都可以消除的話,那我們學佛幹什麼?不是唸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天下太平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嗎?我不是說唸佛不好;「一身都是病,西醫也看了、中醫也看了,看不好……」有沒有做過徹底的檢查?中醫只是從脈搏診斷,西醫有各式各樣的儀器可以檢查……有沒有做過檢查?有時候我跟一些信徒講,信徒也會說:「我哪有那麼多時間?」我說:「你沒有時間檢查,怎麼有時間生病?」沒有時間去看病,居然有時間生病,這不是很矛盾嗎!

介紹佛法,如果只憑自己懂得的一些去開導、開示,沒有用!現在很多出家人有一個毛病,對世間法就認為:「我出家了,還學世間法幹什麼?」有沒有想過,你出家不只是為自己,要為更多的在家居士,如果你對在家的種種都很陌生,各行各業一點知見都沒有,人家隨便提出一個問題,你就不知道怎麼辦了,甚至還強調「世間法都是不好的、佛法都是好的」,如果再問「好在哪裡?」「可以解脫啊、可以入涅槃啊、可以了生脫死啊……」,至於「怎麼」可以的,拿什麼去做籌碼?不要說別的,尤其是出家的,相互之間只要有一句話不好聽,習氣就上來了,就不歡喜,起煩惱,稍許能忍一點點都不錯,有的當面就爭吵,為什麼?根本是眼睛只看別人、耳朵只聽別人,從來不反過來看自己。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們思考一下,有位中年居士跟我說:「老師父!我老是生病怎麼辦?」我說:「誰要你生病啊?」他瞪著大眼看我,我說你要聽懂我這句話:「是誰要你生病的?」人會生病都是自己找來的,不是嗎?有沒有注意衛生?生活是否正常?妄想雜念有多少?我曾跟你們說過,我們每天吸收的營養,假使以一百分來計算,腦用去了百分之七十五,其它五臟有百分之二十五就夠了,那是在正常運作狀況下,如果妄想雜念多,七十五就不夠了!不夠了怎麼辦?原來給五臟的營養就要供給腦!腦消耗太多營養,五臟的營養就不足,不生病那才怪!我們講究要靜坐、調心、調身,都是一些減少妄想雜念,減少自己行為出錯的方法。

昨天有一個女孩問我,她跟男朋友吵架的事,我問「為什麼吵架?」她說不是男朋友跟她吵,是她跟他吵!我說「妳為什麼跟他吵?」她說「在她家裡,男朋友不會跟她吵,離開家出了門,男朋友就開始跟她爭吵,她很生氣」,為什麼生氣?「在家裡我講話有不得當,你為什麼不好好思考講出來,你在我父母面前是個乖寶寶,在那裡受點氣出來就跟我吵架。」我跟她說:「妳並不是完全對,可是至少妳的男朋友在作假,在妳父母面前是個乖寶寶,出了門跟妳吵架,這很虛偽。」本來有一些話不是出家人可以隨便講的,我跟她說:「你們現在是朋友,不要拿朋友當成你未來結婚的對象,我說一句話妳得小心的去思考,妳現在就只有這一個朋友,妳連比較的機會都沒有,妳怎麼選擇?」她的家教不容許孩子亂交朋友,而且她的父母親覺得這個男孩不錯、很乖巧,可是她的父母親並不知道,他離開家門就跟女兒吵架,那女孩子呢也沒有法子想,因為沒有另外一個朋友可以比較。所以我經常對很多未婚的說:「不要一交朋友就認定了將來就跟他結婚。交朋友,自己要能夠有主見,能把握自己,交男朋友、女朋友都是一樣,不要認為與異性交往就是談戀愛就是準備結婚?」為什麼台灣離婚率變得那麼高?所以我跟她說:「妳現在才二十幾歲,還不到結婚的年齡。」她說:「我父母親認為人家十八、九歲,二十歲就結婚了。」我說:「現在什麼時代?本來男女朋友交往,先有經濟、事業基礎,然後談婚姻,那才可信!」

「你們不要看一個女孩子提出這些問題,這跟我們出家人有什麼關係?跟學佛有什麼關係?」須知幫人家化解煩惱、困擾,那就是佛法,至少她可以不受到傷害,同時也告訴她怎麼樣不傷害別人!像寺院裡的白羯摩,在議事開會,相互之間檢討,我感覺我們的白羯摩,一是宣達一些規矩,再者就是講一些閒話。如果白羯摩每一次都很成功的話,無形中可以訓練自己很多的思考,包括人的問題、事的問題,以及自己、別人相比較的問題,有太多太多的內涵!

把佛法介紹出去,須要溝通,憑什麼溝通?講話的技巧很要緊,佛法中最難的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要運用得好,本身具備的條件要夠,世間的法,各行各業你都要有一些知識,再加上對佛法有基礎,才能融會貫通!舉個簡單的例子,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功德回向”,有些法師是這麼解釋的:「你做功德你回向的話,功德愈大」,認為這就是“功德回向”?那如果人家問:「為什麼做了功德,回向會功德愈大呢?」「無相布施啊、不執著啊……」好像都對,可是對方聽懂了沒有?功德,功是一種力量,德是一種修養,把這種力量憑你的修養發揮到極致,用白話來講,把自己既得的利益與更多人分享,就是功德回向。如果說:「功德回向,要回向就是把你的功德做大」,最後呢,人家就執著於功德。所以很多人不敢學佛,有的在寺院裡比賽,你假使一百塊我就兩百塊,還有的遇著一些大法會沒有錢,唯恐到寺院沒有面子,就去標會、去貸款……有沒有想過,做這份功德就已經造成傷害了,你背那些債務就是一種煩惱,這種功德有什麼用?功德是盡自己的一份能力,要能做得到!

經典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話,一定要轉化為現代人可以聽得懂的,所以我在寫書的時候都強調:「要化佛陀的語言為人類的語言而為人說法」,人才聽得懂,你講一些都是佛陀的語言,但人聽不懂,聽不懂他怎麼能得到好處?像我在香港演講,三個晚上幾乎沒有講佛教名詞,三場的題目都是他們出的,其中一個:「現在的工商業社會如何跟佛法接軌?」你們看了這題目,怎麼把佛法跟現在的工商業社會去接軌?難道要大家投資都去覘鬮、抽籤?所以你就必須對各行各業,以及每一個時間空間的變化,多少都要有一些知識經驗。譬如說前幾天,美元對台幣三十二塊零幾,我就跟一些信徒講:「你現在有多餘的錢可以購買美金,賺差價」,今天就有一個買了五萬塊美金,「師父現在才漲一點點啊!」我說:「你那麼急幹什麼?之前美元才三十二塊零幾,現在已經到三十二塊一毛八分多了,你已經賺了一毛了!」因為其中有什麼跡象?差不多半個月以前,美元對台幣漲到三十二塊八五,那三十二塊零幾,你如果把錢存在銀行利息有限,不如買一些美金可以賺差價,多少要有點耐心吧!才三天就打電話給我說才賺一毛錢,一毛就等於四塊新台幣了,你投資了五萬塊,錢放在銀行三天有什麼利息?所以現在出家人,什麼知識經驗都要有。差不多三年前,花旗銀行第一個開辦黃金存戶,我跟很多信徒講:「你們應該去開黃金存戶」,有開的都賺了,有的不買黃金,認為錢存著起碼有利息可賺,那時候他們若是聽我的建議,他一萬塊錢的黃金現在可以賺六千塊!你們不要以為出家人管這些事情幹什麼?人家都會問你啊,不是你要管!譬如說很多人問我:「要怎麼投資?要往那個地方去投資比較好?」如果你對世間都陌生,胡說八道叫人家賠光了怎麼辦?

所以講話的技巧配上能溝通,還要有各行各業的知識經驗,譬如說醫生幫人治病開藥,出家人也可以當醫生,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大醫王”,可是他不給你看病也不給你開藥,怎麼辦?要知道,大部分生病都是缺少某些營養,那你對營養學就要有一些概念!現在的人大部分都是看電視過日子,電視說這個好,就拼命的去買,結果被騙,生意人的目的就是要賺錢,這無可厚非,可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就必須考量:「這個對我真的有幫助嗎?」尤其動不動就說:「這個衛生署都有檢查通過」,衛生署檢查只要不會傷害身體,其他是不管的!譬如說眼睛不好,「多吃木瓜、多吃蕃茄……」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因為木瓜的維他命A很多,蕃茄是維他命B群最多,眼睛就是需要配合肝臟需要的維他命B群,眼睛跟肝的神經系統則需要維他命A,你如果沒有這些知識經驗你怎麼幫助人家!

通常很多人的問題都是生病啊、運氣不好,不然就是孩子管教問題,或是婆媳相處的困難……幾乎都這些問題;我以前講過:「出家人天上的要知道一半,地上的要全知道」,這要靠什麼?要肯自修!我常常看一些專業資訊,你若問:我出家了看這些幹什麼?跟我有什麼關係?關係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