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54期 2010年12月刊
這是宋朝蔣捷的一首〝聽雨〞詞,藉聽雨來抒寫人生三個不同階段的生活情境。
文/淨和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是宋朝蔣捷的一首〝聽雨〞詞,藉聽雨來抒寫人生三個不同階段的生活情境。少年時光的縱情聲色玩樂,中年為生活奔波,如離群的孤雁,悲愴飄泊,晚年的淒涼寂寞,感慨人生悲歡離合的無奈。回首前塵,世事滄桑,昨日少年今白頭,又何嘗不是在訴說人生的無常。
佛法三法印之一的〝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就像我們人一生下來就在變化之中,不只是身心在變化,我們的周圍、環境、甚至整個地球和宇宙都在變化。如果把十年、二十或三十年前的相片拿出來與現在的面貌相比的話,會發現明顯變老了,難道是今天一下子就變老的嗎?非也,他是一年一年,一月一月,一日一日,時時刻刻,剎那剎那變異而成。有一個人去見佛陀,待那人離去時,佛陀說:「記住,那個來見我的人已經不是即將回去的人。」我們無法保持片刻的相同,很多的細胞在死,也有很多細胞在生,如河流般不停的流動。有一位智者說:「你無法進同一條河流兩次。」同樣的話也可以對人來說,你無法再度碰到同一個人,物質的在成住壞空,精神的在生住異滅。
無常偈:「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悟達國師出家前詩作:「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唯有一朵在,明日定隨風。」都是在說明無常的現象。雖然,無常變化會讓我們感到痛苦,但是,我們也可以借力使力利用它來修行,如處順境用〝無常觀〞,待逆境用〝因緣觀〞。在順境的時候,了知世事無常,不致得意忘形,進而亢龍有悔,愴然有失。在逆境時,知道因緣所生,是我往昔所造諸惡業所招感,自作自受,怨不得他人,當歡喜承擔,不再造作新殃,導致輪迴不已。如此觀照,計較執着之心必然會減輕。《八大人覺經》第一覺知:「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為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春夏秋冬撚指間,鐘送黃昏雞報曉;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裡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無常迅速,生死事大,我們該如何把握這有限的生命呢?有人說:「昨天是歷史,明天是迷,只有今天才真實。」白雲老禪師說:「過去的莫追憶,任它過去。未來的,切莫編製,空思妄想。最要緊的是:把握住每一個現在。因為現在會成為過去,未來的也會成為現在。」也就是要活在當下,把握每一個現前,起心動念須與道相應,並珍惜任何緣境,利用佛陀的道理方法使它產生好的結果。若此,即是行於菩提道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