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法
今天跟各位談「心與法」,宋朝的蘇東坡是大家所熟悉的,他的文學天賦很高,自己也蠻自負的,曾經說過他的文章如行雲流水,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從他傳誦於後世的前、後赤壁賦文章中,我們看得出他的文才相當高,的確有行雲流水之勢。這位頗富盛名的文學家,與當時金山寺的佛印禪師過從甚密,也很談得來。東坡居士的不拘小節與禪師的大而化之,留下一些膾炙人口的禪門軼事,不過從一些蛛絲馬跡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佛印禪師也有心度化蘇東坡。
有一次,蘇東坡又找佛印禪師談禪論道、較量功夫,倆人對坐了一陣子,蘇東坡就問禪師說:「你看我今天坐得如何?」禪師回答他:「坐得像如來模樣。」禪師也就反問蘇東坡:「那你看老衲呢?坐得怎麼樣?」蘇東坡不假辭色的回答說:「禪師今天坐得像一堆牛糞。」禪師聽了也不介意,哈哈大笑說:「因為你的心境好。」蘇東坡回家以後蠻得意的,因為今天打贏了禪師,連禪師自己都承認了,回家就說給蘇小妹聽,越說越得意,就要妹妹拿好酒出來。蘇小妹自幼熏習,加上聰慧、知書達禮,遇到事情也蠻有見地的,一聽他哥哥這麼說,便不以為然的反駁她哥哥說:「哥哥,我不認為你贏了,是禪師贏了!」東坡一聽,酒癮退了一半,連忙問道:「妳怎麼說我輸了呢?快說來聽聽!」
我們看蘇小妹怎麼講?她說:「禪師的心境像如來,所看到的都是如來樣,所以說你坐得像如來;哥哥的心境高傲,連對禪師都不懂得謙虛,妄想雜念一大堆,所以說得出來牛糞,你看這不是你輸了嗎?」蘇東坡聽完妹妹的這番見地,實在感到十分的不好意思。「境由心造」,我們常常這麼說,這是人生的現實經驗談,而佛教的經論中間,早已經把這些道理剖析得清清楚楚,好比「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好比「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什麼是法呢?簡單的說,就是人與人、人與事之間所形成的種種關係和現象;離不開的是「事」,說得出來的是「理」,所以法中有事、有理,以事而顯理、以理而說事,所以法的圓滿在於理事圓融,合情合理。
那麼,為什麼說「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呢?「心」就是每一個我,法之所以有生機有意義,是因為有「我」在其中,也就是說「法」是針對每一個我而說的。佛法中說能所相應或者說心色相應,色就是外界的色塵緣境,心就是每一個我,當我們和色塵緣境打交道的時候所完成的現象,這就是法。比方,我們現在在談「心和法」,您在收音機旁邊聽,所完成的現象,這就是法,所以要有一個我的參與,對聽的人而言是法,對不聽或聽不懂的人而言,它就不是法,這就叫做非法。非法,這個名詞出自於金剛經,「非」不是否定,而是「不同於」的意思。比方有人喜歡音樂,他特地去學長笛啊,或者鋼琴或者豎琴,這對他是法,對你不學的人而言,它就是「非法」;同樣的道理,對你是法,對別人而言,可能也是非法。
對法與非法有了了解之後,可見一個人要做到理事圓融缺失減少,一定要突破對法的相應性和培養對非法的包容性,突破對法的相應性,才不會執著成病;對非法有包容性,才不會凡事以敵對的立場去看事、看物。有了問題,要化解問題,化解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從心結下手。為什麼現在社會風氣那麼暴戾呢?人有錢有勢,能不能不要那麼耀武揚威?能不能不要窮兇惡極的奢侈,來顯示自己的財富?能不能提昇一下自己精神修養的內涵呢?能不能多為別人想一想?否則惹紅了眼,自然就是白刀子入、紅刀子出,所以如果去探討問題為什麼會形成?化除對事的心態和仇視,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辦法。
今天跟各位談「心與法」,宋朝的蘇東坡是大家所熟悉的,他的文學天賦很高,自己也蠻自負的,曾經說過他的文章如行雲流水,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從他傳誦於後世的前、後赤壁賦文章中,我們看得出他的文才相當高,的確有行雲流水之勢。這位頗富盛名的文學家,與當時金山寺的佛印禪師過從甚密,也很談得來。東坡居士的不拘小節與禪師的大而化之,留下一些膾炙人口的禪門軼事,不過從一些蛛絲馬跡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佛印禪師也有心度化蘇東坡。
有一次,蘇東坡又找佛印禪師談禪論道、較量功夫,倆人對坐了一陣子,蘇東坡就問禪師說:「你看我今天坐得如何?」禪師回答他:「坐得像如來模樣。」禪師也就反問蘇東坡:「那你看老衲呢?坐得怎麼樣?」蘇東坡不假辭色的回答說:「禪師今天坐得像一堆牛糞。」禪師聽了也不介意,哈哈大笑說:「因為你的心境好。」蘇東坡回家以後蠻得意的,因為今天打贏了禪師,連禪師自己都承認了,回家就說給蘇小妹聽,越說越得意,就要妹妹拿好酒出來。蘇小妹自幼熏習,加上聰慧、知書達禮,遇到事情也蠻有見地的,一聽他哥哥這麼說,便不以為然的反駁她哥哥說:「哥哥,我不認為你贏了,是禪師贏了!」東坡一聽,酒癮退了一半,連忙問道:「妳怎麼說我輸了呢?快說來聽聽!」
我們看蘇小妹怎麼講?她說:「禪師的心境像如來,所看到的都是如來樣,所以說你坐得像如來;哥哥的心境高傲,連對禪師都不懂得謙虛,妄想雜念一大堆,所以說得出來牛糞,你看這不是你輸了嗎?」蘇東坡聽完妹妹的這番見地,實在感到十分的不好意思。「境由心造」,我們常常這麼說,這是人生的現實經驗談,而佛教的經論中間,早已經把這些道理剖析得清清楚楚,好比「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好比「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什麼是法呢?簡單的說,就是人與人、人與事之間所形成的種種關係和現象;離不開的是「事」,說得出來的是「理」,所以法中有事、有理,以事而顯理、以理而說事,所以法的圓滿在於理事圓融,合情合理。
那麼,為什麼說「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呢?「心」就是每一個我,法之所以有生機有意義,是因為有「我」在其中,也就是說「法」是針對每一個我而說的。佛法中說能所相應或者說心色相應,色就是外界的色塵緣境,心就是每一個我,當我們和色塵緣境打交道的時候所完成的現象,這就是法。比方,我們現在在談「心和法」,您在收音機旁邊聽,所完成的現象,這就是法,所以要有一個我的參與,對聽的人而言是法,對不聽或聽不懂的人而言,它就不是法,這就叫做非法。非法,這個名詞出自於金剛經,「非」不是否定,而是「不同於」的意思。比方有人喜歡音樂,他特地去學長笛啊,或者鋼琴或者豎琴,這對他是法,對你不學的人而言,它就是「非法」;同樣的道理,對你是法,對別人而言,可能也是非法。
對法與非法有了了解之後,可見一個人要做到理事圓融缺失減少,一定要突破對法的相應性和培養對非法的包容性,突破對法的相應性,才不會執著成病;對非法有包容性,才不會凡事以敵對的立場去看事、看物。有了問題,要化解問題,化解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從心結下手。為什麼現在社會風氣那麼暴戾呢?人有錢有勢,能不能不要那麼耀武揚威?能不能不要窮兇惡極的奢侈,來顯示自己的財富?能不能提昇一下自己精神修養的內涵呢?能不能多為別人想一想?否則惹紅了眼,自然就是白刀子入、紅刀子出,所以如果去探討問題為什麼會形成?化除對事的心態和仇視,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