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本值得您父傳子、子傳孫的典藏之寶。作者是一位以佛為心願,以禪為心行的出家人,在他的世界裡,凡所看到、所聽到的,必在當下一一化為禪的智慧...

秘笈一

親子銘

    白雲禪師著

天下父母心--嚴慈。

親情亦靚情--希望。

若有鴻溝

 毋忘搭橋

 --幸福之路

  開 場 白

老爹是爸,有責任,盡義務----切勿霸權。

老娘是媽,養嬌兒,愛呵護----絕非奴才。

銘 

  父母:

  切莫將孩子的希望,寄託於夢幻式的、遙遠的未來;應該重視每一個現前,幫助他們培養達到希望的條件。

 父母子女之間:

於因緣,有好有壞。

於因果,有得有失。

例如:

相處的歲月中,

那些喜、怒、哀、樂的事實。

 

 家庭:

一家人,除了分享快樂,患難與共之外;更應該珍惜親情,相互策勵,以擁有對方為榮。

  父母:

不可以拿兒女當出氣筒。

切記他們是在逐漸成長中;他們需要全心全意的愛與尊重。

  父母:

有時候,不妨忍受他們的無理取鬧。

讓他們也有發洩委屈的機會。

事後,可以心平氣和的、刻意的、感性的言語教育他們。

  對兒女:

有時候,可以不理會他們的要求。

但必須換一種方式,滿足他們曾經期待的願望。

 對兒女:

關懷與疼愛是必然的。

但是,當留意孩子的感受;不要使他們認為是挑剔,是負擔;因而造成心理上的抗拒,行為上的逃避。

父母:

有時候,不妨用眼淚,

 清洗孩子們的頑劣。

 適度的感性,

 可以引發兒女們的共鳴。

 更可以感化他們叛逆的心。

   對兒女:

千萬不要分別兒女的優劣,或者是偏愛乖巧;尤其不可以用「比較」的方式,常予褒高貶低;那樣,很可能造成他們之間,彼此一份優越和自卑的心理,甚至因嫉妒而仇恨!

   父母:

不要經常為兒女添購物品,卻應該記得用獎勵的方式,找機會送他們禮物。

   對兒女:

在現實生活中,於任何的時空下,任何的情緒裡,不要忘了兒女們的存在,尤其切忌無視於他們的重要性。

   父母:

以不動聲色的方式,留意兒女們的謊言,深思探究問題的所在;盡量避免一味的譴責,應以慈愛之心,關懷他們,幫助他們。

   對兒女:

千萬不要有求必應,必須讓他們知道「代價」的意義,也就是世人所強調的: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更須警惕,有貪心慣性的兒女!

尾聲

   請記得:

兒女們也有自尊心。

無論如何,

不可以當外人面施予懲罰。

   請注意:

高學位,並不能代表一切,亦非唯一有出息的理想;但能具備專業專長,即是人生旅途最為可信的資糧。

 請體念:

歹竹出好筍,固然應該慶幸。

如果,萬一是好竹出歹筍,也千萬不要痛心難過。

基於「好、歹」的事實,做父母的一方面作自我檢討,一方面要以憐愛之心幫助兒女;倘若能夠做到以鼓勵代替怨尤和責難,其後果很可能比好筍更好!

   深切的期盼:

善切而能圓滿的親子關係──

是父母。

是老師。

也是朋友。

1

秘笈二

孝親銘

白雲禪師著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在

  --哀--

 引  言

人,從那裡來?

從父母而來!

養育之恩,惟天可比。

木 鐸 聲

雷電交加時:

於心忤逆者,驚恐駭悸。

孤立無助時:

失去父母者,怨天尤人。

為人子女者:

順,即是孝。

關注,即是孝。

行正途,即是孝。

輸情送意,即是孝。

對父母:

不僅是供養溫飽,

必須重視他們

每天的健康和快樂。

為人子女者:

若遇假期節日,

應該會合全家大小;

與父母齊集一堂,

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

對父母:

經常要記得,

他們也會寂寞和苦惱,

他們也需要親情的關注。

對父母:

若遇偶爾的缺失,

千萬不要表示不滿;

相反地

不妨誠懇的說聲

「不要緊」或者是「沒有關係」。

為人子女者:

面對父母的壞習氣,

不可一味地懊惱或厭惡,

尤其不可埋怨或指責;

應該耐心地、感性地、以關懷的言語,

由衷的勸諫。

對父母:

謹慎自己的言語和行為,

儘量推舉快樂的事物,

避免數說苦惱的問題。

為人子女者:

體會父母無條件的愛,

莫待自己有了子女之後;

及時的珍惜,

纔不會後悔損失了好些年。

對父母:

自己的生日,

是母親受苦難的日子;

務必心存感激而感恩,

切莫狂歡慶祝而忘本。

為人子母者:

無論自己地位高低,

貧賤富貴;

要記得父母永遠是父母,

子女永遠是子女。

單親家庭:

父與子、母與女,

是最好的朋友。

若是母子女;

兒子是母親的守護神,

女兒是母親的傾許者。

 結   語

父母有養育之恩。

子女有孝順之德。

孝親之道:

在幸福,在安祥;

在和樂融融!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印製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