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論叢

    在七十篇的社論中,我們可以看到雲老禪師充分地展現了般若慧光,析事見地之獨到和霹靂鋒芒...

  • 定價:$230 售價:$207元
  • 加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精采內文試閱

也算是老生常談

一個新聞從業人員,除了專業性的特長之外,於一般的知識也應該多加吸收。尤其是文教和社會方面的報導,當一個負責採訪後於撰寫之記者,他必須具有廣泛的知識,敏銳的反應,冷靜的分析,公正的評語,更應該具有饒益眾生,忠於事實的修養和道德;因為,往往一篇新聞報導,其影響所及,將不僅僅是公諸讀者,迎合趣味而已,很可能導入錯覺,灌輸邪見,甚而至構成誹謗!

多少年來,多少記錄,是多少新聞從業人員歪曲的「事實」;胡謅的內容,鬧出多少笑話,留下的是一篇篇自以為是的傑作;譬如把神祇當菩薩,將聖哲當佛祖;凡是剃光了頭的都稱做和尚,住在廟堂裡的都叫做尼姑(齋姑)。也有多少令人迷惑的標題,像是「菩薩不顯靈,火焚某某神」,「佛祖廟中作醮,王爺堂上發威」,「菩薩急疾如律命,神棍袖裡納金銀」,「香灰治病,神棍斂財」等不可勝數;即以近期中高雄市的三鳳宮,中殿遭受回祿之災,新聞報導中錯誤連篇;誰都知道三鳳宮是一所道地的神廟,中殿供奉的是太子爺,或謂中壇元帥,也就是章回小說封神榜裡的三太子哪吒;而報導中(只少有四種新聞紙是如此,依手邊所訂閱的為例。)所有的名詞引用,把神殿寫做佛殿,將神祇當作佛菩薩;加上一些寺廟佛國,菩薩不靈,自身不保,菩薩生氣等不倫不類的諷刺語句,處處表現出常情的違逆,知識的欠缺,見聞的短少,以及措詞用字的修養問題;幾乎盡扯一些不符事實,撰寫成揚揚大觀的報導,這在新聞的評價來說,可謂一無是處,不免笑話!

 

如果,依時就事而論是非,上述的這些,不僅早已經不是新聞問題,應該說已經是老生常譚了;我們此刻把它提出來,而是幾位國外的朋友,於十月慶典回國祝賀之時,在國內的新聞紙上看到的一些。他們返回僑居地之後,寫信來問及這些疑問,謂:

國內為什麼把寺院與宮廟統謂之佛教的道場?
國內為什麼把神道中所供奉的神祇,通稱為佛教的佛和菩薩?
國內為什麼把道中的宮、廟、觀、堂等統為釋迦之屬,並稱作佛教?
國內為什麼對未受具足戒的剃髮(圓頂)男女,都敬奉為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之列?

寫信的人,有的是教育家,有的是作家,也有具新聞從業身份的;他(她)們除了感到疑惑之外,認為此類報導,無異是近乎毀謗的戲謔,質詢本刊為佛教刊物,在國外聲譽很高,為什麼不撰文糾舉?其實,在臺灣今天的新聞界,能把神佛分清楚的並不太多,即使承辦內政事務的官員,熟諳神佛之道也曲指可數;這些問題的發生,可謂是新聞史上的陳跡了,早已經不值得新奇了。就像林語堂先生在外國寫「尼姑思凡」,多少年以後,再出現於臺灣某大報的報端,而美其名讚為中國的民間文學一樣,是難免貽笑方家的!

因此,我們願意誠懇地介紹一些佛教的常識,供諸新聞從業人員,作為今後撰稿和組題的參考:
一、佛教乃是釋迦牟尼新創立的。
二、佛教所有的道場,是以寺、院、庵而之名的。
三、佛殿中只供奉佛、菩薩、羅漢和韋陀、伽藍(關公為代表)二尊護法;除此,天王殿以彌勒菩薩(現在不是佛)為主尊,兩旁供奉四大天王。
四、佛教中的出家眾(在家學佛稱居士),並非是剃除鬚髮者,凡著僧服者皆屬;必須授具足戒以後,男性為比丘(俗稱和尚),女性為比丘尼(俗稱尼姑)。
五、和尚是佛教中的一種尊稱,為寺院住持比丘的專有稱呼。
六、佛教在中國歷史悠久,雖然有許多地方融和了儒道的色彩;但是,佛教的本身,一份莊嚴典範,卻一直是獨立不易的。
七、佛教所珍藏的經、律、論十二大部聖典,其中的內容,不僅備有太多的修養方法,同時,更有高深的理論基礎;因此,有許多古今中外的學者,說佛陀之教是一種理性的,人道的,堪信的宗教;可見,佛教不是一般人所謂的迷信之教!

 

南無饒益眾生彰正法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