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嘗老和尚法味---讀「微塵集」中《放逐紅塵》篇之感想

    說真的,在老和尚未圓寂前,本人鮮少有機會親近他老人家。這或許是本人所學佛法相當有限,即使面對老和尚,也不知從那兒提起。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74期2013年1-2月合刊

                                                                                             文 /鐘福松
楔子

說真的,在老和尚未圓寂前,本人鮮少有機會親近他老人家。這或許是本人所學佛法相當有限,即使面對老和尚,也不知從那兒提起。等老人家圓寂之後,深感身為老和尚的弟子,怎可不多多知曉老人家的佛法內涵,故而再怎麼忙也得抽出時間觀看老和尚的電視弘法,更到白雲書坊請些老和尚的著作好好研讀。經過了一年多,總算略知一些皮毛。有一次參加般若寺大悲懺法會後巧遇崴師父,言談間建議本人將閱聞老和尚佛法的心得摘錄一些,刊登在千佛山期刊或佛弟子會訊上。冀望能拋磚引玉,促成其他會員居士共襄盛舉,將研讀老和尚佛法心得撰述投稿。

由於老和尚的大部分著作,法味甚濃,非我等初學者所能深入相應的,故特請購研讀類似小說性質的「微塵集」,而其中的「放逐紅塵」乙篇,略屬旅遊範疇,與本人所曾從事的業務頗有關聯,茲就本人對該篇短文所能了知的法義予以摘錄,祈望師父們及其他先進能不吝指正!

內文摘述:

一位在抗戰期間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的青年,隨政府播遷來台,卻被派往返香港大陸之間從事特務工作,並在香港娶妻生子。嗣因身份暴露被捕,折騰了好多年始予釋放,輾轉回台之後沒受到政府良好的照顧,只好退伍到保險公司當業務員。後因業務關係而入贅於一富孀,相處三年富孀逝世而得到一筆不少的錢財。

蓋因思念妻子及兒女,想盡辦法回到香港,發覺原本的「家」已不在,而妻子及子女更不知去向,幾經打聽始知他們已遷往加拿大。等赴加拿大尋找期間,透過老朋友關系購得農場乙處,後得知妻子已改嫁他人,心灰意冷之餘,將農場交付專人經營,自身前往印度、尼泊爾等欲尋求「生死大事」。

業報之事非人力所能左右

   本文主角與富孀宋琪婚後共赴印度及尼泊爾出遊,返台後宋琪體力不堪負荷而生病,她問他:「你看我能活多久?」他回答:「起碼再活30年。」她說:「90歲!太過遙遠,可望不可及。」又說:「業報之事,非人力所能左右;所謂人命無常,決定於冥冥不可知的定數,但求活得安心,死得平靜。」又說「佛教徒的修養,全在臨命終時,能夠做到無礙自在。」

走筆至此忽憶起淨空老和尚在電視弘法中曾笑笑的提及:「常在公園裡看到一些婆婆媽媽們不斷的甩手,大概是希望身體壯一點,活得久一點,其實壽命的長短,主要決之於個人的業報。」

   筆者小時候常聽老人家說:「歲壽那該終,神仙哆沒法度救。」在那個年代,70幾歲過逝的人,喪家都會發紅色訃文,但現在看看左鄰右舍,超過80歲的老人比比皆是。是不是現代的人業造得不夠多?其實歲壽的長短對筆者而言並不那麼在意,倒是要「回去」時,是不是能像本文宋琪所說的「但求活得心安,死得平靜」。欲求「心安」只能靠不斷的懺悔,多聽聞佛法而培養智慧,當業報顯現時,歡喜承受,那麼業就可以清淨,於死也就可以平靜。

     為世所棄 為人所棄 總是放不下多少執著

本文主角回想七十年的生命歲月裡,各種遭遇及因緣巧合,自認為為世所棄 ,為人所棄,所承受的災難,無論是自己經營不善,或是為人所損,私心裡總避免不了忿憤和懊惱,一味的怨天尤人。為此他特地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去找尋「我將如何?」其實以他所經歷過的種種狀況,筆者還真羨慕的很,想想他在香港因身份被識破而陷「匪區」多年,最後也因「福報」而被釋放。輾轉回到台灣又能結識富孀,獲得一大筆錢財,始有機會遠赴加拿大購置農場,又因獲可信任的人經營農場,始有餘錢再赴世界各地旅行。最後還與外籍好朋友之遺孀在加拿大自家農場共修共度晚年。想想一般世俗人那能有如此的豐富經歷。而本文主角仍執意於上天對他不公平,還一再要去尋求所謂「生死大事」。據此謹提出兩則「說法」就教於看官那可否也是種「執著」?

壹:古代讀書人常以「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日成名天下知」為自期,或許那是叫學子好好努力讀書的勉勵詞,但努力讀書的目的是「做官」,那是否也是一種執著?

貳: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真的是執著於那個「志」最終就能夠「有成」嗎?老妻有位朋友,大學法律系畢業,在圖書館工作,立志要考司法官,歷經十多年的奮戰仍未考上,他的妻子認為夫婦倆因其有「考司法官的志」,而沒日沒夜的努力背讀,深感彼此已無夫妻生活樂趣可言而導致仳離(按兩人並無小孩)。而他也在仳離後,與另一帶有兒女及行動不便老媽的女子再婚。婚後不久即辦理退休,全心照顧岳母,並每天接送那對非自己所出的兒女上下學,無怨無悔,快樂無比。據老妻說:從此再也沒聽他說還要再考司法官。諸位看官!那位朋友是不是捨棄了那個「志的執著」而無所謂「事的竟成」?

自尋煩惱放逐自己

  本文主角自認心中有障礙,離開加拿大再次來到尼泊爾雪山,欲尋高僧指點迷津了解「生死大事」,高僧問他:「來這裡想要什麼?」他回答:「想要清淨自在!」想不到高僧當頭棒喝:「你原本擁有,卻偏要自尋煩惱,既然放不下,那就乾脆放逐自己!」真是一語提醒夢中人,高僧的話讓他自覺像溺水中的人,手忙腳亂,心念惶恐,頓然冷靜的浮出水面,趕忙沉穩的運用手腳,將目光盯著堤岸---「我要游到堤岸,得活命,才有機會擁有清淨自在。」

  走筆至此,感觸更深,想想筆者有優退待遇,生活無虞,與老妻倆要拜佛、旅行、上大餐館、百貨公司等尚無困難。但每次與朋友相聚談到房地產、股票、投資時,竟還有「早知道就如何如何」的心念。說實在的「早知道」絕不是好事好結果,看官們不也曾聽人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嗎?那絕對是貪念的表徵。本人不敢說「不會自尋煩惱」。但絕對不會像本文主角「放逐自己」。我還會好好的珍惜「幸好」兩個字,因為如此,我才有機會親近老和尚加入千佛山行列,也希望能藉此慢慢悟覺出生命無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