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普願禪

    普願(748~834),俗性王,唐代鄭州新鄭(河南新鄭縣人)。在母胎時,母親就不喜歡吃葷。十歲,跪於父母前請求出家,有非走不可之氣概

  • 文:編輯部出處:高僧傳略記期數:285期2014年1、2月刊

普願(748~834),俗性王,唐代鄭州新鄭(河南新鄭縣人)。在母胎時,母親就不喜歡吃葷。十歲,跪於父母前請求出家,有非走不可之氣概,父母遂同意了他的請求,乃投密縣大慧禪師,從之受業。他任勞任怨,修行十分刻苦,其師非常驚異!

大曆七年(772),依嵩山暠律師受大戒,研習法礪律師所倡之相部律學。之後,遊學參訪,聽聞《楞伽》、《華嚴》等經,深究《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法義;若與人辨晰論說法義,皆所向披靡。

後依馬祖道一禪師修學禪法,馬祖門下弟子有八百餘人,每次聽馬祖說法後,大家各陳師意,是非紛錯,唯普願默然無語,大家才領悟到:「不言者才是真言也。」之後,普願更木訥寡言,有人以為沒有什麼好說的,就多方試探他,他執意不言。或有暗中觀察他,引誘說點什麼的,他也只言其一,不說其二,很難得其要領,眾人才知他並是沒有什麼好說的,而是時機未到而已。

貞元十一年(795),駐錫於池陽(陝西溼陽西北)南泉寺,填谷伐木,以建設寺宇。之後,常頭戴蓑笠,上山放牛,有若牧童。開山種田,自給自足,三十年間足不出南泉一步。

太和年初(827),宣城使者陸亘尊崇師之道風,遂與護軍彭城劉公等迎請師下山弘揚禪法,自此,大振禪法,所收門徒數百人,言昭理彰,師教化的方法,往往使人於言句下,猛然發現至理,得到如炙熱中獲取的一份清涼,從原來毫無頭緒的困境裡,突然挑亮一盞明燈,照徹困境而頓地脫困而出。

例如白雲老禪師在《禪林寱語.南泉普願禪師》一書中說:有一回麻谷禪師到了章敬禪師那裡,繞著禪牀轉了三匝,然後振錫一下而立,當時章敬讚許著說:「是的!這樣就對了。」隨後,麻谷來到南泉的住處,依樣繞禪牀三匝,振錫一下而立;可是,南泉卻搖著頭說:「不對!不是這樣的。」麻谷聞言,驚奇的說:「章敬和尚說是,你為什麼說不是?」南泉開導著說:「章敬的立場是對的,而在你卻是錯的,為什麼呢?那是業風所轉,終究不是屬於你的,如果你以為他說的對,你就得到了什麼?那樣,失敗的終歸是你自己!」如此的開導,真像是一個患了惡毒疔瘡的人,被善於辨別的行家,用利刃趕緊為他割除,使他脫離險境,然而,麻谷的錯,卻是認為過去有人告訴他:「不要緊!只是一個癤子!」直到南泉把疔瘡的毒液指給他看,他才知道:「啊!原來如此!」由於禪悟的依據,是依於禪疑,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又「南泉斬貓」的案,是禪宗史上最具機用的。南泉於禪期中,因東西堂爭貓,於是拿起一把利刀,提著貓兒對大眾說:「有誰能說明白,便可保住貓兒的生命,否則就斬殺!」大眾沒有一人能說得出來,於是師一刀把貓殺了;後來,趙州和尚自外歸來,師把所發生的事說給他聽,趙州聞言,把鞋子脫了頂在頭上,從容地走了出去。師見狀,歎然說:「當時要是他在,貓兒豈不是得救了嗎?」

白雲老禪師在《禪林寱語》中說:南泉禪師眼見東西兩序大眾,行不修,道不辦,卻為一隻貓兒而起爭端,是多麼無聊的舉動啊!於是,為慎重起見,先提出問題予以勘察,究竟大眾有了什麼樣的境界,以至有「誰能說個明白」的問話;誰知大眾默然無語,這使他感到非常的痛惜,痛惜大眾只不過是飢食寒衣,無所是事的寄生者,於是甘犯人譏,狠心的把一頭貓斬殺了。待到趙州自外歸來,心有餘痛地把所發生的事述說出來,總算是在趙州的身上獲得了一份安慰。以趙州「脫履安頭而出」的行為,有何值得安慰的地方呢?那就是趙州的虛心向上,到處行腳參學的作為;這裡的涵義,說明了法「行欲修,道欲辦!」才不會閒得無聊,為貓兒起爭端的後果!南泉斬貓的公案,一般學者只知師斬貓,是無有執相的超脫手法,殊不知師為救僧眾的懶散,警策辦道,不惜殺生,而承受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的大慈悲願心,明白地說出「不昧因果」的事實。

師一生教化眾生,接引後學,從來都是講求實際,最忌諱玄談;例如有一次參學僧問:「空中有一顆珠寶,請問如何才能取到手?」師心裡感慨萬千,便不著邊際的說:「砍些竹子,做成梯子,豎在空中去取就好了!」參學僧便驚奇地問:「空中怎能豎梯子呀?」師見對方仍不知趣,乾脆反過來問:「依你的意思,打算怎樣去取呢?」這「空中有珠」,如果是世俗的珠寶,既然有方法懸於空中,自然有方法向空中取得;倘若是佛法中的智珠,那末,壓根兒無所謂取與不取,得與不得了。

太和甲寅年(834)十月二十一日示疾,十二月二十三日,有白虹貫於禪室後之山峰上,占卜曰:「得非南泉謝世乎?」那一天西峰巨石崩落,聲徹數十里外,有小虎繞禪林悲號,大眾都極感詫異。二十五日天剛亮,師對門人說:「星翳燈幻亦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言訖而化,世壽八十七,僧臘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