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講堂一日禪修

    最近食安問題引起人心紛亂,為了汲取心靈的沉靜,我參加了桃園講堂十一月二十三日所舉辦的「一日禪修」

  • 文:編輯部出處:活動報導期數:296期2015年1月刊

文/葉素月

最近食安問題引起人心紛亂,為了汲取心靈的沉靜,我參加了桃園講堂十一月二十三日所舉辦的「一日禪修」。慈悲的 若洵師父,深知在家佛弟子在繁忙的工作家事壓力下,如能透過禪修精進,使之因靜慮而得到體悟,因體悟而得到修心養性的涵養調適。因此,舉辦了一年三次的一日禪修。

禪修營的課程安排非常充實,除了禪坐經行外,還排定了繞佛念佛、跑香、開示。

禪坐時,身著海青的佛弟子們盤腿面對面端坐講堂兩側。各個閉眼深思洵師父所提供的參話頭。在其中的話頭,我靜思了”狗有沒有佛性”以及”念佛是誰?誰念南無阿彌陀佛?”。 今,就以自己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狗有沒有佛性?

何謂佛性? 即覺悟之性。能思想才有可能有覺悟。人與其他物種相異的地方是人有思考的能力。狗沒有思想的能力只有動物本能,牠有佛性嗎? 以佛教的思想,六道眾生都因”業力”而來,然而業力的體性是清淨的,就像清淨光潔的摩尼珠被層層的汙垢遮蔽,喪失它原有的光亮。狗是業力的顯現,因而使牠的佛性無法彰顯。既成為狗,必有他的因果關係、因緣法則。佛說眾生皆有佛性,狗卻因自作自受的業力所致無法顯現。

念佛是誰?誰念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是我,什麼是我? 我是五蘊,五蘊是心,我即是心。以心念佛憶佛,不以外相祈求。在生活中能時時檢討反省,糾正調整身口意行為,學習佛菩薩救人濟世的無我精神,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誠如 老禪師在其《白雲深處》一書中所言,也是老師父學佛近七十年的心得之一:

不要傷害他人,也要維護自己。如果,有能力的話,當然要盡心去幫助別人,而培養像菩薩一樣的慈悲胸懷。

佛法浩瀚,當一心精進,從日常生活中去體悟驗證佛法對我們的幫助,從禪修中覺悟人與人、人與事的缺失,進而懺悔改進。使之為人處事越來越圓融、快樂,越來越清淨,越來越淡泊。最後,願以布袋和尚的一首詩以茲共勉,也表達我對桃園講堂師父們的敬意與謝意:人間紛紜幾曾閒  此心擾擾何時安  放下五欲煩惱袋  憶佛念佛觀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