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同看雲去~(一)

    雲老禪師初抵碧雲寺那年(民國53年),白河發生大地震,除了正殿未受損外,前後廟堂均遭震垮。在雲老禪師的倡議下,順勢將碧雲寺建設成為一處佛教寺院──把屬於道教的天公廟移至寺院外右側,遠離正殿;寺前蓋地藏殿,正殿後方則蓋了三寶殿。

  • 文:編輯部出處:禪跡、法味、願相隨期數:300期2015年6月合刊

乙未年新春上白下雲老禪師足跡巡禮記

文/白雲禪寺影音組

 

白雲禪寺,一所以千佛山開山方丈上白下雲老禪師法號命名的僧伽藍也是雲老禪師最後遺願之一,其籌建之路卻也似雲老禪師昔日弘法佈教過程那般的曲折。儘管道途險阻,雲老禪師為教為法、荷擔如來家業的決心未曾動搖,乃至謹遵師命,在台開山立派,廣傳法脈;而同樣崎嶇的白雲禪寺籌建之路,在歷經十年的努力歲月,也終於即將在今(104)年於新店屈尺梅花湖畔落成,開展弘法利生的事業。

為探尋雲老禪師在台弘法、開山演教的事蹟,為白雲禪寺歷史增添紀錄,幾位白雲禪寺影音組居士,從農曆年前一個多月開始,每週固定召開讀書會,研讀千佛山歷史並瀏覽檔案照片。儘管如此,大家猶感不足。懷著追思雲老禪師道風行誼的心情,同時也為增進學佛行者信心,於是,在揚師父的帶領下,我們相約新春齋天祈福法會結束後,從台北講堂出發,驅車南下,一同巡禮雲老禪師當年走過的足跡。

 

台南關仔嶺 碧雲寺

 

車行至二高白河交流道,下匝道後沿著蜿蜒山路而行,不久即來到關仔嶺碧雲寺。當年雲老禪師行腳至碧雲寺,應常住眾要求,卸下背架子,掛搭於此,擔任導師一職長達八年,留下許多故事。

來到碧雲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寺前的幾棵大榕樹。雲老禪師在著作中提及,曾在此大榕樹下,遍覽夕照之美以及嘉南平原一望無盡的秀麗景緻。我們到訪時,同樣亦接近傍晚,惟冬日山中水氣凝重,雲霧繚繞,山色變化萬千,呈現出的是另一番不同的面貌。

「50歲以前不寫佛教文章、不收比丘尼弟子。」這是雲老禪師的師父上虛下因老和尚給予雲老禪師的指示。雲老禪師到碧雲寺時,剛好逾知命之年,這段期間他始著書立論演說佛教教義、收比丘尼弟子,同時也教化寺內常住僧尼,幫助她們從動輒遭俗人打罵的處境中提升地位。我們造訪碧雲寺時,正值常住眾帶領大眾於正殿虔誠進行晚課課誦,與一旁絡繹不絕、來回走動的香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雲老禪師初抵碧雲寺那年(民國53年),白河發生大地震,除了正殿未受損外,前後廟堂均遭震垮。在雲老禪師的倡議下,順勢將碧雲寺建設成為一處佛教寺院──把屬於道教的天公廟移至寺院外右側,遠離正殿;寺前蓋地藏殿,正殿後方則蓋了三寶殿。

按圖索驥,我們沿著寺旁的階梯拾階而上,來到正殿後方依山而建的三寶殿。殿中如法供奉三寶佛像,左右分別站立著阿難及迦葉二位尊者塑像。殿前則樹一立牌,上書:「三寶聖地,禁止扶乩靈修。」或許正因為如此,相較於正殿的熙來攘往,此處顯得清幽許多。禮完佛後,站在殿前,俯瞰小西天古樸的建築,不禁令人遙想起當年雲老禪師身處佛、道混雜情境下,為教為法的良苦用心。

那是一段「佛光普照」的公案。碧雲寺因為佛、道信仰混雜之故,寺中常有迎神賽會活動,這也是台島寺廟常見之現象。雲老禪師為使信眾了解,唯有「佛陀」之「光」方能「普」利群命,「照」耀娑婆世界眾生,獲得無量無邊的饒益功德,首開創舉在進香之神佛像上,披掛書有「佛光普照」的紅色布條。未料此舉後來竟蔚為一股風潮,直至民國98年文建會(現為文化部)公布的文化資產登錄資料上,都還有這段儀軌的記載:「過了午夜,在子丑交接之際,碧雲寺正殿響起了悅耳的誦經聲,…,工作人員忙著為上山來過爐的各角頭神明,披掛寫有『火山碧雲寺,佛光普照』的紅布肩帶。」可惜我們造訪時,只見紅布條依舊,「佛光普照」四個字已改成了「進香大吉,合境平安」。

百年古剎碧雲寺佛教伽藍,當時囿於既有管理型態,出家僧眾身為三寶之一卻無權過問寺務,其時適有洪姓居士(後披剃於雲老禪師座下,法號如參)發心建寺護持正法,雲老禪師乃隨順因緣,於民國61年農曆春節前夕,率領弟子離開碧雲寺,前往了彰化大城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