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若學法師新加坡講座心得報告

    師父並不是要強調那過程有多苦。而是讓我們瞭解一顆心的轉化,轉變成適合某作業的心是需要經歷我們所沒有經歷過的練習的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18期2016年1、2月

                                            /吳皆慶

2016年11月5 – 6 日,若學法師於新加坡演講,第一天的講座是《人生一點訣》。學師父在今天的講座裡談到如何“轉”。轉惡為善,轉煩惱為菩提,轉禍為安;一切都是從我們自己念頭開始轉。

 一、“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面對問題,或者說遇到不順心時我們總會開始怨天尤人,殊不知這怨天尤人的心念既是煩惱。今天瞭解了為什麼人們會責怪別人,而不反求諸己。在遇到問題時,萬般地不願意面對,而選擇責怪別人。師父用了心理學角度解釋:就是當事人因為要保護自己,不能和氣地面對問題與自己;最容易逃避的方法就是往外看,也就是責怪他人。這既是我們每天所遇到最頻繁的煩惱。潛意識裡的,很自然的,我們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立場而吃不消。煩惱的我們,也就會給周圍的人帶來不舒服的煩惱;隨惡業再造惡業。

以上的煩惱,都是我們要轉念的原因。我們遇見山,因為看得見會知道轉彎。遇見河流,會建立橋樑跨越。但遇見煩惱,很多時候視而不見。轉念雖然容易明白,但是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才能達到應付自如的。很多時候,我們真不曉得自己正在煩惱,無法察覺。煩惱的時間因不同人事物而異,有的煩惱幾分鐘,有的可以好幾天,甚至如果放不下就會拖到好幾年;無法轉念。

 

二、“人生路途上難以逾越的障礙,往往是思維慣性給自己安的一扇門。”

原來我們也是因為習慣煩惱而煩惱。從小養成的一些習慣或個性,若沒有善知識的引導,這習慣性的煩惱也就成為我們每天理所當然的行為。要打破那些日積月累,積沙成塔的煩惱習慣,談何容易。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我們常常看人不好,批評或加以改正。閱人無數,字面易懂,但意思頗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很好懂吧。我們從小開始上學讀的書,累積下來也有好幾萬頁了。而行萬里路,意思雖沒那麼直接,但也瞭解是要到不同的地方去旅遊,去見識,增廣見聞。後面 “閱人”的經驗我們也有,但都是看人短處,說人是非,改正他人,然後自我感覺良好。

但是師傅給我們指了正確的方向,“閱人”是應以善念為先,瞭解然後同理他人。 遇到煩心的時候;冷靜下來,看看自己的情緒,以一顆同理的心去瞭解為什麼對方會有這樣的行為,再看看別人的好。然而,閱讀一個人也是需要時間的,看到自己的情緒更是需要時間來練習。兩者之間,讀懂自己的情緒應該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掌握對別人的善念,才能不被煩惱困惑。

 

這應該就是師傅所說的未生的煩惱令不生。。。

 

第二天的講座《適業的心:幸福人生的推手》。

平常聽“事業”聽得多,而“適業”還真是第一次。原來適業是一顆適合作業、工作的心。這裡,師傅繼續深入第一天的講題,如何將不適轉為適,將煩惱轉為我們所需的智慧。

 

一、“有求皆苦,少欲,知足長樂。”

很多時候我們那無止盡的欲望就是我們煩惱的源頭啊。求平安的、求發財的、求佛菩薩的,真求自己自性的有幾位?那如果少欲,如果知足,就會少煩惱,就會幸福嗎?在這世間繁華的時代裡,欲望似乎是人類所推崇的人生目標。從小孩的糖果、學生時代的電玩、大學時代的男女戀情、以至成人社會裡的樓房車子。這些好像都是社會定義成功人類的指標,它將我們全球人類推向欲望極致的世界。這邊讓我想到佛法裡所提倡的精進。而精進與欲望有何分別?想了想,我認為欲望是往外要求、攀緣、有所期望,而且還帶點被動和無明。精進則是反求諸己,瞭解明白因緣道理、當下盡心努力、不求回報,沒有貪念。

 

二、“適於作業,猶如純金。”

有如當我們生病時不能給表現容光煥發、我們傷心時不能表現開心、生氣時不能表現輕鬆,以此類推。一份工作必然有它所需要的人、性格、以及當下適合它的心情, 但這一切適合的條件必定是經過時間調教出來的。師父用煉金的過程來比喻“轉”于適合作業的心。想想煉金的過程,千淬百煉、敲打加熱;那過程可以不用想就知道是不好受的。要看淡這難受的過程,我們就必須看清目標,看到那未來的純金!我們任何人都不想吃苦藥、都不願放下過去、更不願原諒他人。但是矛盾的是我們都想健康滿面、幸福開心、輕鬆自在。

話說回來,師父並不是要強調那過程有多苦。而是讓我們瞭解一顆心的轉化,轉變成適合某作業的心是需要經歷我們所沒有經歷過的練習的。而這些對我們來說相對陌生的緣境,都會讓我們感到恐懼與不安,無所適從。這些都是每個正常人所會遇到的經驗。然而,我們又因不瞭解這些不安的源頭,而再生煩惱。這惡性循環讓我們離我們的“純黃金”越來越遠。。。

 

三、“德定慧,安穩無憂。”

師父說的德就是戒,然後就會得定,生智慧。上面說了那麼多偉大的過程與方法,如果沒有德、定與慧作為基礎,恐怕煩惱一來我們就會放棄。我們薰習佛法的戒、定、慧既是為我們“煉金”打下穩固的基礎,然後讓我們更迅速的熟練而成為“純金”- 適業的心:幸福人生的推手。

 願我們守候自心、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