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法看故事 一毛不拔

    人生在世,生命是無常的,何時離開這世界?誰也做不了主,尤其是太多的病苦,意外的事件,無情的衰老,以及愛恨貧富等對立,幾乎時刻都在威脅每一個「我」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29期2018年1月

從佛法看故事

   一毛不拔    /芷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

 

王曰:「既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勝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笑林》

 

 

這一篇的大意是:一隻猴死了,在陰間見到閻王,請求讓他轉世變成人。

閻王說:「即然想做人,就必須把身上的毛全拔去。」說完,立刻叫來夜叉給猴子拔毛。夜叉剛剛拔下一根毛,猴子就經受不住疼痛,大叫起來,閻王笑著道:「看你連一根毛也不肯拔,怎麼能夠做人呢?」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我」是說眾生皆具有自我,不是只有佛陀有我,因為眾生的我,會造作成業,而修行者的我,可以透過修行而見道。可見,「我」的行為,可以「我造作」,也可以「我修學」,所以學佛的人,何不捨去業「我」的卑賤,而選擇「道我」的尊貴?

 

一個平凡的人,皈依三寶成為佛弟子,如何修學佛陀的道理方法呢?首先從五戒開始學習,改變「我」的行為,不要使行為造作成業,而是修學成為道的修養。

 

1、不殺生,就是不殺害生命,要珍惜與愛護任何類別的生命,這是培養一份慈悲心。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慈悲憫的心,無論是做人辦事,不是殘酷陰險,便是自私偏見,而不殺生,可以增長福壽。

 

2、不偷盜,不做偷、搶、騙、掠奪、損害他人的財物,以滿足自己的欲望;所謂「不予不取」,是道義的表現,磊落的德性,讓人樂意親近和交往。

 

3、不邪淫,就是夫妻間正常的生活,於在家學佛的人是正當的行為,並不違背佛陀的教義;除此之外,都是邪惡的淫行,不但會破壞他人的幸福與快樂,同時也會傷害自己的幸福與快樂。不邪淫,正表現了禮教的修養,也是一個崇高亮節的君子。

 

4、不妄語,就是不說虛偽不實、巧言欺騙的語言,凡會造成妨害或毀損他人的語言,都叫妄語。不妄語是守信的行為,人若樹立了良好的信用,在人生的旅途上,將會擁有殊勝的人緣。

 

5、不飲酒,凡是會損害神智的飲料,都屬於禁止的範圍。酒易亂性,喪失神智,更傷身體,往往因酗酒而誤事,造成傷害、魯莽、衝動。自古以來,多少人因酒而身敗名裂,健康受損,甚至江山易主,尤以現在的交通發達,酒後駕車,造成多少冤魂。不飲酒主要的用意,在避免神智受損,以至傷己損人,造業無算,不過學佛的人,於酒也有方便,如調製藥物,為了治病,做為藥用。

 

《龍樹菩薩傳》記載龍樹的天資相等於天才,幼兒時就通曉婆羅門的四吠陀聖典,到了弱冠時,他已名聞各國,於天文、地理、圖緯、醫學和道術等無所不通。他有三位好朋友,都是青年才俊。有一次他們吐露肺腑的說:「凡天下義理和啟蒙人心的學問,我們都學完了,以後還有什麼書好讀呢?乾脆盡情享樂,歡娛終身便了。」

 

他們為了追求享樂,反而渴求隱身術,這樣就可以不花錢,又能加倍的揮霍、肆無忌憚了。不久,他們如願地學會了隱身術,而有恃無恐的進出王宮,去淫亂宮女,國王得知憤怒極了,勢必要抓到他們。國王採納一位老臣的建議:「在各個宮門舖上細沙,雖然看不到人影進來,但他們會在細沙上留下足跡。」於是國王吩咐守衛監視細沙上的腳印,他則率領幾百名大力士進宮,令大力士向虛空亂砍一陣。

 

結果,龍樹的三位好友全死在亂刀之下;在這剎那間,他趕緊躲在國王頭部側邊七尺附近,那是國王不允許任何人砍殺的禁區,他逃不走,只有屏息靜氣,面對死亡的恐怖。那時,什麼傲慢和享樂的念頭都沒有了。之後,他一直活在死亡的陰影下,努力思索死與苦的根源在哪裡?他無法依靠以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為了化解死與苦的問題,他皈依三寶,深入經藏法海裡;因此,他的人生觀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他放下傲慢與享樂,善用天生的異稟,成了法門龍象,一代宗師,成為後代修學者的典範。

 

學佛是為了安排自己的「我」。人生在世,生命是無常的,何時離開這世界?誰也做不了主,尤其是太多的病苦,意外的事件,無情的衰老,以及愛恨貧富等對立,幾乎時刻都在威脅每一個「我」。這些令人不安的事實,並不是庸人自擾,在佛典中也不時的指示出來,把這些事實分門別類的列為苦的、空的、無常的;而佛陀為了這些事實,說出了許多的道理和方法,只要依循著這些道理和方法去修行,便可以化「苦空無常」而成為「常樂我淨」,能如此,就再也不會為那些威脅而不安,為煩惱而影響自己平靜、安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