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親情篇」的感想

參加菩提寺107年「好YOUNG 青年學佛營」的心得
於「親情篇」的感想 /張哲源
 
家庭:
一家人,除了分享快樂
患難與共之外
更應該珍惜親情
相互策勵
以擁有對方為榮~~出自 上白下雲老禪師 著作《家》
 
  不知不覺間,邁入三十而立的年紀。幾年前,更是組成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個三歲的活潑男孩。工作穩定,有房有車,看似美滿的家庭。但是由於缺乏信仰,身為男主人的我,心理漸漸產生迷惘以及困惑。每日為了家人不斷地辛勞工作,這一切的付出,
值得嗎?
  記得年輕時,過著一人飽即是全家飽的生活,回想當時好不快活。雖然常探望父母,但也只是每到月底客套地噓寒問暖,算不上甚麼孝順。後來結了婚,由於工作的關係,必須分隔兩地,所以我倆變成了假日夫妻。小孩出生後,將小孩交給長輩照顧。距離加上時間問題,感覺對親情這兩字越來越陌生,也就造成了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何而活,最後甚至開始出現“貪瞋癡”的種種問題。
 
  貪,對於家人的種種付出感到不知足,覺得最辛苦的只有我。加上我賺錢賺得比較多,所以會希望我擁有話語權,也期望家人都看我的臉色過活。
  瞋,不知足後就漸漸產生怨懟之心,對於一些小事,莫名地發起火來,甚至遷怒於人。搞到最後家庭氣氛一團糟,事後反省但傷害卻已造成。
  癡,惡性循環下,沒有明心,更沒有見性。渾渾噩噩,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雖然腦袋仍在思考,但是心卻漸漸墮入魔道。
 
  這次的親情課程,對我而言,雖然不能說是大澈大悟,但是至少跨出了第一步,也就是「面對問題,認識問題」。如果一直逃避問題,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永遠在那邊。
再來就是知道溝通的重要性,何謂幸福之路,也就是「若有鴻溝,毋忘搭橋」。
即使是枕邊人,若不適時地交流,相互扶持,只靠著當初愛戀的情愫,怎麼能在腦內物質多巴胺以及苯基乙胺褪去後,繼續維持下去呢?
  佛經上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人與人相遇,即是有緣。既然有緣,如不珍惜,它也就會隨風而逝,一般人是如此,親情更是如此。謝謝千佛山青年學佛營,給了我這次學習與認識佛法的機會,更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願未來的路上,能用上這次在營隊所學到的一切,再次面對人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