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法看故事 奶奶屬牛

    《法句經故事集》中的愛欲品謂:智者明白這些貪欲(指對珠寶、裝飾、兒女、妻子的貪愛)是堅固強大的束縛,它們雖然外表看似鬆弛,實際上難以解脫。智者斷除這些貪欲,不再貪愛,而出離世間出家修行。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從佛法看故事 奶奶屬牛 /芷

 

      一官府生辰,吏曹聞其屬鼠,醵黃金鑄一鼠為壽。官喜曰:「汝知奶奶生辰亦在日下乎?奶奶是屬牛的。」    《笑府》

      此文的大意是:一個官員過生日,他的下屬聽說他是屬鼠的,就湊錢用黃金鑄成一鼠,給他作壽。這官員非常高興,說:「你們知道我太太的生日也是在這幾天嗎?她是屬牛的。」

      下屬們為了討好上司,做一金鼠為其祝壽,然長官卻說出她太太生肖,那下屬真是有苦說不出。如果他們當初就不送他金鼠,那上司怎會說出「奶奶鼠牛」的話來呢?

      人除了填飽肚子,少不了還有更多的需要,一般公認的有衣、食、住、行、育、樂,在佛法中說是財、色、名、食、睡。無論如何,總離不開物質與精神兩大類,為了要達到這二者的需要,從基本的獲取,以至欲望的滿足,而不斷地索求,但是人的「慾」念,怎麼也不可能滿足!從「慾」字的組合來看,可以發現它的巧妙,即「谷欠心」,說明人的「心」像山「谷」一樣,填不滿,永遠都是「欠」缺的。為滿足欲的結果,人的世界充斥著貪、瞋、癡、慢…等諸問題。

      《法句經故事集》中的愛欲品謂:智者明白這些貪欲(指對珠寶、裝飾、兒女、妻子的貪愛)是堅固強大的束縛,它們雖然外表看似鬆弛,實際上難以解脫。智者斷除這些貪欲,不再貪愛,而出離世間出家修行。

      有一群比丘到舍衛城乞食时,看見幾位手腳帶著鐐銬的囚犯。回到精舍後,他們向佛陀報告在舍衛城中的見聞,他們問佛陀有沒有比鐐銬更束縛人的東西。佛陀說:「比丘們!與對食物、衣服、財富和家庭的欲望比較,鐐銬是微不足道的束縛。這些欲望比腳鐐、手銬和囚籠更堅固,這就是為什麼有智慧的人斷除欲望,棄絕世間,加入僧團為比丘的原因。」

      又差摩皇后是頻婆娑羅王的皇后,人長得非常美,也十分驕傲。國王希望她去精舍向佛陀頂禮問訊,但她聽聞佛陀經常說美貌不足取,所以儘量避著佛陀。國王知道她的心念,也知道她對自己的美貌十分驕傲,就命令宮廷樂師唱歌讚頌竹林精舍的一切,包括那裡的祥和氣氛等,聽完之後,她深感興趣,決定一探究竟。

      她抵達精舍的聽眾廳時,正在說法的佛陀運用神通,變現一位極端美麗的年輕女子在身旁,為佛陀扇風。這女子天仙般的容顏讓皇后覺得自己實在無法相比。但是當她再度注視時,發現那女子的美貌漸漸衰老,最後竟然變成老太婆,然後逝世,屍首長出蛆蟲來,剎那間,皇后明白了美貌的無常。

      佛陀明白差摩的心態,就告誡她:「差摩!仔細觀察這會腐壞的肉身,不過是架構在一堆骨頭上,它會生病、衰老。正念現前吧!愚癡的人過度高估肉體了,請觀察年輕貌美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差摩精進奉行佛陀的教誨之後,就證得阿羅漢果,也出家為比丘尼,佛陀更稱讚她是第一比丘尼。

      在《六度集經》記載,在久遠劫之前,釋迦牟尼佛是一個凡人,因皈依三寶,並持戒不犯。他與舅舅一起到遠地經商,於回國途中,舅舅先行渡水,來到一戶人家,家中只有母女二人。她們把家傳的古盤拿出來,想換取珍珠。舅舅用刀刮去古盤表面的積垢,發現竟是一個紫磨金盤!但奸詐的舅舅欺負她們不識貨,故意把古盤扔到地上,說:「別髒了我的手!」說罷繼續趕路,母女兩人身受羞辱。

      不久,外甥也路過這裡。那家的女兒又向他請求用古盤換珍珠,誠實的外甥告訴她這是紫磨金盤,並付出全部的珠寶。

      外甥走後,舅舅折返回來,想用少量的珍珠換取古盤。當他聽說那個價值連城的古盤被買走,跑到河邊捶胸頓足,喊道:「還我寶來!」急火攻心,吐血而死。外甥找到舅舅的屍體,哽咽著說:「貪心竟至於喪身啊!」

      總之,愛為欲之本,是貪的根源;財、色、名、食、睡五欲,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有順有逆,纏缚世間人;因之造作,成業無法計算,以至累世流轉,隨業循環受報。可知,貪因欲望重,以侵占為滿足,因為不甘於寂靜故;貪如山谷,難能滿足,故而長久處於欠缺之中。欲火如焚,復加柴薪,亦如火上加油,以至不得沉寂;人的貪心,亦復如是。所以,貪欲的人,如車輪疾轉,難以控制阻擋;因為貪欲心起,自誑自惑,作不了主,悉皆為貪欲烈火覆蓋,淪入迷茫困惑,完全失去了冷靜,有所謂欲火中燒,不能自己!

      學佛的人,先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言、不飲酒,遠離諸惡作;若要做到不犯,唯有清淨諸聚戒,淨自戒體,護持戒法,奉戒為師,則貪欲之害,可以逐漸出離,步入清淨境地;如是就能解脫輪迴,突破三界,究竟涅槃,圓覺即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