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廣場 菩提寺參學記

    參學內涵非常多元,除了規律作息早晚課誦、出坡打掃、行堂、還有佛學院安排的課程....以下就參學內涵與大家分享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55期2020年6月

徵文廣場 菩提寺參學記 /淨耿

 

  為什麼會想去參學呢?緣起於職場40年勞累,終於可以退休,但習慣了職場生活,退休後好像找不到生活重心,而長期職場的身心壓力又還沒釋放完全,總覺得生活無法歸零,身心難以安頓,於是想到我實驗室的儀器無法歸零,靈敏度不夠時就請廠商維修,而身心不也是我身體的零件嗎?是不是也該送廠維修了?去哪個廠呢?想想還是回原廠維修吧!

 

  因我在民國80年就親近千佛山菩提寺學習佛學課程,了解菩提寺提供了很多的佛學資糧。而《華嚴經》.〈入法界品〉中提到,善財童子參訪文殊師利菩薩等五十三位善知識而證入法界,證明參學是悟道的助緣,此時的我正需要善知識的指引與提攜,報名菩提寺參學,熏習佛法,不正是回原廠,修復失靈身心的機會嗎?在此感恩千佛山前任住持 磐師父及佛學院院長 勍師父給我機會。參學期間,住在寺內,體驗叢林規律的作息,領一份執事,暫離紅塵,嚐嚐菜根香的滋味,並把握因緣熏習菩提種子,依止三寶,精勤於道。讓我真正體會-白雲禪師墨寶中說:「及時行樂於眼前,不如正勤精進於今天,眼前稍縱即逝,今天可以改變一生」的真諦。

 

  參學內涵非常多元,除了規律作息早晚課誦、出坡打掃、行堂、還有佛學院安排的課程....以下就參學內涵與大家分享:

 

(一)晨鐘暮鼓,早晚課誦

在三寶殿正前方的門上右邊是鐘,左邊是大鼓,當早起夜寢時晨鐘暮鼓就會響起,聽到寺院的鐘鼓聲,令人生起悠然寧靜的情懷,而有超脫塵俗,返璞歸真之感,油然升起「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詩境。此時《普門品》裡「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的安定感也立刻提醒自己,走在修行路上不可空過

 

(二)出坡打掃,整理雜誌社

我的執事是打掃四面大神階梯下庭院落葉,以及雜誌社辦公室兩個區塊。每天早上早齋完之後開始整理環境,來到了四面大神前,總是先看到一堆鳥糞,往上看原來是燕子在上面築巢,觀察幾天發現,每當傍晚,燕子返巢,進入巢穴會先排糞,隔天一早又出去遨遊天際,天天循環不已。我心想測試一下燕子的靈性,就跟燕兒商量,請牠們在外面的樹林野地方便之後再返巢休息,令人詫異的是,鳥糞真的由多變少,接著由少變無,讓我感到驚喜。莫非鳥兒真有靈性?抑或是牠們避冬去了?處理完鳥糞的事,接著就是掃落葉;滿地枯黃老葉,發現土壤太乾燥了,所以就給予澆水滋潤, 結果嫩芽漸漸舒展開來,小黃鸝鳥兒也結伴邀約來這兒歌唱,歌聲清脆,此時想到前人說的「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空掃地,人若能將心地掃,何處不是清靜地!」掃心地是如此,而心田又何嘗不是也需要照顧澆灌呢?心領神會之餘,對著三天來,一天一「葉」飄落到我身旁卻不知何處飄來的菩提葉,感到好奇莫非就是在呼應菩提寺入門處牆上寫的「菩提大道從這裡開始」?這時又讓我想起雲老禪師的詩:

一片黃葉

毫不經意地飄落地面

一陣風雨

毫不經意的灑落人間

可是,那黃葉與風雨之間將發生些什麼?唯有禪思.....

 

 禪是靜淨地思慮,是運用思想,發揮智慧禪,是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的道理;當大自然的現象呈現眼前,或是不經意的一個動作,它意味著什麼發現了什麼秘密?和自己有何關係?這時候禪的思路,正綿綿密密的來回編織不離於道的成品!是的,日常要善用禪思從平凡中悟道!接著打掃雜誌社辦公室,第一天走進來就看到老和尚的法相,笑得燦爛,整個牆面都是老和尚八十餘年實修實證的行道心得,如人生系列、傳記敘述、般若系列、顯密行修、佛法系列、禪的系列⋯等,如果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閱讀浩瀚佛書經典,該有多幸福呀!打掃完畢,偶而還有千佛山雜誌整理寄送以及師父居士訪談錄音文稿的整理,這份執事,讓我吸收了許多知識經驗。接下來談談行堂──早上中午晚上,餐前飯菜打點與餐後碗盤鍋的清洗雖然在家再熟悉不過的執事,來到這裡,依然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如果不能捨去分別執著計較,煩惱必然發生,此時如果透過轉念,想想有人願意提供自己寶貴經驗而不藏私,共同快速有效率地完成一件事情,是多麼快樂的事呀。碗盤洗淨,等待有人來料理下一餐的美味時,滿足、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三)佛學院課程:

(1)佛學課

《佛學概論》、《正法念處經》-勍師父,《八大人覺經》-奘師父,《金剛經研討》-翔師父,還有老和尚《大般若經》與《佛說四十二章經》DVD的共修以及分別由教授師一一為學生解惑老和尚的著作,如菩提之道、迴響集、泥沙集、以法為師、靜坐止觀、衲衣下的足跡。在「老禪師的話」書中提及,行者參學不可以有依賴心親近善知識;在研讀經論時,字義和名相之外,關係法義的奧旨,必須主動請教善知識,化解一連串的疑難,解開為什麼?又聽經聆法或有不解的地方,有異議的地方,必須請教善知識,重複解釋所障疑難,究竟是為什麼?祈請開示,勿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應該請教善知識,以虔誠謙遜的心念,化解疑難中的為什麼?佛法課程的精闢解說,原期待自己可以透過這些課程,可以與師父交流,豐富心靈,但因諸多因素只上了五-六堂的課,與甚多佛學課程擦身而過,甚是可惜!

 

(2)書法

  生平第一次接觸隸書,透過老師耐心教導,終於寫出像樣的隸書,在學習路上又開了另一扇窗!書法老師的謙沖,在舉止行誼中表露無疑,他指導我們寫毛筆時手要放鬆,心要平,不一定要一筆成形,解除了我心中長期以來的緊張與壓力,提升了我寫書法的自信樂趣。

 

(3)生活茶趣

     四月老師從認識茶到如何泡出一壺好茶,引領我們進入茶道妙境,教導我們用什麼心來品茶,將泡茶的過程融合《金剛經》八種心(平常心、安定心、奉獻心、無相心、進取心、無住心、當下心、隨緣心),學習體驗當下…;尤其值得一提是,四月老師帶領師生集思廣益,規劃籌辦以「十方茗香」為主題的「茶書法、電腦學習成果展暨聯誼茶會」,過程展現老師的、耐心,專業與美感,十足展現茶道意涵:〈茶引禪境〉--「品茶觀心性,涓滴悟修持」。透過品茶的定靜,覺察真如本性,徐徐倒茶,點滴到杯,覺悟修持就在當下。

 

〈慢行聽茶〉──「放鬆慢活人生,放空諦聽萬物」。泡茶講究不急不徐,人生亦當慢活,才能品味生活之味,放空才能靜聽茶飲之美,萬物之聲。

此外,還有梵唄課、音樂課、古文觀止、電腦美編,安排的課程與講師都非常優秀,惟因個人因素如手肘痠痛不想操作電腦,五音不全不敢開口唱誦,少了全方位的學習,殊為可惜!

 

(四)觀音法門與懺悔

  一天忙碌完之後,回到寮房盥洗完畢在寧靜夜晚來到三寶殿做「觀音法門」,想到老和尚說:「人的苦惱來自於分別計較執著,在內心世界裡,小小的事情都會變成大的事情,所以運用峰師父教導的觀音法門要領,要先有“想”再進入“觀”,因此,想到我曾經在職場認識一位女孩,由於她的童心未泯,行事太過純真率直,每當和別人對談之間,會不經思索的脫口而出,正因其脫口而說的習性,有時在不經意中引起旁人的誤解,久而久之,和她相處的人,就有了小摩擦,引起彼此間許多的不悅與煩惱。因這位女孩面臨的煩惱,讓我們藉以觀想如何來拓寬自己的包容性,也就是慈悲喜捨。老和尚的墨寶「喜捨是要達到慈悲為目的,必須要有虔誠和謙恭的心意;要達到喜捨的行為,能做到無私和無畏的精神....,師父亦提醒我修「觀音法門」要持之以恆,不要懈怠,才能自利利人。接著懺悔過去的自己一直是在期待,過多的期求產生了抱怨,所以要懺悔,且有個聲音出來說:「修行就是不斷修正自己」,安住在這一塊努力,而不是一味地埋怨為什麼又是我!

 

  參學三個月結束前,站在佛學院長長的走廊牆面上,有著老和尚莊嚴的法相,寫著〈禪行風範--意念自在,盡捨掛礙,腳著處,明日又天涯〉。內心滿滿的感恩與感動,叢林的規律作息,讓生活從容、精進充實,這種美好的感覺以前從未體會過,而今透過參學,讓我感受特別深刻,所以參學結束我把這個體驗如實地帶回家中....現在的我也真正體會:規律的作息讓我生活更從容,腳步更輕鬆,雖慢卻踏踏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