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徵文 體會迷,由迷轉覺,行是終了方知妙

    「有些人,窮一輩子都在追求菩提,可是從來不願面對煩惱,到後來,找了一輩子的菩提,都沒有找到!」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71期2021年11月

思路徵文 體會迷,由迷轉覺,行是終了方知妙
/陳家福

 

「人生際遇不同,有坦途,有坎坷,順逆差別,誰為主宰?視為莫測之秘;眾生果報之時有感受,果報未生之時難預料,後知後覺是眾生,又有誰能是先覺!迷悟差別誰主宰?仍是生命之秘密;如此秘密何由起?如此秘密是什麼?佛法之中謂之業!既非冥冥孰主宰,自作自受自主宰,一切完成於自造作,學佛之人體會迷,於人於事追求覺,由迷轉覺是佛道,行是終了方知妙!」

 

初看著白雲老禪師著《思路摘錄》第101頁以上這些文句時,前面的文義都懂,但對為甚麼以「行是終了方知妙」做為結語的文義並不解,乃重複讀了幾次,一邊讀一邊返照著自己的生命歷程,突然此「妙」的箇中滋味產生了,心生歡喜,因此乃想講自己的幾個故事,以饗諸眾,並請賜教。

一、第一次來到菩提寺及聽課

憶及約30年前,心中有許多疑惑,經他人介紹第一次來菩提寺聽老禪師講課;當時,老禪師於開講前先於黑板上寫著「想,非想,非非想」。講課之前,我並不了解這些文字的意思,聽完課之後,我心中起了這樣的想法:「這就是我要學的!」「原來人的痛苦或快樂,是源自於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源自於外在的現實環境;而如何調整想法,我並不熟悉,以後我還要繼續來聽課與學習」。

二、第一次所提問的問題

當時老禪師的「週日講經」,分為兩個時段進行,一是講課,二為解惑。我安排每星期日都從北部來台南聽課,聽了幾堂課後,想到目前正好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但我做不了決定;因此,乃在解惑的時段,鼓起勇氣第一個舉手提問:「我目前的工作及家庭都在北部,為了能常來聽課,我想把工作、家庭都遷調到南部來,這樣遷調好不好?請師父幫我分析一下好嗎?」

 

老禪師竟然這樣回答:「這問題你應該問你太太,而不是問我。」

 

引得聽眾哄然而笑!接著老禪師說:「從你的年齡來看,你的小孩應該還小,你若把家庭搬到南部來,你要去考量著:小孩在學校能否適應的問題、你太太在照顧小孩的日常中能否適應的問題。」一下子就破了我思考的盲點了──「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了太太的感受」!

 

緊接著又說「北部也有介紹佛法的法師,你不見得大老遠的要跑到南部來」;「你若對我講的法比較相應,我也有著作、千佛山雜誌等書籍可供你研讀,學佛是慢慢來的,不宜急就章!」又破了我於處事方法上的執著。自此之後,原本一直想調回南部的心,就安定下來了!目前事業有發展、家庭和樂。感恩老禪師當時的開示!

三、課堂中,立願當一位「淨業行者」

到了民國八十二年左右,我約35歲,當時個人罹患的僵直性脊椎炎(醫師說這是醫不好的絕症)已發作約3年了。完全發作時,幾乎無法走路、難以入眠;當時體重瘦了10幾公斤,只剩約53公斤,曾有多年未見的老同事說我像是吸毒者,只有眼神不像。其實,我是一名公務員,某一位長官原本是我擬學習的榜樣,然而在他行政決策的指示下,我會因他的指示而簽辦出可能違法的公文,我因不想簽辦該文而受到他下面主管發出的調職處分,此刻我人生的價值觀也受到嚴重的衝擊;又觀察到學術界有德養的學者如鳳毛麟角,甚至於更高層者的言行都會昨是今非,因此,我原本建立起來的人生觀幾乎快崩解了!

 

在上述身體健康重創,重新開始探討人生目的雙重重壓下,來到菩提寺聽課約已有2年了。在2年的課堂中,「學佛是學智慧」、「轉煩惱成菩提」、「業現前,才有轉業成道的機會」、「五蘊(自我)的認識與調理」、「想行之間加大間隔」、「欲明心見性,先修心養性」等等單元或觀念是我經常聽到的。有一天,在聽課時,我突然發現「有煩惱,是因自己的智慧不足」;「身心受創,是自己愛計較執著的結果」;「智慧不能現前,是因自己計較執著的業力把它給遮障了」;當下,心中即立了一個願,「此生,願當一位淨業行者!」這是我35歲時新建立的人生觀。

四、運用「止觀」,我罹患的僵直性脊椎炎(絕症),好了!

醫生告訴我:「你身罹僵直性脊椎炎,不能再做劇烈運動,但也不能不動,柔軟運動如游泳、太極拳等可以做」。游泳我本來就會,但我又去學了太極拳。有一次,太極拳教練說「您們辦公時,也可以打拳,那就是做『沉肩垂肘』的動作」。回來上班坐在辦公桌前,想到教練這句話時,就將肩膀往下放,肩膀放下來了!再過3~5分鐘,我想再來試試看放肩膀,結果肩膀又放下來了!我警覺到有聳肩的習慣卻不自知!我開始起疑!心想「再過5分鐘,再來放放看,這一次要運用『止觀』的方法來探究原因」,5分鐘後,肩膀又放下去了!

 

我乃開始學習著運用「止觀」來探究自己:

 

研究:「這5分鐘內,沒人、沒電話來找我,我在做甚麼?我在看文件。」「在這看文件的過程中,我起了甚麼心念?為什麼會因此而緊張與聳肩呢?」「喔!原來看到文件中那段不符合自己見解的文句時,緊繃的心就形成了!」「又雖然我繼續看下文,但緊繃的心卻一直緊抓著不放!」「有一心兩用的情形:看著這邊,心想那邊!」此時,我嚇了一大跳!「這平時就緊繃著的習慣,不就已跟著我三十幾年了嗎!而我竟然不自知!也難怪我會得了僵直性脊椎炎!」

 

分析:「這平時就緊繃著的習慣要改掉嗎?改!」「我這樣緊繃著有用嗎?沒有用!那要怎樣才有用?靜待機緣!把握那當下!」「造成該緊繃的想法捨除了嗎?還沒有!」「既已知靜待機緣!把握那當下!為什麼造成該緊繃的想法仍無法捨除?」「是想捨除,但不敢捨除!」

 

認識:「為什麼不敢捨除?因為從未捨除過,仍擔心著捨除後不知自己將如何!」「擔心的內容是甚麼呢?不清楚!」「對擔心的內容是甚麼,再找找看?喔!有一點蛛絲馬跡了。」「這擔心的內容一定會發生嗎?不一定!」「喔!追求完美固然沒有錯,但機緣未到!」「喔!自己太勉強了!太『ㄍㄥ(撐)』了!」「勇於捨除這會造成勉強的想法吧!勇於學習隨緣方便處事的想法吧!不要再隨緣而起計較執著心了!」

 

發現:1.緊張是無明的擔心造成的,也是勉強或『ㄍㄥ(撐)』的結果;而擔心又是忽略了當下之緣境,反而生起了計較執著的想法所形成。

 

2.捨除這計較執著的想法後,確實能隨當下之緣境來方便處,確實有輕鬆而不再緊張與聳肩的感覺;但這計較執著的想法並不是不再出現。

 

3.當這計較執著的想法再次出現時,由於已有經驗,故能較快速察覺與捨除。個人亦曾有不斷出現的經驗,我是再行深入的止觀,亦曾有新的發現,此刻更需提起意志勇於面對、分析以捨除(目前個人尚有不斷出現,屬於那可能會形成障礙或煩惱的習慣想法)。

 

突破:經過以上止觀方法的自我操作訓練,於現實生活中,確實能化解因迷惑所生起的煩惱,證實能於生活中產生效益。因此,僵直性脊椎炎發生的疼痛程度即愈來愈輕,持續的時間即愈來愈短,發生的次數也就愈來愈少,到了民國90年它就不再發炎了;但做血液透析檢查時,HLAB27仍呈陽性反應,ESR白血球沉降速率是低的標準值,是屬於不發炎的狀態。我覺得這絕症能變好的原因是,這10幾年來,我經常運用了止觀的方法,調整了自己的情緒與一點點個性(過去比較會勉強,現在比較不會了),還改變了飲食、作息等行為習慣,才促成了我身體的免疫系統恢復了正常功能之故。

五、體會迷,由迷轉覺,常行於是能知妙

記得老禪師在台中演講時,曾講過這樣的話,約略為「有些人,窮一輩子都在追求菩提,可是從來不願面對煩惱,到後來,找了一輩子的菩提,都沒有找到!」當時聽到時,心裡很震撼!深覺面對煩惱,體會迷失、迷惑,對煩惱中的自己下手是極其關鍵處!在對自己下手的過程中,雖亦辛苦,卻有由迷轉覺的機會,有離苦得樂的時日。

 

我約30歲時,五子登科,人生順遂;32歲時,身罹重疾、事業上引發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乃開啟了人生尋道之路;35歲立願當一位「淨業行者」,以用為自利利他;於今63歲,體會自己業重,常處迷惑中,慶幸有學老禪師的止觀法門,日常生活中尚能常行運用,故乃能通過人與事間的諸多卡關,或許也通過了重病關、金錢關、價值觀、夫妻關的考驗。於這些卡關、過關當中的心路歷程是稍有體會,那真是老禪師曾言的「其中有道──中道!」「當中之妙,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這一生,從白雲老禪師那邊學到了開啟智慧的鑰匙──止觀法門,為報答老禪師滋長我法身慧命之重恩,日後,清淨自我意識這一關,還得精進的行持著!願「隨緣自淨其意,行自利利他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