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之讀後心得

    「思路就是菩提道路,思路很細膩、綿綿不斷的,稱之為思惟,以菩提做為一個思路,並不是以自我意識在菩提上面去表現,而是在菩提道上不斷地熏習中間,要怎麼樣精細地、綿綿不斷地去得到利益。」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78期2022年7月

「思路」之讀後心得
/杜康

 

剛開始接觸「思路」這本書時,對佛法懵懵懂懂,總覺得簡單明瞭、平淡無奇,不如文藝小說、詩詞散文來得好看,心中充滿許多無知的想法,對於剛出社會的我來說,對於五光十色的世界有無限期待,想要好好闖盪一番,雖然接觸佛法,但對一些佛言禪語並未認真去領會,之後遇到工作上的瓶頸,讓我一度茫然不知所措,不禁感嘆栖栖遑遑為何因,只為名與利。直到年紀漸長,再度接觸佛法後,重讀這本書時,才恍然發覺其中字字針砭時事,句句透過對生活周遭的觀察,信手拈來,遊刃有餘,處處是佛法,處處是禪機,感覺是一位洞悉人生的老者,腦裏有數不清的寶藏,等你一趨一步的發掘。

 

想要明白「思路」,首先要了解「思路」的涵義是什麼?雲老禪師在其著作《佛法要義》提到:「思路就是菩提道路,思路很細膩、綿綿不斷的,稱之為思惟,以菩提做為一個思路,並不是以自我意識在菩提上面去表現,而是在菩提道上不斷地熏習中間,要怎麼樣精細地、綿綿不斷地去得到利益。」

 

如何能綿綿不斷的得到利益呢?在每一次思惟生起的時刻,去發掘事物的真實像,從而不被外境所迷惑,智慧便生起。老禪師將自己的思惟及觀察寫下一段段的名言佳句,讓你了解佛法不是侷限在浩帙經典裡,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拾手可得,以禪為例,社會上一窩峰追求禪,但禪在那兒,老禪師說:「根塵識智肉包心,在在處處,可見禪蹤」,如果你細心發覺,隨時都有禪機。那麼或許你會問跟自身有什麼關聯?對我有什麼利益?如果佛法跟自身沒有關係,無法得到利益,那麼佛法就不需要存在。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像唇與齒,避免不了有磨擦,尤其是家人、朋友或同事之間,互相的爭吵,或是社會上一些兇狠打鬥、傷人事件都是由微小的磨擦而起。當這些磨擦剛發生時,我們會下意識的產生自我意識,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瞬時五蘊發起,內心攪動,無法抑扼內心的憤怒,或許你就有不善的念頭,正當此時,如果你是一個學佛的人,佛法不就用得上了嗎?不就是有自我覺察的機會?

 

老禪師說:「當你發現自己的情緒,為外境而失去平靜的時候,第一步是強制自己,不可隨著外境而轉;然後,以內視的工夫,發現失去平靜的原因,認識一連串的“為什麼”?千萬不要等到想控制的地步;那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在逆境發生的當下,你怎麼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當然情緒控制不是一蹴可成,要從中學習「一步步降低情緒發生的次數」,最重要的是不要說話「脫口而出」,去傷害別人,因為不傷害別人,又懂得保護自己就是修行。

又譬如在工作時,常常聽到同事抱怨工作分配不公、上司偏心,不自覺的心煩意亂,不妨思考老禪師的話:「當你什麼都沒有做的時候,不妨想到別人正在做什麼?當你自己在做些什麼的時候,千萬不要計較別人為什麼沒做」,當你的心起計較、分別時,轉個念頭,變化心情,是最好的方式。

 

在學佛的路上,遇到許多風風雨雨,感謝雲老禪師的慈悲加持,讓我重新拾起對佛法的信心,遺憾的是再次接觸時,未能恭逢老禪師住世盛會,感覺未值佛時,但是老禪師留下許多豐富的學問涵養,如雨降甘霖,在我煩惱生起或心存疑惑時,有個可以找到解答的依據,雖然明師不在身邊,讀他的書,如同他在旁。「思路」言簡意賅,讓你明瞭佛法並不深奧,從字裡行間就能尋覓,如果你懂得運用,在信佛、學佛可以成佛的道路上,不啻為你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