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的譯者──曇無讖  

曇無讖(意譯法豐,385~433),或稱曇無懺、曇摩讖,乃取梵音之不同所致。中印度人,六歲喪父,隨母親編織毛毯過活。其母仰慕達摩耶舍為僧俗所尊崇,供養豐富,就把曇無讖送給他當弟子。

十歲時,與同學一起讀誦咒語,聰敏特出,記憶力強,一天能背三百多頌。最初學習小乘佛法,兼學五明諸論,講說精辯,應答善巧。後遇白頭禪師,與他一起談論佛法,因所學的道理方法不同,彼此辯論了一百天。師雖屢次詰難,然終辯不倒禪師,遂問禪師:「你有許多經書,可以讓我一讀嗎?」禪師便給他樹皮寫本的《涅槃經》,師讀後,自感慚愧,方知己乃井蛙之見,不識大乘思想,於是改而專學大乘佛法。二十歲時,已熟習大小乘經典二百餘萬言,師受到《涅槃經》的啟發,才回小向大,後來即以弘揚《涅槃經》為主。

師之從兄善於訓養大象,無意中把國王所乘的白耳大象弄死了,國王發怒殺了他,並下令:「有誰敢去探視尸首,則滅三族。」唯獨師去祭祀並埋葬他。國王大怒要殺師,師從容地說:「大王你因他犯法而殺他,我因他是親人而葬他,這不違背大義,大王為何要發怒呢?」國王驚訝師之氣概,便護持師並供養之。

師善咒術,屢有應驗,在西域被稱為大咒師。有一次隨國王入山,王渴想喝水,但當時四處無水,師乃持念咒語,使石頭出水,並讚曰:「大王惠澤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鄰國聞者都讚歎王之德行,王亦讚賞師之修養,並深加優寵。

不久,師前往罽賓國,帶了《大般涅槃經》前往,《菩薩戒經》(即玄奘譯《瑜伽師地論菩薩地》)和《菩薩戒本》等,但此地人多學小乘,不信涅槃,師乃往東去龜茲,不久又前往姑臧,住在客棧,因擔心經典丟失,就把它當作枕頭。然有人把它移至地上,師警覺,以為有賊,如此三個晚上,只聽空中有聲音說:「這是如來解脫之經,怎可當作枕頭呢?」師大感慚愧,乃把經放在高處。夜裏有賊,欲偷經典,連拿幾次都搬不動。第二天早上,師輕易取經,盜賊見到這一情景,以為師是聖人,都來禮拜師。

當時河西王沮渠蒙遜佔據北涼,聽到師之聲名後,乃迎師入姑臧,待之甚厚。蒙遜信奉佛教,志在弘通佛法,欲請師翻譯經典。師因不懂漢語,擔心義理有所違背,沒同意立即翻譯。遂學漢語三年,才譯出《涅槃經》前分十卷。師以《涅槃經》的梵本有三萬五千頌,僅譯出的只一萬多頌,所以又回國訪求經本,適逢母親病死,就留在家中服喪。之後,於于闐尋得《涅槃經》的餘品,回到姑臧繼續譯出,共成三十六卷,後又改作四十卷。

其間又應慧嵩、道朗的請求,先後譯出《大集經》、《金光明經》、《菩薩地持經》、《優婆塞戒經》、《菩薩戒本》等共六十餘萬言。

又有張掖沙門道進,欲從師受戒,師命他至心懺悔,於是七天七夜竭誠悔過,至第八日求師授戒,師卻發怒不授與。道進思惟是己業障未消,於是刻苦勤習三年,於定中見釋迦牟尼佛與諸菩薩為其授戒。道進準備把此情況告訴師,才走幾步,師忽然驚起,說:「已感戒矣!我當為汝作證。」於是就在佛前為道進說戒相。當時道朗聲譽傳北涼,在道進感戒的那一晚,也作同樣的夢,乃自卑戒臘,而求做道進之法弟。此後,從道進受戒者有千餘人,輾轉傳授迄至於唐,這都是師遺留下來的規範。

當時,北魏拓跋燾聽說師有道術,派人迎請,並告訴蒙遜:「你處有曇無讖法師,聽說博學多才,如鳩摩羅什;秘咒神驗,如佛圖澄。朕欲弘揚佛法,可把曇無讖速速送來。」蒙遜既捨不得把師送去北魏,又懾於北魏之強大不能拒絕,且怕去北魏之後,對自己不利;恰好師請求西行再尋找《涅槃經》後分,蒙遜誤以為師欲離開他而去,乃密謀害他,但表面上替他準備了許多乾糧、珠寶。

臨行之日,師流淚告訴眾人:「我業報將到,眾聖所不能救。以本有之志願,義不容停。」於是,蒙遜派刺客於路途中殺了師,享年四十九,是年即宋元嘉十年(433)。

元嘉七年(430),《大般涅槃經》由北涼傳至江南建業(南京),時有僧慧嚴、慧觀等因其文○質樸而品數疏簡,乃與謝靈運等以此譯本為主加以修撰,並依法顯等譯六卷《大般涅槃經》增加品目,世稱為《南本涅槃經》,而稱師之原譯本為《北本涅槃經》。《涅槃經》的內容非常豐富,說明了佛身常住不滅,涅槃,常樂我淨,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闡提和聲聞、辟支佛等,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影響甚大。又由於道生的提倡,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一批弘傳此經的涅槃師,特別是此經對中國佛教的教相判釋有決定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