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時人逐法,悟時法逐人

                                                                                                        文/泡漚

我是在偶然的機緣下,遇見老和尚的,聽老和尚的演講而領受法水的滋潤,能相應於老和尚的法是我人生的轉捩點,讓迷悶、徬徨的心靈找到依歸,如獲至寶。這份機緣是在當時自己找到高雄講堂的白雲書坊,初見老和尚的等身著作,一時也不知從何下手,便挑了幾本有興趣的回家閱讀。那時正在持誦《金剛經》,背得一些經句,加上對老和尚法的那份熱切和喜悅,讓我喜歡套用經句和自以為懂的文句來衡量別人、修理別人;也苛責自己、表現自己,彷彿自己就是佛陀、老和尚的代言人哩!殊不知,他是他,我是我,身分、立場、修養等等的差異和差距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其實如果沒有將佛陀的道理、方法於現實的時間、空間中消化、運作;發現、體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調理自己的五蘊,慢慢從修行中建立起修養,自己先得到好處,否則是處處看不順眼、不滿意,而要求、修理別人,雖然有一份熱忱,但往往會窒礙難行、四處碰壁,往往換來一句「學佛好在那裡?我看你還不是一樣會說不會做,一樣的死個性」,不僅得不到好處,往往不自知的造成傷害,其中那一份「我都是為你好」、「為什麼你們都不了解我」的自我意識,反而造成自己對佛教、佛法失去信心,甚而至灰心以及引起別人對佛教、佛法的誤解、批評,更糟的是有所毀謗。

學佛首在正知正見的建立,但也容易陷入法執的現象,這是難免的過程,記得當時有師父告誡:不要作錄音機,鸚鵡學語是不知內涵。那棒喝讓飄然陶醉的我清醒過來,雖然那並不好受,卻是良藥苦口。我總是要求別人當佛菩薩,自己卻甘願當凡夫眾生。誠然,應驗老和尚所說:人總是好為人師,容易將佛法當成武器,來自抬身價、自評估他,少了虛心受教-讀的精神;將現實生活當作敵人,陷入對立、衝突產生扞格不入的現象徒增痛苦、煩惱。展現之前忘了認識、了解,只是複製、貼上,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問題。那份因自卑而自大、莫名的優越感和因自我防衛強烈的敏感,造成許多因自我意識產生的傷害,除了加深對人事、環境的不滿、憤懣外,也不知不覺滋長對出家師父傲慢輕視的心,但面對緣境卻做不了主,面對行家卻噤若寒蟬。

我很喜歡老和尚的書也很崇敬老和尚的德養,雖然他的書我幾乎都有,但看得懂的並不多,有些更是我窮極一生也無法理解的。我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老和尚的書全部看完並吸收,但往往有看沒有懂,自以為看完後就可以解決煩惱,找到菩提,擁有智慧。可以自學有成,自絕於人。但走馬看花、蜻蜓點水、囫圇吞棗的結果是消化不良,碰壁後又不請教師父,自顧自的閉門造車、盲修瞎練,急於速成總成個魔。

對於現實缺乏面對的本錢、條件而擔心、害怕,否定、逃避。遭到挫敗時又習慣性躲進自我的象牙塔,沉醉於聲色的幻境中,甘為之奴,迷迷茫茫、渾渾噩噩、顛顛倒倒,難以自拔,最後再大夢初醒般病急投醫、臨抱佛腳,妄想尋求一個答案或方法來解決我的問題,或希冀藉由布施、持咒、念經、拜懺等功德來消除業障,可惜佛法並無提供答案,佛陀也非單方郎中,功德與業報也不能相抵,這些只是做不了主時暫時的依賴,但也是不可少的助緣,至少可以幫助我們攝心不隨妄想雜念再去造業,但並非修行,畢竟修行是修正自己身、口、意的行為,而且不是一次成辦而是恆常地、不間斷地,逐漸減少自己的缺失,過程中難免出錯但要懂得懺悔、調整、改進。

暫時轉移焦點後,隔一段時間,緣境一來依然做不了主,故態復萌,往往就一直在時高時低、後悔自責的模式中打轉、循環,難道這就是隨業輪迴的現象嗎?這大概就是佛陀所謂自作自受、明知故犯,誠可憐憫者。生性孤傲的我,老和尚的書似乎成為我心靈上唯一的靠岸和生機,總想從中求得答案,卻忘了於現實中探討一連串的為什麼。世間、出世間變成二分法,只想追求出世,厭惡、排斥、逃避、否定世間。正如同老和尚在其著作《菩薩的成就》一書中所提到的一段內容:逸塵法師參學悟性法師修習華嚴法界觀門時,總會情不自禁地逃避世俗的法界,與出世的綿綿親近;總以為遠諸世俗,常住出世,才不至使自己迷失。此時悟性法師毫不容情地給予珍貴的棒喝:「任何的情識作用,法界之性本同,世出世間,以世俗為標的;捨了世俗,還有何迷須覺?何行可修?譬如持戒,戒乃不犯,若爾從無緣境可犯,又有什麼戒可持?」老和尚也提醒說:不要老是到處找佛法,其實生活中處處可以發現佛法。的確,煩惱中有菩提,恰如礦中有金,金由礦出,但卻非礦。要吾人細心、耐心的篩汰、琢磨、提煉。出世間法乃由認識世間法進而突破而來,離世求解脫,無下手處。

基於個人稟賦、根基、興趣、需求、條件種種不同,所以下手處也不同。我看老和尚的書常跳著看,看得懂的先看,看得下去的先看,也常換別本看。看一遍不夠,要看得2、3、4、5遍、、、、、、,隨著時間、空間的累積,感受和理解也會有所不同。爾來重讀“菩薩的成就”一書,深受感動,此書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一、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答會內容之介紹闡釋,說明修菩薩道的過程中,可依止的道理方法和修菩薩行的兩種不同取向,差別在願力之不同,一是樂於攝取眾生、莊嚴眾生,如釋迦牟尼佛;一是樂於攝取佛國、莊嚴佛國,如彌勒菩薩。二、雲水悠悠一書中提及與老和尚共同於沙彌園求學時的同參好友--一塵(逸塵)大師,即書中的奇航沙彌的生平,其不尋常的出家歷程,一如其名般有一段奇妙、奇特的航程,航向理事圓融的華嚴境界。航程中充滿未知和障礙,除了精勤外,若無善知識的適時導引將是一片迷茫、無從下手。其中對於修持華嚴所涉及到的一些珍貴的法要提供有心入毗盧性海的行者可信可靠的資糧。三、老和尚出家弟子中第一個親眼看到圓寂的弟子--如智尼師,從她發心出家以至修學最後證道的過程和結果的介紹。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如智尼師的修學經歷。還記得老和尚九十嵩壽的展示會場中由台北文龍居士所製作的動畫影片的內容,其中有一段就是根據“密行十年”一篇而來,當初即為影片中那份師徒之情和修學精神深受感動,但那時未見此書,直到近來重翻此書,不自覺地浮現影片畫面,情景交融,如在目前。尤其外人認為是老和尚無理的咒罵和無情的責備,在您聽來,都當作是自我惕勵的警策和苦口婆心的關懷。例如有一次您身處關房,心在外,時常為常住瑣事分心,常招來一頓咒罵:「你根本就是個業障鬼!不攝根識,虛妄散亂,如何成道,無異想成個魔!」針針見血,句句刺骨,無非是想驚醒夢中之人,世俗路上,人人都喜報佳音,誰願當隻烏鴉惹人嫌。也唯有大成就者能視其根機,知其心理,察其偏差,識其障礙,在事情尚未惡化之前,不惜自我的出言喝斥,只求結果的饒益。這是行者難求難遇、夢寐以求的善知識。只是能不能歡喜承受又另當別論了!我想早在您向老和尚跪求出家時,老和尚就心中有譜,知道未來之路難走難行,障礙重重,但您一份虔求的心透露著向道的精神,老和尚答應之時,也代表著將盡己所能助您成就道業。這一份師徒之緣,情逾父子,實非外人所能思議。

為助您突破生死關,老和尚先安排您三月試驗閉關,為您打下將來三年閉關的基礎,當中遇到身心的反應所顯現的困難,幸賴老和尚的加持得以突破。為了幫助您突破根機上的限制,更傳授您金剛頂曼殊五字真言破愚去惑最勝法,為使您心領神會更格外地做了一番解釋(略,詳見《菩薩的成就》一書)。這五字真言也正是老和尚前陣子於般若寺開講「佛法與現實生活」時,為與會信眾所傳授的阿、囉、跛、者、那五字真言的大智慧手密法。親承於能海大師,乃文殊諸勝法中修法的根本。

三個月順利通過了,接下來三年閉關,當中的作息安排實非常人所能遵行,但您精進修學,不使空過。其中發生兩次特殊境界:一次因學有所成,「得少為足」而產生執著欣喜的現象,老和尚對您循循善誘,其中提到:「學佛之道,切忌得少為足,尤以樂於表現的行者,其結果淪於空假虛妄之中;畢生難得究竟,切記切記!」這一段話深深震撼著有此毛病的我,稍一執著,認魔為佛、前功盡棄。另一次是為宿業所感遭人索命以護身咒求助於老和尚,若無老和尚的開示,遇此情景當六神無主、求救無門。放眼時下,亂象紛陳,難值善知識,往往病急投醫、遇人不淑導致以盲引盲的情形層出不窮,自誤誤人之外,這筆帳往往還要由佛教界概括承受,造成許多的誤解,令人痛惜!

勇猛精進終究還是難敵業力現前,您圓寂前半個月,突然變得神智不清,驚惶恐懼,不時叫喊著師父:「幫助我!最後一次請求您!師父,救我!」那間歇性的自言自語及一句句的「師父救我!」令人聞來心酸、不禁落淚。人生短短數十年,屬於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忙了一場又得到些什麼?對於物相、事理、自我,還是很迷惑、陌生、茫然,不知所以,於生不明瞭,無法把握,面對死亡更是無助。在那危急時刻,若無平素的點滴修持及熟知內情者小心、耐心地引導,將難以把握,步向險途。

所幸,在老和尚的引導下,您的努力沒有白費,雖然色身上留下一些因治療而難免的瑕疵,但荼毗後,獲兩隻金剛手印,一珠彩色舍利花,兩足自膝蓋以下,全部雪白色形似珊瑚狀的舍利花。種種證明代表著您的道業成就,令人欽仰感動!

之前的寺廟巡禮到彰化古嚴禪寺參觀,尚留有當時的關房和如智尼師的舍利、金剛手,見到關房的環境,實在難以想像當時的刻苦程度和您的修學精神,對我來說,誠屬不可思議。

無論是一塵大師或是如智尼師的修學證道過程,可發現最大的共同點是「勤能補拙」,修行貴在勤苦,一分耕耘,總有一分收穫。自詡優越、希冀僥倖、想要速成的往往落空。如同書中老和尚所言:「現前的世俗人心,多少都保有一份僥倖;尤其,最不應該的是學佛行者,往往善說不善作,一雙眼睛僅具『看他』的本領,卻無『返照』功能。」縱使是再來之人,即使沒有過去的業,但還有當生的業,及當生不同的時空背景加上時空不停地流轉,沒有不間斷的修學過程,哪來結果。倒不如,老實修行、腳踏實地的來得可靠、真切。

藉由這些真實的事蹟,希望可以自我惕勵、提醒,畢竟修行猶若吃飯,要天天吃,年年吃,吃到不能再吃了為止。也展現一個事實:成就不論出身,有賴個人努力,過程難免阻障,猶須明師引導,待到水到渠成,一切工夫不費,業道同為一體,礦銷金性自現。

此書中開示的法要實為珍貴,是實際修持的體會後的智慧結晶,因為吾人缺乏實修,對於這些文句是難以理解、把握的。唯恐因自我意識而錯解,於是往往將其略過,希冀同道自行看書,諮詢就教各方,多所參研,獲取法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