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口」的修養

                                                                                                       文/ 微言

在菩提寺三寶殿旁掛著一方面積不小的告示牌,上頭寫著雲老禪師告誡弟子們切莫造口業的警語。初次見到,內心不免感到些許詫異,想著為何老禪師要如此作為呢?由於該處迴廊是到寺者必經之處,“彷彿寺中的師父們都愛說長論短似的!”難道不怕居士們這樣想?

實乃因口業於三業中是最容易犯的,稍不注意就會衝口而出,甚而至出口傷人。於身口意三業的造作行為中,區分為身三口四意三共十種,言語即含括了「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四項。雲老禪師於《老禪師的話》書中說道:「佛陀的教法中,以『人』而闡述法要,即在針對『人』的缺失而廣宣;所謂『應病』而『與藥』。」可見關於言語方面,我們是該好好警惕自己,尤其是女眾於此方面的習氣向來較男眾為重,我們可從世俗對於愛說是非者稱為“三姑六婆”、“長舌婦”,而非說“三叔六公”、“長舌男”稍見端倪。

近日於「言語」方面有些許體會,發現「說話」真的是要很小心謹慎,稍不注意,即會引起是非或是誤會,因為自己向來崇尚司馬光對言語的態度:「生平所言,未有不能對人言」這是何等的光明磊落啊!若是我們在與任何人談話時,尤其關係到他人時,都能想到所說的內容,既使傳出去也不用擔心,自然話出口前會多加考量,如此就能減少口舌是非。然而,現代人極重隱私,很多事自己覺得沒什麼,毫無警覺的說出去,即會造成自他的煩惱。所以說,要避免因口舌造成的是非煩惱,除了說話的當下要注意外,也要記得不向此說彼,不向彼說此。

叢林生活,僧眾為數多,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擁有不一樣的成長背景,無論於想法、表達及溝通方式皆很不同。有時候一句話出口,可能未思考周延或是用語不對,亦或口氣不夠恭敬,就得罪了對方,此時,只能向對方道歉,先熄滅他的無明火,避免結下惡緣。過後再自我檢討,為什麼會這樣?

戒律是修行人的防護,讓我們不造惡業,雲老禪師於《老禪師的話》中有云:「言語的尊嚴,全歸:
不兩舌,無有是非。
不妄語,交往互信。
不惡口,彼此無怨。
不綺語,是善知識。
能如是的言說,即是道的修養。」

但究竟如何能做到「不」呢?!我想此中除了戒,還須有定及慧的功夫方能做到圓滿無缺失。想行之間沒有間隔,當下的直覺反應幾乎都是業的顯現。記得佛學英文中提及,關於言語,佛陀他不說沒有必要的話,他只說平和語、柔軟語、讓人心起歡喜的語及讓世界和平的話語。

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關係到合宜的時間、地點,說的方式,表達的技巧以及聽話一方當時的身心狀態,這些都必須考慮到,此中學問繁複,我想不擅言詞的我,還是學習佛陀他老人家,不說沒有必要的話,以免,無意中造下惡業,傷人又傷己啊!

我想,三寶殿前的告示牌,是老禪師慈悲的作為,為的是給弟子們一個警示,不僅僅是出家眾,而是每一位佛弟子都須謹記於心,避免不小心而形成口業的造作才是。

附錄:遠離「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的種種殊勝,於《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中有載:「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妄語獲得天上人間八種善法。云何為八?所謂得口處清淨常如青蓮華香,又得世間一切正見,得天上人間一切愛樂,得身口意清淨,化彼一切有情令住三業清淨之行,得清淨已咸皆歡喜,得真實語言必誠信,得過人辯所出言辭咸有方便,於天上人間離諸過失。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妄語,獲得如是天上人間八種善法,而彼善根獲得口業清淨誠實正行,當得無上正等正覺。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綺語,當得三種一向之法,云何三種?所謂得知法者一向愛樂,得一向真實,復生智慧得一向,為人天師天上人間一切信樂。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綺語,獲得如是三種一向之法,以此善根迴向菩提,得一切如來授記,當證無上正等正覺。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惡口,獲得八種口過清淨,而得八

種善法。云何為八?所謂實語、愛語、依義語、軟語、離取語、多人愛樂語、善語、有義利語。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惡口,獲得如是八種清淨口業,以此善根迴向菩提,當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復得最上清淨梵音。

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兩舌,當得五種堅固,云何五種堅固?所謂得身堅固,當得遠離一切怖畏之難故。得眷屬堅固,不為他人之所貪故。得信堅固,獲得信業果報故。得法堅固,獲得果證堅牢故。得善友堅固,常得愛語攝受故。龍主,士夫補特伽羅,遠離兩舌,獲得如是五種堅固,以彼善根迴向菩提,當證無上正等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