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點“善巧”,少一點“方便”

                                                                                                          文/若提

西方有句話:「打不倒你的事情只會讓你更堅強!」

不管“倒”或“不倒”,“打”或“被打”總是意味著有“傷害性”的存在。

老和尚常說:「不傷害別人,也要會保護自己。」

不傷害別人需要“善巧”,保護自己則需要“智慧”。

但在施行“方便”上卻萬萬不能太大方,必須有“次數”的限制。不然,頻繁的“方便”很容易導致“隨便”的結果。

在紐西蘭師範大學畢業後就被教育局派到奧克蘭市郊一個貧民區任教。孩子大多來自靠政府救濟金過日子的單親家庭。

那是第三學期了,是一學年的最後一個學期,也是最具挑戰的學期。因為孩子都提早作好“暑假解放”的心理準備。

到校報到當天,我是九位代課老師其中的一個。我被分配到其中一班五年級當班主任。二十五個十一歲的孩子。

上課第一件事當然就是點名:

「塔尼亞」
「在,老師」
「珍妮」
「到」
「約翰」
「有!」

「老師不是叫你!她叫的是我!老師,我在!」抬頭一看,第二個孩子站了起來,指著第一個“約翰”的手還未放下…,第三個聲音響起了:「誰說的?你們兩個都不是。老師,是我。到!」

教室裏已經站起了三個“約翰”,底下“約翰”的回應繼續不斷……。我還沒來得及反應,頓時課堂上就像一個巨型的“敲打出頭青蛙”的遊戲機:一個這頭冒起,那頭一個打下去,另一角又蹦起一個……。

正當混亂之際,女班長說話了:「老師,班上有七個約翰,你要連姓也一起叫才行!」

第一堂40分鐘的課就只點了名!

後來連續好幾次,“約翰”這個名字一喊出去就像觸動了“青蛙遊戲機”的按鈕 ── 又開始新一輪的遊戲!鬧完了,也就剩十來分鐘講課!在如此的“課堂戰場”一天打下來,不僅人筋疲力盡,教學的目的也無法達標!每天回家後,還得絞盡腦汁,策劃第二天的“應戰策略”。讓孩子安靜下來聽課。

一天,我突然想起中學時的田徑賽碼錶!

第二天,從體育老師那裏借來了碼錶,先公開發表了“我與孩子宣戰規則”:

1.上課鈴響後,給一分鐘時間準備課本。

2.一分鐘後開始計時。講課上浪費的每一分鐘每天做個總結,隔天放學後留堂二十分鐘補回(依照當時教育法令,放學後留堂每次不能超過二十分鐘),剩餘的“時間債”順延到第二天。

3.每天新增“時間債”將加入前一天剩餘總時,繼續留堂,直到“時間債務”還清為止。

孩子們一聽,笑翻了肚子:「老師,你罰我們留堂,你不一樣得陪我們留堂?」

我輕鬆地回答他們:「是啊,我太喜歡你們了,巴不得能跟你們多一點時間在一起!」

這些平常老師都嫌“討厭”的孩子聽說我“喜歡”他們,更是笑得在地上打滾!

第二天,帶了碼錶武器“上陣”:孩子覺得很好玩,鬧得更凶。當天總結相當於那天一整天的上課時間!

放學鈴聲響後,我把當天的功課交代在黑板上就離開教室,回到教務室沖了一壺茶,拿了一些點心,端著茶盤回到教室,掛上隨身聽,一面監視著孩子們做作業,一面聽著我的音樂、吃著我的下午茶。

「老師,你怎麼可以這樣?太不公平了!”孩子們看到我在那裏“享受”,而他們卻在那裏“受苦”,全體抗議起來!」

我笑著對他們說:「不好意思,你們這些功課我都會了,如果你們能夠證明給我看你們也都會了,就可以回家啦!再說,這就是你們“留堂”和我“留堂”不同的地方!再鬧下去,我的碼錶又要開始了!」

頓時,全班同學苦著臉,馬上靜了下來,乖乖做他們的作業。

整整一個星期,孩子天天努力“還債”,在沒再欠下“新債”的情況下,我打開了“方便之門”:在每次“當天債,當天還清”的前提下,隔天的“債”可以“五折優惠”償還!

懲罰與鼓勵雙管齊下,我與孩子們的“課堂戰爭”很快地亦宣告結束。

一天,校長巡課時看到我這班孩子上課“異常”的安靜,問起我原因。我把碼錶拿出來說:「世界上最不會出聲的東西說話最響!」

學期最後一天,三個月前走進學校的九位代課老師僅剩三位!回想當年:

絞盡腦汁,運用思想,既沒被一群洋孩子打倒,而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善巧的“遊戲炮製”,不僅維護了孩子的自尊,亦避免了任何的身心傷害。

適當方便的“優惠”,鼓勵了孩子靠自己的努力“還清債務”,也讓他們體會到付出帶來的收穫。

至於我自己本身有否受到傷害?如果說:“沒有”,那整整三個月裡無間斷的“口腔潰瘍”足夠證明我的“妄語”!但基於“菩薩行”的“於苦不以為苦”的角度來回顧,至今殘留在心中的只有那三十多年的時間沖不淡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