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第4講

普門品第4講

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斂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若有罪、若無罪的「無」是沒有的意思何謂「杻械」?可能很多人在電視上看過,兩塊木板中間有一個圓形的孔,卡住頸脖子,兩個手也是以木板固定,放在與頭部相等的位置,這種刑具稱為杻械。「枷鎖」相當於現在的手銬、腳鐐。「斂繫其身」是指被這些刑具緊緊綁在身上,「斂」是收縮的意思。

談到「罪」,究竟如何定罪呢?其實是一種形容、引喻,喻是假設的意思。有罪或者沒有罪,以法律而言,講求證據,才能確定是否有罪。

    如果照文字解釋,不管有罪、沒有罪,假使身上被一些刑具綁住,稱念觀世音菩薩,這些刑具就會斷壞而得到解脫,究竟佛法在哪裡?必須了解,人是隨業而來到世間,有很多障礙、煩惱,甚至於無可奈何,造業就要受果報,受果報就會受苦,受苦等於受罪,相當於一些刑具綁在身上,無法自在。譬如原來很有錢,可能哪天經商失敗、破產,或者原本身體很健康,現在生病…。其實發生任何不好的事,幾乎都在活受罪,活受罪就像被一些刑具或者障礙其身之物綁住。

如果正處在不如意的環境之下,無論所受的苦應該或者不應該,不妨以稱念觀世音菩薩的方式學習,而後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不如意的事自然慢慢消失,終究可以得到解脫。這一段文字必須用這種方式解釋。佛法一定有其宗旨或者大前提,是以業的概念說明不如意及障礙的事,引起我們感覺在受苦受難,當這種情識作用顯現的時刻,如何面對現實。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

    滿中是指夜三時。所謂怨賊,「怨」是一種心態,結怨是一種關係,「賊」是行為,凡發生不好的行為皆稱作怨賊但不能照著名詞解釋為與賊結怨,必須知道它的意境所在。

所謂「重寶」是指人命,其實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遇有危險的情況,當然會產生恐怖。這一段說明,如果在晚上從事商業行為,有位做生意的商主,隨身攜帶其他商人重要寶物,經過危險的道路,這時,商隊中有一人大聲地說,大家不要恐怖、害怕,應該冷靜、沉得住氣,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

   

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

    為什麼在危險的時刻應稱念觀世音菩薩名字?因為依於觀世音菩薩的能力、修養可以表現無畏施。

何謂法身?是指知識經驗或者智慧,也就是精神食糧。

    何謂無畏施?財施或者法施的布施行為,於時間空間皆不受限制,而且能做到無所畏懼,稱為無畏施,施的內容不離於物質與精神。觀世音菩薩本身所完成的修養功德,即可做到無畏施。所謂無所畏懼,必須具備施捨、幫助他人的能力、修養,並且沒有任何阻礙、限制,也就是沒有做不到的事,已達到無所畏懼的境界。這必須經過長久修養,慢慢熏習而成就。

   

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俱發聲言」意謂大家同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解脫即是能夠化解問題,如果不能化解,問題還是存在,當然會苦惱。也就是在這種危險的時刻,有人大聲地說,大家不要恐慌,冷靜下來,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名字,因為觀世音菩薩具有無畏施的修養,可以幫助眾生化解這些不好的行為,安安穩穩度過危險期。所有商人聽到之後,同聲念觀世音菩薩,因而能夠化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