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通三藏及其效益性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多少人以是語句,認為禪不在文字,甚至可以不識字。殊不知,語言文字,幾乎一體;更何況,禪法是佛法之一法,有其道理,更有方法。

說道理,雖不以經為典,卻難捨「經、律、論」三大法藏,以及「戒、定、慧」三無漏學。於經,舉凡釋迦牟尼之教法;於律,行止威儀不逾距,所謂戒為心身之莊嚴本;於論,佛菩薩及歷代尊宿之經驗心得。

說方法,行人修學,依戒定慧為方法,正處受持之時,因業身有漏而有學;一旦法身圓滿,已達無漏妙境則無所學。說戒,能防禁身語意作惡業。說定,四禪八定九次第,能令澄心靜慮,得究竟解脫。說慧,集廣泛知識經驗,深觀法諦,斷惑證真,圓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殊勝道果。

禪,乃波羅蜜之一法。如《華嚴經》中說:菩薩於五欲塵境,無所貪著;諸次第定,悉能成就。若說禪定功德之利益,於《月燈三昩經》中開示十種。

  一、安住儀式:菩薩習諸禪定,必須整肅威儀,遵法制式,行之既久,則諸根寂靜;正定現前,自然安住。

  二、行慈境界:菩薩習諸禪定,常存慈愛之心,而無傷殺之念,於諸眾生,悉令安穩。

  三、無諸熱惱:菩薩習諸禪定,諸根寂靜,則貪瞋癡等一切煩惱,自然不生。

  四、守護諸根:菩薩習諸禪定,常當防衛眼等諸根,不為色等諸塵所動。

  五、無食喜樂:菩薩習諸禪定,既得禪悅之味,以資道體,雖無飲食之奉,而自然欣愉。

  六、遠離愛欲:菩薩習諸禪定,寂默一心,不令散亂,則一切愛欲之境,悉無染著。

  七、修禪不空:菩薩習諸禪定,獲諸禪功德,雖證真空之理,不墮於斷滅之空。

  八、解脫魔羂:菩薩習諸禪定,能遠離生死,一切魔羂,悉皆不能纏縛。

  九、安住佛境:菩薩習諸禪定,開發無量智慧,通達甚深法義,於佛知見,自然明了。

  十、解脫成熟:菩薩習諸禪定,一切業惑不能撓亂,行之既久,則無礙解脫。

語言,有口說,更有肢體,以至現代電子科技的發明;甚至飛禽走獸,大自然涵容所有動態諸相;有的,同一方式,同一語系;有的,不同方式,不同音律。但,凡所有共同點,悉皆表達自我意識;禪法的表達方式,幾乎概括了能透機宜的全部,甚至有情的、非情的、無情的,也就是動物、植物、礦物諸類,靡不藉以為之機鋒。

所謂有情眾生,即彼之情識作用,可以從見聞中直接感受;如動物、爬蟲、昆蟲等,傷害時的掙扎、流血、哀號痛苦等現象。

所謂非情眾生,即彼之情識作用,可以從觀察中直接感受;如植物、蔬果、花草等,傷害時的枯萎,汁液流失,收縮自衛等現象。

所謂無情眾生,即彼之情識作用,必須藉儀器才能感受;如礦物、細胞、化學物質等,傷害時的分裂、變異、不容易確知的現象。

從上所述,一切法界,無處沒有禪的語言。有道是:山河大地,白雲藍天,處處透露般若;群巒飛瀑,竹樹叢花,在在涵藏菩提!不是麼?!竪耳張目處,起心動念間,抓住了,道在眼前,閃失了,當面錯過。看那斬貓的、抬脚的、棒喝的、獅吼的,多少苦口婆心的,接引了多少虔誠後學,也降伏了多少銀牙鐵齒!

由此可見,禪之所以說不立文字,從典籍中確能發現;舉凡道理、論述、偈頌、法則等,肯定於知見範疇,而知見復源於現實生活,其現實生活總不外言語行為。至於教外別傳之所謂教外,並非是佛教之外,而是不以教乘建立禪法;禪那意旨在思惟,思惟因念起迷情;古德們有句: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說明了「疑悟」之要,更詮釋了「道」在自心中,非是經論文句中可以發現。

禪、意謂「靜慮」,是禪行者,入住禪定,心識清淨,萬慮沉靜,所得禪悅喜樂之法門。何以故?可以安住靜慮,妄念沉寂。可以靜慮發明,增上智慧。可以功德成滿,利益眾生。可以深入滅度,般大涅槃。

禪法,即是心地法門,旨在明心見性;所謂明了本心,發見本性,意即禪師眾最為在意的「還我本來面目」。如何是本來面目?要旨在清凈、莊嚴、澹泊;若能淨色身,嚴戒徳,當可安住無礙方便,法身自在之殊勝境界。

禪定,定之意涵,於佛典中相關名相,舉凡禪、定、三昩、三摩地、奢摩他、毗婆舍那、背捨、解脫、寂靜等;基於「定」為不亂而無礙,方便復善巧故,是以「定」乃思惟忖度之所依;其成果,深植善根,功德如叢林。

禪觀,即毗婆舍那,於世出世間,禪行者諦審慎察,總不外事相和理法。於事相者:以寂靜之慧,了知三昩行於相境,淨如明鏡,照見自我;亦即善能熏習,凡諸妙行,無礙自在;於諸法相,直入最上菩提。於諸理法,以寂靜大慧,觀生死果報,知因緣生滅之法,清淨惑業之作,增長善根功德,破諸貪等業障,莊嚴戒等道行;即能遠煩憂,開啟智覺之門。

禪那行修,於因在覺,於果在佛。所謂即身成就,便是禪的獨特效益性;唯於因在覺,當是行禪生命中,所覺何為?!倘若但存於果在佛,無異於「做無本生意」,如盜似賊,是可悲復可憐愍之禪混混禪之流!

因此,於因在覺,是禪行者有生之年的無限事業。如何培養覺悟功德?

    1.於煩惱中發見菩提。

    2.於魔境中及時警策。

    3.於果報中轉業見道。

    4.於受辱時安住忍行。

    5.於困惑時思惟緣境。

    6.於失敗時記取教訓。

    7.於順境中切忌傲慢。

    8.於垢染中以戒為師。

    9.於權勢擁有時不亂。

  10.於愚迷學佛大智慧。

如是觀照,如是行修,持之以恒,精勤不懈,是禪行者行於菩提,謹慎自勉,通達覺岸成滿修養功德之行;但得功行德滿,亦即所作皆辦,佛果如囊中摩尼珠,當可以無礙自在,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殊勝之禪那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