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 (二十三)

肩臂痛

 肩臂痛也是常見的症狀,尤其五十肩,是許多中老年人經歷過的疼痛。它的成因十分複雜,常在一段時間經常性疼痛,故一般人多半會去看醫生,若無其它問題,通常會先復健一段時間,再視復健狀況作進一步的處理。以五十肩為例,由於它有自癒的傾向,因此許多人在痛過一段時間之後,只要不是嚴重的黏連,通常在從事適當的復健或保健方法數個月後,疼痛會逐步減輕,乃至痊癒。唯許多人痊癒後,會有肩臂使力不如從前的感覺,但不再疼痛也可說是解除了一些煩惱。其實肩臂痛也是針灸推拿的強項,因此,經絡按摩是個很好的復健方法。當然,若能在未痛之前進行經絡穴位的保健,更能防範於未然。

從經絡保健的角度來分析,我們可以將肩臂痛分成五十肩、筋傷、及受傷處(阿是穴)疼痛等三種來保健。五十肩即“漏肩風”、“肩周炎”、“肩痹”,指的是肩關節周圍炎,由於好發年齡在五十歲左右,故俗稱五十肩。有些年輕人不重視肩部保暖,容易提前肩周疼痛,若年齡在四十歲左右,可戲稱為“四十肩”;而六十歲左右才出現此現象者,亦可稱為“六十肩”。基本上五十肩是一種風寒濕邪所形成的痹証,它是個累積的過程,直到五十歲左右肩周才顯著的疼痛。五十肩有自癒的傾向,它有一個典型的四階段發展規律:“疼痛 à活動功能障礙à疼痛減輕à功能恢復”(註一), 其中活動功能障礙指的是關節活動受限,有時連梳頭髮、穿衣服等日常活動都會受到影響,從事教職者無法抬起手來在黑板寫字等都是典型的例子。經絡保健可加速功能的恢復,但無法改變四個階段的規律,只能縮短病程,緩解疼痛。因此,五十肩的保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點耐心,持續的保健,才能使肩臂的功能復原。 

五十肩所以病程長,是因為濕邪較重。濕性黏膩,容易黏著在關節上,寒性收引,都會在關節附近造成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經絡不通的現象。尤其是五十肩,可能累積了二、三十年的寒濕,因此會形成前二個階段的疼痛過程。有的五十肩痰濕較重,保健時又酸又痛,由於酸多虛証,因此保健力道不宜重,以輕度到中等力道為宜。一般而言,體型較胖者,較容易形成痰濕體質,在五十肩的經絡保健上,所需時間也較長。 

五十肩可能堵塞的主要經絡有大腸經、三焦經、與小腸經,就個人經驗而言,大腸經絡不通的機會最高,因此在保健上,我們都由大腸經先著手。實際操件上,我們會先看保健者是否能舉起手來,若手由前方舉不起來,通常是大腸經有問題;若手無法由側面舉起,則代表三焦經有問題;而無法由後方迴旋而上舉者,則意味小腸經有問題。大腸經有問題時,先取肩髃穴保養,取法是保健者向前平伸手臂時,在肩上會出現一個凹洞,這個凹陷處就是肩髃穴的位置,力道由輕而重的按揉,然後順著大腸經按壓到手臂的臂臑穴,較嚴重時按到手五里穴。這一段手臂上的大腸經循行路徑上肌肉較厚實,按時較為疼痛,但保健效果通常還不錯。其次是三焦經,先取肩髎穴保養,取法是保健者手向外側义腰時,手臂上方、肩胛骨下方會出現一個凹洞,這個凹陷處就是肩髎穴的位置,力道由輕而重的按揉,然後順著三焦經按壓到手臂的臑會穴,較嚴重時按到消濼、清冷淵穴,穴位如圖一所示。   

圖一:五十肩保健穴位圖資料來源:標準穴位圖 

小腸經部份,疼痛較多出現在背部,手臂上則在“蝴蝶袖”的位置較痛。通常會先取肩後、肩胛岡下方的臑俞穴保養,然後向下取肩貞穴,位在腋後橫紋上方一寸,此穴可用捏或拿的方式來保健,再向下拿小腸經蝴蝶袖的部份。背部的小腸經也是保健的重點,天宗穴在肩胛部中央肌肉最厚實的部位,一般按揉十分酸痛;天宗穴直上肩胛部上窩有秉風穴,旁邊則為曲垣穴,位當上窩內側端,是比較容易受邪的穴位,按揉時通常較為疼痛。曲垣穴也是較易拉傷的穴位,沒有五十肩的人指稱背後有痛點,我通常都會先取此穴,看是否得氣(酸痛感等),得氣時先保健,再看是否已緩解疼痛。 

肩臂痛除因風寒濕導致經絡穴位不通外,也常因扭傷或用力不當而造成受傷。我有一位同事,因打籃球扭傷肩臂上的經筋,肩臂疼痛已有一段時間。我第一次幫他保健時,主要以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等三條經絡穴位為保健重點,結果當天並無顯著的緩解效果,於是我請這位同事隔天再來看看。當晚我再翻閱相關書籍,上網查資料,隔天來時,終於找到痛點,位在肩臂上的經筋,經按揉後有較顯著的緩解效果。其實當時我並沒有較清晰的經筋概念,只是以受傷點(阿是穴)的觀點,嘗試找到痛點來,因此當時用的是按揉法。實際上,經筋扭傷,用彈撥法效果較佳。所謂彈撥,以扭傷的經筋為例,用垂直於經筋的方向去撥動它,使它回復到原有的狀態。有了這次經驗,對於肩臂痛,我除了找經絡穴位上的痛點外,也會檢查該經絡對應的經筋,視情況以按揉或彈撥的方式來保健。實際上,民俗療法中也有所謂的經筋療法,使用較特殊的工具來撥筋等,因所知有限,無法作進一步的說明。

阿是穴由於受傷的位置不固定,範圍較難以確認,只能依被保健者所指的位置去找尋,較難有系統的依經絡或經筋來保健。尤其是肩臂後方肌肉較厚實,所需力道較大,因此保健難度較高。尤其是肩臂附近的筋肉,都是可能受傷點,取受傷點有時需舉臂用力才能取得,因此這部份的保健需要不斷學習,以累積相關的經驗,才能取得更好的保健效果。 肩臂痛的保健,遠處取穴也是針灸常用方法,我在實際保健上較少使用。例如胃經位於小腿上的條口穴,有肩凝穴之稱,為五十肩常用穴位。在實際保健時,我也曾按揉此穴,的確有舒緩的效果,但由於需要按揉的經絡穴位較多,也就常忘了按此穴,而將精力轉向經筋與找尋阿是穴,故實際保健上較少進行遠處取穴,可見肩臂痛的處理確實較費周章,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精力去保健。 

註一: 請參閱曹仁發(主編), 推拿學, 民國92年, 知音出版社, 249-2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