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275期2013年3月刊
腳踝扭傷,俗稱“翻腳刀”,是一般人都曾有過的經歷,輕微的扭傷,略為休息,或作冰敷等處置後,通常可以緩解下來
腳踝扭傷、足跟痛
腳踝扭傷,俗稱“翻腳刀”,是一般人都曾有過的經歷,輕微的扭傷,略為休息,或作冰敷等處置後,通常可以緩解下來;較嚴重的,會涉及到骨頭受傷、韌帶斷裂等問題,就要及時就醫治療。一般人輕微扭傷時,經過適度休息後,沒再腫痛,通常不會再去理它,但可能過些日子,又會復發,甚至留下病根,造成經絡堵塞,經年累月之後,衍生其它問題,而形成長期的困擾。因此,對於輕微的扭傷,也不能大意,適當的保健還是需要的。此外,足跟痛也是許多人的困擾,早上一起床,剛開始走路時就痛,走一下才比較舒緩,雖不嚴重,但終究是個問題。對於輕微的腳踝扭傷、足跟痛等,應做積極的保健,以免留下後遺症,而經絡保健善能疏經活絡、袪瘀,是個十分適合的保健法。
腳踝扭傷是常見的運動或勞動傷害,扭傷後常會造成筋傷,經筋受傷也會造成經絡不通;扭傷也可能造成微血管破裂而形成瘀血,血瘀則氣滯,時間一久,也會導致經絡不通。經絡不通容易引起風寒濕等邪氣的聚集,而形成痹証,復發的機會就會提高。而足跟痛,對老年人而言,可能是腎虛引起的,需要中醫師的診治,而一般年輕人或中年人較常見的是足底筋膜炎。這種腳底的疼痛常是受傷或勞損所引起的,跳高、跳遠、或從高處跳下來時著地不當, 可能導致腳底筋膜受傷;而長期穿高根鞋或站立,也容易導致腳底受力過度,氣血補充不及而造成絡脈不通的現象。
就經絡角度而言,腳踝扭傷與足底筋膜炎的保健,主要在於找出受傷的經筋與受傷點(阿是穴),然後彈撥或按揉受傷的經筋或傷點,以疏經活絡與袪瘀;其次是按揉附近的穴位,以確保受傷部位附近經絡的通暢。以筋傷而言,個人的經驗是:若為腳背內側扭傷,傷的經筋多半為脾經;若為外側,則多半是膽經的經筋。如圖一所示,脾經、膽經分居內外側的樞杻位置,分別繞著內、外腳踝,故成為較易受傷的區域。因此,當內腳踝扭傷時,可按揉脾經的商丘穴及其附近的經筋;而當外腳踝扭傷時,則可按揉膽經的丘墟、足臨泣穴及其附近的經筋。通常我用這種方法來保健,效果都還算顯著,多半當場可得到緩解。當然,也有的傷在足側的膀胱經或其它經絡,但為數較少,方法上仍然取痛處所過的經絡及經筋作保健。
當腳踝扭傷紅腫時,最好先看醫生,以檢查是否有骨頭或韌帶上的問題,若無問題,通常會用冰敷、貼藥膏、或吃消炎、止痛藥的方式來處置。待紅腫稍退時,可以作經絡的保健,但因紅腫才退,故保健時要依由遠而近、再由近而遠的原則來進行。例如外腳踝扭傷時,先推丘墟上方、足臨泣下方的經絡,並按揉這兩段的經筋;然後以較輕的手法,分別在膽經上,由上而下向丘墟穴按壓,再由足臨泣由下而上向丘墟穴按揉,以測試傷點及其疼痛程度,然後再由傷點向兩側按回去。在一往一來之間,由受傷點外圍向傷點按去,再由傷點按向外圍(將邪氣帶出),力道由輕而加重,以忍受程度而定。這種按法雖較費時,但緩解效果較為理想。
也有人腳踝扭傷後一段時間,雖然沒腫痛,但總覺得怪怪的,不敢從事比較激烈的運動。這是因為筋傷或受傷時經絡不通所致,方法上以不敢用力的點作為傷點,取所經過的經絡及經筋做保健。就個人經驗,在腳內側,仍然以商丘作為受傷點,而在外側則取足臨泣到丘墟作參考點。若腳踝扭傷的頻率較高,就有久病入絡的疑慮,就要在受傷區域“遍處尋賊”,所有骨縫、筋旁都要找尋。我在年輕時因打球受傷,最初是右腳踝外側受傷,但後來導致全身各關節腫痛,斷斷續續痛了一、二十年,其後雖有緩解,但腳、膝蓋偶而還是會痛,學了經絡保健後,以“遍處尋賊”法,遍尋痛點附近所有骨縫、筋旁的酸痛點,總算緩解了這方面的疼痛。因此,對舊傷的處理,雖然它偶而才發作,但是要花較多心力與時間去處理,才不會再復發。
至於足跟痛,個人的經驗以足底筋膜炎為主,保健時先按揉足跟穴,再到腳底去找阿是穴(受傷點)為主要方法,而足根附近的穴位,如膀胱經的僕參、崑崙、申脈穴,及腎經的水泉、大鐘、然谷等穴,皆可視傷點部位取穴保健。足根穴位在手掌上,約當心包經大陵穴與勞宮穴之間,比較靠近大陵穴,也就是在厚實肌肉的大魚際下方(上方為魚際穴),右足根痛者,按壓右足根穴通常會很痛,左足跟痛者亦然,按揉約二分鐘左右後,再試走時,多有緩解的現象。按完足跟穴後,就可以去找腳底的痛點了,通常痛點是一個不規則的區域,依當時受傷狀況而定,仔細將這片按壓痛點逐步按揉開來,採取一面按揉、一面試走的方式,多幾次按揉後,會逐步緩解,再選擇較接近的上述穴位來保健。長年的足跟痛,約需四、五次的保健,每次保健後需暫停數天,以利人體清除按壓出來的瘀血、垃圾等。保健後,按壓痛點仍然疼痛時,表示尚未清除完成,不太痛時再進行保健。長年的足跟痛,按壓時也可以採取漸進的方式,先按壓最痛的部位,再依次按壓次痛的部位。
酸痛的簡易經絡保健,由頭部疼痛到足跟痛,寫到這裡,總算暫告一段落了。由於這些酸痛主要在表不在裡,也就是在經絡上,不在臟腑內,而且是一種風寒濕為主的痹証,故選用適當的按摩手法,在痛點的局部區域內,找出需要保健的經絡、穴位、經筋、皮肉層等,作為保健的重點,通常有緩解的效果。而一些經年的酸痛,有久病入絡的疑慮,故需要以“遍處尋賊”的方法,遍尋痛點附近所有骨縫、筋旁的酸痛點,才能使酸痛處得到較完全的復元,因此,長年的酸痛需要花較長的時間來保健。至於老年人,個人的建議是力道宜輕宜柔不宜重,應以較輕的力道作較長時間的保健,一面聊天、一面保健,如此則可得到較好的保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