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關懷

    台灣是美麗寶島,雖有密切的國際貿易和網際網路與世界互動,然而,以世界觀來看,對於我們所處的世界似乎又關心不足。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80期2013年8月刊

文/葉素月

  台灣是美麗寶島,雖有密切的國際貿易和網際網路與世界互動,然而,以世界觀來看,對於我們所處的世界似乎又關心不足。而且,長期以來過分注重經濟與科技發展,忽略了更為重要的人文與社會價值,以致讓經濟發展駕馭在環保、動物福祉、人民幸福等議題之上。我們理應重視這些議題對於人民福祉的影響,進而擴展對世界的關心,以道德倫理思辨其重要性,提醒世人應適時關切這獨一無二的地球是刻不容緩的。

去年美國受到” Sandy”颶風的侵襲,大多數的人只看到受災後的嚴重損失,鮮少提出為什麼會造成氣候變遷的省思及相關議題的道德批判。又據報導,去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南非召開,會議的主旨在“京都議定書”今年年底到期後新減碳目標的重新設立。不過,因為對減碳責任的歧見,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之間有不同的意見,導致會議結果對於各國節能減碳的約制並沒有太多的進展。

根據權威的氣候變遷評估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效應歸因於人類的活動所造成的負面結果,如森林的大量砍伐、臭氧層的破壞與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增加等。各國節能減碳的協商破裂,這也意味著氣候變遷的持續惡化,將成為全世界所有人和其他物種的夢魘。因此,提出以國際觀點的視野去如何阻止或減緩此變遷繼續惡化,造成人類的威脅應屬相當迫切的課題 。然而,除了以人為中心的環境保護道德思辯外,應將倫理觀擴展至對一切有覺知的生物,把他們也納入道德考量的範圍,更進而把地球所存在的共同體如土壤、水、植物、動物或統稱的大地都包括進來。

猶如美國生態學家Aldo Leopold所倡導的”大地倫理”,它的內涵就是一種人與大地、人與大地上所有生長動植物關係的倫理。基於對所有生命和無生命的尊重,人們應省思所有的物種皆有它存在的價值。身為全球村的一份子也因為我們只有一個世界,為了讓地球能夠永續生存,留給世代子孫良好的生活環境,如何盡己一份力量去好好愛護我們所處的環境是最基本的應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