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之道 第十八集 (上)

經文

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明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這一段經文可分三個重點來講,一個是清淨,一個是平等,一個是不動。首先來看清淨的問題:談清淨,就要回想到上一節所談的,圓覺淨性跟身心幻垢的問題;但只是知道怎樣修心養性而能明心見性的概念不夠,至於要把握什麼樣的重點去著手?就是先要建立起清淨、平等、不動這三個大前提。

清淨,一般說是乾乾淨淨,其實那是不對的!佛法中經常強調「莊嚴清淨」或者是「清淨莊嚴」,就可以認識,清淨本來就關係到莊嚴,跟所謂的塵垢──不管是色塵、法塵,本來就是相對的!既然是相對的當然不清淨。如果在不清淨裡從中去認識,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已經不清淨了,還要在“不清淨裡”去作認識,那怎能清淨呢?前面談過,衣服的作用是拿來穿著的,如果衣服不拿來穿,以衣服本身而言沒有什麼清淨或骯髒的分別,而要發揮它的作用,就必須拿來穿,當然衣服穿了就會染上污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洗乾淨。可見乾乾淨淨並不叫做清淨,此中還有一個行為,就是要去洗,不管是用人工或洗衣機,洗了衣服才能清淨。而我們能看得到的是,衣服骯髒了,拿去洗可以把原來的污垢清淨掉,這是一種行為,但是當這個衣服發揮作用,穿在人的身上,污垢是不是一下子就染上去的呢?它是慢慢慢慢染上而顯現出來的,可以發現,污垢不是一下子就形成能看得見,要以人的能力去感受得到,還得經過慢慢累積,才能達到看得到、感受到的程度,確定「這是污垢,這不乾淨」。

而過程中其實已開始有污垢的存在,只是依於我們具備的條件,尚看不到或感知。其實,衣服骯髒了,要把它洗乾淨也有其相同的內涵,它絕不是一下就乾淨了,還是得讓污垢慢慢減少,減少到什麼程度?是不是污垢完全不存在了?其實用手洗也好,用洗衣機洗也好,還是依於人的能力,能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程度才叫做清淨。污垢既如此,清淨也是如此!因污垢與清淨本身是相對的,所以在現象上、作用上都是相同的,不能說清淨就是乾乾淨淨,污垢就是骯髒,不能用這種方式去看待!為什麼?什麼樣的程度才稱之為骯髒?又什麼樣的程度才是清淨?這些道理都是依於人的分別而說的,然而人所具備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智慧不是無限的,人常常就以自己的能力去分別骯髒與乾淨;那麼究竟骯髒、清淨要以什麼樣的標準說才算呢?就可以發現前面講那麼多關係到根的問題、塵的問題,以及意根產生為法的問題,一直到“心”──那個我主宰、決定,種種問題的發生,其實講那麼多道理,不論談清淨、平等、不動也好,如果用一種自我意識去看,就顯現不出佛法來;如果能運用前面講的那麼多的道理方法,去認識、去了解,那所發現的就會不一樣了!什麼地方不一樣?就是以我們所看、所感受到的去分別──這是骯髒、這是乾淨,那這完全是依於人有限的能力去分別的,佛法是要深入去認識!怎麼深入?它並不否定骯髒、清淨,因為人本來就是如此,這種分別心沒有什麼對與錯,問題是說,“骯髒”什麼東西骯髒了?為什麼會骯髒?就說衣服吧,骯髒了,為什麼會骯髒?因為你穿了它。其中又有一個問題,「我跟衣服的關係」。衣服骯髒、清淨,因為是我穿了這件衣服,是因我造成了骯髒與乾淨,原來衣服是乾淨的,穿在身上慢慢的染上了污垢,所以骯髒了,而把衣服拿去洗還是同一個我,只是不一定就是穿衣服的這個我,也許是洗衣店裡洗衣服的那個“我”,他還是一個“我”,總之要“我”去清洗,直到把衣服洗乾淨了,就清淨了,就可以發現“我跟衣服的關係”,首先了解它不是一個肯定的我,是不定的我。

但是衣服跟這個我發生關係就成為一種肯定了,如果只談“我”,那是一個不定的我,但是談衣服的骯髒跟清淨,可以肯定那個我,為什麼?因為「誰穿衣服?」「誰搞髒了?」「誰把它清洗又乾淨了?」就很容易去認識,因此常說不可以用自我意識去看問題,那就會執著於清淨與骯髒,認為骯髒不好、清淨很好!其實好與不好是誰造成的?它關係到什麼?佛法離不開以因果關係為基礎,再談它的因緣法則,為什麼要強調這個理論?因為一個因,譬如骯髒的因是什麼?它的因是關係到那個“我”,所以,你不能說髒是因為衣服本身自己髒的,那就錯了!因為衣服的髒與淨是關係到因緣,它不是一個因果;於因果,談骯髒可以說是“那個我跟骯髒的關係”,並不是因為“我骯髒”,究竟我什麼地方骯髒了?如果說談因與緣的法則,那就是因為我穿那件衣服,衣服髒了,裡面就有因與緣的關係,我穿那衣服是因,所以衣服是緣,其中有因緣法則的發生,就涉及到因果關係,這是以佛法的方式從污垢或從清淨上去看問題。

其實,它的主題還是在乎一個“我”,只是在未發生這些問題之前,那個我是個不定的我,一旦問題顯現了,就是一個肯定的我──譬如誰把衣服穿髒了?其中有因果關係、因緣法則。那個我,是誰穿那件衣服的那個我!但是說清淨,如果一定要說這件衣服是別人洗的,是洗衣店洗的,用洗衣機洗的,不是我自己去洗的,如果一定要在這上面去談清淨的話,那跟你有什麼關係?如果原來的衣服我穿髒了,我現在穿的衣服是清淨的,那就要搞清楚衣服的清淨,不是你清淨的,因為這個我是別人的我,不是你自己的我。衣服穿髒了,是你自己弄髒了,必須自己的那個我去弄乾淨,你才說這個衣服穿髒了是我弄髒的。如果說是別人,假別人之手去把衣服清淨,那是另外一個他的我,在法上面就會涉及到衣服乾淨了,誰弄乾淨的?就變成兩個我了,這兩個我是不同的,一個是自己的我,一個是別人的我。

佛法,我剛剛說要肯定於一個“我”,發生因果關係、因緣法則下的那個“我”,如此一來從清淨上面去看問題,跟從污垢上面去看問題是相同的。所以修行辦道一定要涉及到因緣、因果的問題,它的主題就是那個“我”。

所以如果“我”煩惱,必須從中間顯現菩提,如果「我有了煩惱,我去做功德,去請人打香板或去禮三寶,請人家幫我消除煩惱!可行嗎?」那是人家的我,不是你自己的我,因為你自己做的一定要自己去承受,別人代替不了,否則就變成:煩惱是我,菩提是別人,那跟你有什麼關係?

於佛法的理論上,從煩惱中顯現菩提,是你煩惱,你要從煩惱中去顯現菩提,不是你煩惱而叫別人顯現菩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如果搞錯了方向,就等於我常說的:現在的佛教界,信佛教的人很多,在佛法上面去修行、去學佛的人太少!因為都只是依賴;「我有業,我要有道」,那道呢?自己不去修養而依賴別人有道,他幫你化解業?絕不可能的!釋迦牟尼佛也沒有這個能力,釋迦牟尼佛講那麼多的道理方法,也只是告訴我們怎麼樣從業裡去顯道,去化解自己的業,我們談解脫不就是如此嗎?所以談清淨,如果只是在清淨中打轉,就會否定了污垢的問題,必須了解污垢的本身是建立在物質上;清淨的本身,是因物質而顯現出一個法,這個法若完成了一個覺了,就可以發現原來物質只是一個因與緣的關係;如果涉及到精神上,譬如說喜歡、討厭;骯髒、清淨這種相對的現象發生時,那就關係到因與果的問題了。

所以如果能把握這些理論的話,談清淨,先要了解什麼不清淨?如果只有清淨,沒有不清淨,那就無法可說,因為本來只有清淨,談什麼清淨呢?又修什麼清淨呢?一定是因為不清淨的問題才會談清淨。如果用自我意識去誤解佛法,認為佛法談清淨就會否定了一切,以為佛法是最清淨的,其他都是不好的,認為學佛就是只要清淨,請問你怎麼清淨法?一定有不清淨的問題存在,或者這些問題發生在你身上,你必須去認識、了解、去發現不清淨的因果關係、因緣法則,與你那個我,我常說那個我的起心動念,必須要「與生死有關,與道相應」,這就很容易了解我說的法義是什麼?所以在佛法上,一般常會以自我意識去誤解佛陀的道理方法,以為談清淨就捨棄了不清淨,為什麼談清淨?為什麼要去追求清淨?一定是有不清淨的問題存在,這些都是關於清淨的部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