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91期2014年8月刊
因為依人的因所生的果,輪迴現象在唯識法相上如何認識?我一直強調唯識須建立了法相才能談唯識,也就是不可以用一個概念的法相而來談唯識。
繼續介紹唯識法相,現在談的是〈唯識的建立〉,前面已談了五個基本的認識,現在談第六個〈因果輪迴〉的問題。很多人不瞭解唯識學為何談因果輪迴,其實它是佛法中分析最細膩的一門學問,如果捨棄佛教“因果輪迴”這基本原理的話,唯識就不屬於佛法了。
現在來看唯識究竟怎麼樣建立“因果輪迴”的 法相?又怎麼樣去認識了別因與果?唯識學上講究先去認識了別法相的大前提,而且這大前提也不能捨棄因與果、因與緣!為什麼因果、因緣一定要放在一起講?談因要去認識、了別這因,如果捨棄了因緣法則就不會有結果,怎麼說?譬如一顆種子就是因,這顆種子因一定可以發生果,只是在未發生果之前,它不會憑空而發生果,一定要有許多的助緣使因起變化、生作用,才有發生果的機會;如果捨棄了這些助緣,雖有因的存在,也只是一個種子而已。因為種子要顯現果必須要使它發芽、成長、開花,才有結果的機會;所以種子要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必須要有助緣。無始以來我們所作的業的種子都存在第八識裡,但不是依排列的順序產生果,而是依外面緣境的引發去產生果。外面的緣境就是我們講的因緣的“緣”,如果沒有這些緣,即使有因也不可能發出來。
既然談因果、因緣,“因果輪迴”就會涉及到六道的問題。佛法談因果總是以人來說,不會從因而結果去談蔬菜或水果的種子。舉例說明會更容易瞭解,因為談因果不可以捨棄輪迴,捨棄輪迴而談因果那就不是佛法。所謂“輪迴”就是指六道輪迴,其實從佛法比較大的概念看,真正的輪迴在唯識學上是以法相來看,也就是以法相的變化作用而說輪迴。舉例來看,人死以後再世為人,這是一個輪迴的現象,如果再世為人一定還是在有情眾生的六道裡打轉,不會因為死後有別的業就變成植物或非情類或石頭、樹木。
因為依人的因所生的果,輪迴現象在唯識法相上如何認識?我一直強調唯識須建立了法相才能談唯識,也就是不可以用一個概念的法相而來談唯識。人死了輪迴為人,輪迴的法相是依人與人的關係,如果人死了因為業的不同,轉變為畜生,這也是一種輪迴現象,但是就會有兩個法相,第一個法相是人,第二個法相是畜生,就可以發現:現在是人,未來呢?可能造的是一個畜生的因,不是一個畜生的果,也可以說現在是人的果,因為造了成為畜生的業因,所以說是未來的一個畜生的因,不是一個畜生的果。什麼時候才是畜生的果?就是這個人已經死了,投入了畜生道,依於人過去造的畜生的業因而顯現畜生的果報。
可見有一個現在因、一個未來因,現在因是完成於未來的果;過去因是完成於現在的果,這就是唯識所談因果輪迴,不一定三世因果就一定是哪一世造什麼,而這一生就成為什麼;這一生造作什麼,來生就一定成為什麼,唯識學不是用這種方式看。所謂三世因果論法,它是輪迴,是一種變化作用,是以法相的建立來說基本理論,還是以現在因、未來果,過去因、現在果來談,這才是從法相去分別認識。但這麼說是不是就是唯識學?且肯定是“識而後唯”了?要瞭解因果輪迴的本身,我們談的是佛法,佛法的本身於業的造作,是可以靠修養去改變,不是不變的!如果談三世因果就肯定偏於一種教理,論定這一生的所作所為,認為業太重就會轉變為什麼,這種說法以現代的觀念來講的確不合乎邏輯,也不合乎科學。其實在唯識學中有因果輪迴,依於因緣法則的關係,由業經過修養,可以轉變為道,不只是這一生成道,即使不能成道,未來還是可以,所以有一句話「不修今生修來生」,就是經過唯識法相的分析而完成的。
佛法就是因為有“可以轉業成道”的基本理論,有這種因緣存在,只要你能把握,現在的惡因不一定馬上會承受惡的果,可以把原有惡的因再去改造。但是千萬不要誤會,這改造惡的因,並不是改造現在已經造成的惡因,因為這惡因已經定了,不會起變化了,而是假使已造了惡的因,你先把惡的因放一邊,如果有機會得到可以成為一個善人的行為的因緣,同樣也可以造作善的因;剛開始我講過,這業因在第八識是沒有排列與順序的,必須要外面的緣引發才會產生果。基於這一種理論就可以發現,雖然造了惡的因,也可以造善的因,甚至可以造更多善的因,但是雖然造更多善的因,原先的業因還是存在,但是在比例上卻很少。因此惡的因少,善的因多,即使你這一生不能成就道業,但是也已經打下了道的基礎,在臨命終時依於自我的意識或感情作用裡存在的,至少做的都是善事。而且惡因很少,善因很多,所產生的善緣機會當然就大,惡緣的機會就少,來生就同樣可以成為一個修道的人,成為一個善人。
那原有的惡因怎麼辦?還是要受報!不過因為善因很多,再加上道的修養,在修行的過程中過去的惡因還是會發出來,但是一個修行者面對惡因,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到更小,所以連打一個噴嚏也可能是在承受一個果報,這意味什麼?過去你有惡因,但你是一個修行者,是一個善良的人,所以惡因來了,可以以忍波羅蜜的方法去化解,當然這種化解還是要承受果報,只是原來是一個嚴重的因,可以轉為一個輕微的果受報,這就是唯識學告訴我們,一個學佛的人怎麼樣去面對〈因果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