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292期2014年9月刊
清熱穴,指的具有清熱瀉火、退除虛熱等功效的穴位;對保健而言,也就是對緩解頭面熱、身熱的穴位。
清熱穴
清熱穴,指的具有清熱瀉火、退除虛熱等功效的穴位;對保健而言,也就是對緩解頭面熱、身熱的穴位。這類穴位種類多,又可分為清心熱穴 (9穴)、清肺熱穴 (10穴)、清三焦熱穴 ( 7穴)、清胃腸熱穴( 18穴)、清熱解毒穴 ( 21穴)、及清肝膽熱穴 (20穴) 等計 85 個穴位,包含:
清心熱穴
.心經:少海穴、通裏穴、陰郤穴、神門穴、少府穴
.曲澤穴(心包經)、小海穴(小腸經)
.築賓穴(腎經)、天柱穴(膀胱經)
清肺熱穴
.肺經:尺澤穴、孔最穴、魚際穴
.前穀穴(小腸經)、上星穴、靈台穴(督脈)
.奇穴:虎口穴、百勞穴、灸癆穴、身柱穴、
清三焦熱穴
.三焦經:瘈脈穴、消濼穴、天井穴、支溝穴、外關穴、陽池穴
.淵腋穴(膽經)
清胃腸熱穴
.大腸經:曲池穴、手三裏穴、下廉穴、合穀穴、三間穴
.胃經:下巨虛穴、解溪穴、沖陽穴、內庭穴
.小腸俞穴、陽綱穴、肓門穴(膀胱經)、長強穴(督脈)
.奇穴:二白穴、下極俞穴、下腰穴、尾窮骨穴、闌尾穴
清肝膽熱穴
.肝經:足五裏穴、中封穴
.膽經:陽白穴、頭臨泣穴、頷厭穴、懸顱穴、懸厘穴、曲鬢穴、
浮白穴、頭竅陰穴、完骨穴、腦空穴、五樞穴、
光明穴、足臨泣穴、地五會穴、俠溪穴
.五處穴(膀胱經)
.奇穴:濁浴穴、膽囊穴
清熱解毒穴
.大腸經:溫溜穴、偏曆穴、陽溪穴、二間穴
.角孫穴(三焦經)、顴髎穴(小腸經)、昆侖穴(膀胱經)
.腰俞穴、齦交穴(督脈)
.奇穴:夾承漿穴、地合穴、頰裏穴、耳尖穴、肘尖穴、臂間穴、
八邪穴、大指甲根穴、乳上穴、外踝尖穴、八風穴、內踝尖穴。
容易發熱上火的經絡包含心、肺、肝膽、腸胃、及三焦等,此外還有各種熱毒,因此在保健時較為複雜,應能略知是那個經絡發熱,才能作出較有效的保健,故簡易望診是有其必要的。
基本上,熱象十分複雜,若體內有熱,宜儘早就醫,以早日找出病因對治,清熱穴只宜用在輕微熱象的保健及必要的急救上。身體發熱,代表有熱邪侵入體內,熱邪為陽邪,其性炎上,也就是熱邪有自然向上移動的趨向,因此熱邪侵襲的部位常在頭部、臉部等,常見的症狀有面紅耳赤、牙齦腫痛、眼睛紅腫或乾澀等。此外,體內也有局部發熱現象,例如肺部有熱,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各種肺炎;大腸有熱,可能會造成便秘的症狀等。由於熱有實熱、虛熱、假熱等,因此,體內有熱應及時看醫生,以作出正確的辨証,或透過檢查及早確定病因治療,以免遺誤病情。一般而言,體內有熱、面紅耳赤時,較可能是實熱,而五心煩熱則屬於虛熱,實熱需要清熱,而虛熱則宜補陰,因此體內有熱應儘早就醫。另外,熱也有假熱,一般發生在較特殊的病情上,例如癌症後期、感冒發高燒等。我有一位長輩,因肺癌住院,去看她時,常說她好熱,但腫瘤堅硬如石,內部應是寒才能凝固,這種外熱現象應屬於假熱。有中醫師指出,這種假熱現象是一種“陰盛格陽”的現象,也就是內部臟腑過冷,陽氣不能正常進入臟腑,以溫暖該臟腑,於是陽氣被格在外,形成內冷外熱現象。 夏天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應避免在烈日下活動或勞動過久,否則易為熱邪或暑邪(高熱的熱邪)侵襲,我同修有一次曾在烈日下工作約兩小時,結果在菜園裡嚴重中暑,人曾昏迷,我急按她人中穴約十秒後才恢復知覺,再急按合谷、曲池後才汗出淋漓,人也才恢復正常。記得二十餘年前曾與一位同事由花蓮回埔里時,路過合歡山,去了一趟合歡山北峯,當天雖烈日當空,但因高山涼風吹得十分舒服,於是躺在草地上仰頭曬太陽,當時覺得十分舒服,結果回到家後,覺得體內熱熱的,不知道已輕微中暑,這種不舒服延續了幾天才散去。我同事回家後,他阿姨見他臉部紅、人不舒服,於是幫他在後頸部等部位刮痧,所以他很快的就復原了。 體內發熱的原因十分複雜,不同的經絡都有發熱的可能。心是“陽中之陽”,心臟在人體內每天為我們跳約十萬次,以供應血液、輸送營養到身體各部位,是人體陽氣的一個主要來源,而肺是“陽中之陰”,它位於心臟旁,又為人體吸入清新空氣,在長年平均室溫在二十餘度的環境下,肺源源不絶吸入適溫的空氣可為心臟降溫,故為陽中之陰。但若在烈日長期走動,例如沙漠地帶,吸入的空氣溫度過高,就少了降溫作用,肺無法發揮陽中之陰的作用,上焦就無法降溫,人就會受不了。在室外中暑亦然,故應將人移到樹下或屋下以降溫。此外,若人常吃辛辣食物,較會造成腸胃有熱的現象。有一次,有一位同事來討論論文,我見他面紅耳赤,鼻尖附近發紅,脾胃熱象明顯,一問才知,原來在盛夏季節去吃了麻辣鍋,造成了胃腸熱。而肝膽有熱,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喝酒過量,我有一位山友,身體不錯,平時沒什麼毛病,就是皮膚會過敏,喝酒過後會有過敏現象,這是因他體內濕氣較重,喝酒過後,造成肝熱,濕熱引起了過敏現象,在醫生建議下,他就不太喝酒了。在前述六類清熱穴中,保健上較常用的是清心熱、肺熱、胃腸熱、肝膽熱等四類穴位。對於輕微發熱的保健,若能略知是那個經絡發熱,對緩解熱象是有助益的。基本上,我在保健時,是根據簡易明堂色部來保健的,如圖一所示,肺色部在兩眉之間,約當印堂穴的位置,若這個部位有發紅現象,代表肺部有熱,對經絡保健而言,不論是實熱還是虛熱,不管是否有黃痰,按揉清肺熱穴,尤其是魚際穴(肺經滎穴)、尺澤穴,有緩解熱象的保健效果。心色部在兩眼之間,若這個部位有發紅現象,代表心部有熱,這時可多按揉清心熱穴。肝色部在鼻梁骨最高處,膽色部則在肝色部鼻梁旁,若這個部位有發紅現象,代表肝膽部有熱,這時可多按揉清肝膽熱穴。脾色部在鼻梁下鼻尖上,約當素髎穴位置,胃色部則在脾色部旁,若這個部位有發紅現象,代表胃部有熱,這時則可多按揉胃熱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