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293期2014年10月刊
理氣穴,指的是能宣肺理氣、寬胸行氣、疏肝利膽、理氣和胃的這類穴位;對保健而言,也就是對緩解胸、腹、脅肋等悶脹的穴位。
理氣穴
理氣穴,指的是能宣肺理氣、寬胸行氣、疏肝利膽、理氣和胃的這類穴位;對保健而言,也就是對緩解胸、腹、脅肋等悶脹的穴位。這類的穴位共計49個,包含:
.心包經:天池穴、天泉穴
.心經:極泉穴、青靈穴
.肺經:俠白穴、經渠穴
.脾經:大包穴、胸鄉穴、府舍穴
.胃經:人迎穴、缺盆穴、乳根穴、天樞穴、外陵穴、氣沖穴、上巨虛穴
.肝經:期門穴、章門穴、急脈穴、中都穴
.膽經:輒筋穴、日月穴、陽陵泉穴、外丘穴
.腎經:步廊穴、腹通穀穴、陰都穴、肓俞穴
.膀胱經:厥陰俞穴、督俞穴、肝俞穴、膽俞穴、膈關穴、魂門穴
.任脈:膻中穴、中庭穴、鳩尾穴、巨闕穴
.天容穴(小腸經)、至陽穴、中樞穴(督脈)
.奇穴:中泉穴、中魁穴、血壓點穴等
調理胸部悶脹的氣穴主要為心包經、心經、及肺經的理氣穴,調理上腹部的主要為脾經、胃經,調理脅肋下的主要為肝經及膽經,而調理下腹部的則可取附近的理氣穴來保健。任脈上的膻中穴、中庭穴、鳩尾穴、巨闕穴具有局部調理胸悶的功能,也是常用的理氣穴。
氣血在體內運行不暢時,會有氣滯、氣逆、氣閉、氣陷等証候,輕微的氣滯、氣逆等,可先用理氣穴來保健,較嚴重的氣滯、氣逆,以及氣閉、氣陷,就要及時就醫。氣血在體內經絡上運行,若經絡不通,會出現局部氣機運行不順暢,而產生“氣滯”、悶脹的現象,例如胸悶、胃脘悶脹等,這時需要理氣穴來調養。稍嚴重的會有氣聚的症狀,例如位於喉嚨的梅核氣、小腹或脅肋下出現游移不定的痛點、時有時無等,這是體內局部出現邪氣聚氣的現象,也需要理氣穴來調理。另外,若人體氣機升降失常時,會出現“氣逆”的現象,例如肺主肅降,當肺氣上逆時會有咳、喘等現象;胃主和降,胃氣逆時,會有打嗝、嘔吐等現象。夏天中暑時,嚴重的會有謂的“氣閉”,這種短期氣血閉塞不通,會導致人的昏迷,這時除緊急送醫外,應即刻進行急救,按人中穴、十井穴等,及時解除氣閉現象,以免產生更多的後遺症。若是氣往上提升力道不足時,會有所謂的“氣陷”,常見的有胃下垂,這時應由醫生調治,用理氣穴作經絡保健,就只能作為輔助之用。至於“氣脫”証,會有汗出不止、二便失禁的現象,更應儘早送醫,以免遺誤病情。
就保健而言,理氣以經絡及局部保健為主。若是胸部出現輕微的悶脹現象,在經絡保健上,可先取心包經、心經,及肺經的理氣穴先作調理。心包經的天泉穴,心經的極泉穴、青靈穴,與肺經的俠白穴等理氣諸穴皆位於手肘到手臂之間,保健上,這段的經脈及穴位皆可作為理氣之用,此外,心包經的內關穴、間使穴也是重要的理氣穴。經絡保健專家中里巴人曾提到他的保健經驗,認為手肘上心包經曲澤穴到天泉穴之間,通常會存在一個堵塞點,按揉這個痛點,對疏通心包經的經絡會有很大幫助。個人的保健經驗也確實如此,當胸悶時,找出心包經手肘上方的痛點按揉,對胸悶常有緩解效果。實際上,對胸悶的經絡保健,我會先取手肘上方肺經、心包經、及心經這段的經絡來按揉,然後再加強對這段經絡的痛點來按揉,接著再按內關穴,效果通常還不錯。在局部保健方面,胸前的理氣穴,主要以任脈上的膻中穴、中庭穴、鳩尾穴、巨闕穴為主,膻中穴及巨闕穴分別是心包經及心經的募穴,理氣效果顯著,而這兩個穴位之間的中庭穴、鳩尾穴亦為理氣要穴,可一併按揉保健。在背部,厥陰俞穴是心包經的背俞穴,也是理氣要穴,按揉時,可同時取心俞(心經的背俞穴)一併保健。十二經絡的募穴在胸腹部,適合自我保健,而背俞穴位在背部,尤其是厥陰俞、心俞等穴,需要靠他人保健或使用長棍子等工具來保健。一般而言,局部保健緩解效果較快,但也較偏於治標,能夠同時取經絡穴位按揉,保健效果會更好。
若是腹部出現輕微的悶脹現象,在經絡保健上,可先取脾經及胃經的理氣穴來保健,我較常用的理氣穴包含脾經的大包穴、胃經的天樞穴及上巨虛穴,此外,消食導滯穴及足三里、下巨虛等穴也可作為調理腸胃的保健穴位。若是下腹部出現悶脹現象或排尿不順暢時,則可先取附近的理氣穴來保健,例如位於鼠蹊部的府舍、急脈、氣沖等穴位。實際上,這些穴位極適合用來幫家人保健或作自我的保健,對於排尿不乾淨的現象,再加上曲骨穴,有顯著的緩解作用。由於按摩經有“小腹不宜按摩法”之說,因此按小腹下方的曲骨、氣沖,及位於鼠蹊部的府舍、急脈等穴,對於下腹部的悶脹或排尿不順暢的現象,有不錯的保健的效果。
當脅肋下方出現悶脹時,則要取肝經及膽經的理氣穴來保健,例如取肝經的期門穴、章門穴,及膽經的輒筋穴、日月穴、及陽陵泉穴等。脅肋下方出現悶脹,多半是情志問題,當人的工作壓力大,或有情緒問題,或經常性晚睡時,肝氣會有疏泄不順暢的現象,通常會在肝膽循行的脅肋部位出現悶帳,有時會有氣聚現象,而產生有異物又摸不著、時有時無的情形,這時可用肝膽的理氣穴來保健。有一次,有位朋友的太太,說她肋下似乎有個硬塊,時有時無,用手去摸又找不到,但是那個部位又常常會痛,到醫院又檢查不出什麼問題,我一聽,這可能是氣聚現象,需要理肝膽的氣,於是我按她腳關節外側下方的陽陵泉穴,按揉不久後,她說肋下不太痛了,我建議她回家繼續自我保健。當我下次再見到她時,她說有持續按陽陵泉,大致不痛了,但沒完全好,於是我再加按她手上的支溝穴(屬三焦經,在外關穴上方一寸),就大致解決了她的脅肋問題。當然,若能自己加按期門、日月等穴,保健效果會更好。至於治本之道,則需要調理自己的情志,如何在各種壓力之下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則是修養的問題,故養生貴在“養心”,面對壓力時,如何去分析、探究,乃至察覺、返照,以體會“色即是空”的境界,是值得下功夫的。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背後膀胱經的各俞穴,對各臟腑的保健,均有不錯的效果。厥陰俞穴是心包經的背俞穴,肝俞穴、膽俞穴分別是肝經、膽經的背俞穴,有就近理氣的功能,其實,肺俞、心俞、脾俞、胃俞等,對肺經、心經、脾經、胃經等也都有理氣的效果。當有人覺得不舒服,又講不出那裡不舒服時,按揉背部的各臟腑俞穴,通常都會有較舒服的感覺,這也是所謂舒壓按摩較為流行的一個原因。而各經絡的(腹)募穴,對各臟腑的保健,也有不錯的效果,理氣穴中的膻中穴、巨闕穴分別是心包經、心經的募穴,期門、日月是肝膽的募穴,章門、天樞則是脾經、大腸經的募穴,可見募穴也都是理氣要穴。背俞穴、腹募穴對於保健的意義是,當各臟腑經絡氣血運行不順暢時,各俞穴、募穴就是臟腑經絡的就近出入口,是局部疏解臟腑經絡邪氣的要穴,故當人感到不舒服時,可先選取對應的俞穴、募穴先作保健,若沒緩解時,則應及時就醫,以免遺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