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若知出處:解惑篇期數:302期2015年9月
我想請身為一個學佛的行者應如何建立起一個健康的內心世界? 其次,應該如何去分析認識實相的真實面目? 要如何徹底的把實相搞清楚明白?
問:
我想請身為一個學佛的行者應如何建立起一個健康的內心世界?
其次,應該如何去分析認識實相的真實面目? 要如何徹底的把實相搞清楚明白?
因為唯有明白實相的真實面目,才能把無明化解.
答:
既然是學佛行者,前提不外是追求覺悟,而要覺悟有許多的道理和方法,問題在首先必須建立正知正見;如果能建立正知正見,加上正勤精進,則必然能建立起一個健康的內心世界。如果不能建立正知正見,就表示自己無緣遇到真善知識的指導,那麼再花多少功夫,所建立的都無法是健康的內心世界。換句話說,「背塵合覺」會是健康的,而「背覺合塵」就不會是健康的;所以不妨時時照照自己的內心,計較執著多?還是已經有慈悲喜捨的影子?
而健康又有多健康?這還涉及到覺的層次。借用
千佛山老師父的話:「學佛學對了,你會越來越快樂;如果學錯了,你會越來越不快樂。」
所以最起碼的內心世界健康的衡量標準,也可以說就是快不快樂吧!
老師父教的千佛山止觀法門,裡面強調兩個要點──與道相應、與生死有關;止觀就是調理內心世界的最實用法門,善用者自然就能建立起健康的內心世界。建議報名學習。
至於第二個問題,禪門談實相涉及到悟的條件,比方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說用分析的教人去認識,行嗎?你就是標明了水的溫度是30℃,能說得出那感覺嗎?所以悟是珍貴的體驗,不是嘴皮子功夫。有時人在實相中,卻就是看不到實相的面目,為什麼?把實相當成一個東西,就好像把菩提當成一個東西一樣。學佛急不得,學佛有其次第,一般說信、解、行、證;信得真不真?行了多少?知見建立起來未?學了、行了多少?由迷而覺,是水到渠成的自然功夫,強求不得,強求就會著魔,強求就不是健康的內心世界了;所以一般說三大阿僧祇劫修,絕不能說,吃七個餅會飽,前六個我都不吃,我只吃第七個就好了,可能嗎?這就不是正知正見了!
為什麼會無明?其實無明就是業,如果業未盡淨,無明怎化解得了?!要了業、要清淨業,所以就要修行啊,修行得夠就能明白實相,修行不夠怎麼說也不明白的,經中說「功不唐捐」,就是勉勵修行人要實修才能實證,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