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 (六十)

    有人稱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為“道教針法之經典”,馬丹陽為道家全真七子之一,天星、北斗、真機、金(關玉)鎖等語,皆深含道家意理,不易理解。本歌訣又名“天星十二神針法”,是一個流傳甚廣的針灸歌訣,值得學習探討。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08期2016年2、3月合刊

氣血、經絡、與健康 (六十)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衝崑崙穴,

環跳與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

北斗降真機,金鎖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

 

有人稱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為“道教針法之經典”,馬丹陽為道家全真七子之一,天星、北斗、真機、金(關玉)鎖等語,皆深含道家意理,不易理解。本歌訣又名“天星十二神針法”,是一個流傳甚廣的針灸歌訣,值得學習探討。這六組十二個穴位是足三里與內庭、曲池與合谷、委中與承山、太衝與崑崙、環跳與陽陵、及通里與列缺,適合用雙穴為擔法,適合用單穴則為截法。人體三百六十個經穴中,這十二個穴位具有妙用,用來治病十分靈驗,就像把開水潑到雪中,馬上溶化一樣。道醫十分重視醫德,故說這個秘訣,遇到適合的人可以傳授,而對行為不良的人則不宜多說。

 

與千金十一穴相比,有三組六穴相同,它們是足三里與內庭、曲池與合谷、環跳與陽陵,其它共同提到的穴位有委中、列缺、崑崙等三穴,通里、太沖、承山是千金十一穴沒提到的,而後溪則是天星十二穴唯一未提到的穴位。以下接著論述各穴位的取穴及其主治功能,以足三里為例:

 

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

腸鳴並泄瀉,腿腫膝胻痠,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

年過三旬後,針灸眼變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足三里位在膝眼下方三寸,其左右各有一條大筋,它能對治心胸及胃腸的悶脹,也能對治胃寒、腸鳴、泄瀉、腹部腫脹(氣蠱)等病症。在酸痛方面,它可用來對治腿部、膝關節、小腿肚的紅腫酸痛。在保健上,常針灸此穴,可使人體健壯、眼睛變得較明亮,使年過三十的人眼睛不會變窄。這個穴位較深,故取穴要仔細,才能取到正確的穴位,在針灸上,針刺八分深,灸則三壯(根)。對治病而言,針灸與推拿所取的穴位並不見得完全相同(註一),但對保健而言,這些常見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承山、太沖、通里三穴是天星十二穴提到,而千金十一穴沒提到的穴位,在保健上,我常用的是承山及太沖兩穴,今依次列述於下:

 

 


 

列缺

通里

天星十二穴

足三里

崑崙

環跳

委中

曲池

合谷

承山

陽陵泉

內庭

太沖

圖一 天星十二穴

 


 

承山名魚腹,腸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

腳氣關膝腫,輾轉戰疼痠,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

 

承山別名魚腹穴,在小腿肚分肉間,若將腳蹬起,小腿肚很明顯在兩側有二塊大肌肉(腓腸肌),承山穴就在兩塊肌肉間的凹陷處。在酸痛方面,它善於對治腰部疼痛、腳無力行走、膝關節腫痛、站立時兩腳戰(顫)抖、及抽筋等症狀。在內科方面,可用來對治痔瘡、大便難、及霍亂等病症。膀胱經委中到承山段是我對酸痛保健的重點,中間有合陽、承筋等穴位,是酸痛保健的重點區段。

 

太衝足大趾,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

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墬腫,眼目似雲矇,

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太沖穴位在大腳趾節後二寸間,大腳趾及二腳趾後方各有一條小骨,其間骨縫交接處(凹陷處)即為太沖的位置,手指按其上,有脈膊跳動(太沖脈),中醫師可依此脈判斷人的生機。中醫用此穴來對治驚風、癲癇、中風、咽喉腫痛、心胸悶脹、七種疝病、睪丸偏墜腫、眼睛看不清楚好像有雲霧矇矓等病症。在酸痛方便,它也可以用來治療腰痛、兩腳無法走路的症狀。在保健方面,太沖穴是我常用的穴位,“肝開竅於目”,太沖是肝經的原穴,幫人按揉太沖,常有人會提到有眼睛較為明亮的感覺。過度勞累,會有肝氣上沖導致頭暈的現象,這時多按揉太沖,可以引肝氣下行,緩解頭暈的保健效果。肝主筋,平時多按揉原穴太沖,也會減少抽筋的機會。

 

 天星十二穴提到委中配承山,配穴是一門學問,就像配藥一樣,取出多個穴位來對治各種証候或病症,可加強對治的效果。穴位基本配法很多,有本經配穴法、表裡經配穴法、同名經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前後配穴法、乃至依穴性配穴等。配穴在應用上亦十分複雜,例如中風十三治,有人將中風分為十三種類型,然後對應提出十三種對治的配穴,由此可見專業知識經驗的複雜性。故對治各種疾病,需要專業醫師才能駕輕就熟,這也是有病先看醫師的主要原因。

 

實際保健上,我們只需要簡單實用的配穴即可,例如天星十二穴提到兩穴相配,足三里與內庭(胃經)、曲池與合谷(大腸經)、委中與承山(膀胱經)、環跳與陽陵(膽經)都是同一經絡的穴位,為本經配穴法,可加強對治效果。在前述的八脈交會穴歌中,也講究兩穴相配,例如公孫與內關兩穴相配,能對治心胸、胃的病症;喉嚨不舒服時,取照海、列缺來保健,這些都是簡單實用的配穴方法。

 

對現代疾病而言,對治各種病,取穴可參閱較學術性的著作,也可參考較實用性的書籍,到網路上找尋各種對治方法,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經絡保健較不必擔心所謂“偏方”的後遺症,按摩經絡穴位固然有一些禁忌,例如身體較虛弱時或對老人家保健時,宜多用輕柔手法,多使用推法、摩法,補些熱氣,即所謂的補法,而不宜使用較大力氣的瀉法來保健。實際上,我常上網查一些資料,例如痔瘡,孔最與二白是常被提及的對治穴位,上網也可查到所謂的痔瘡三穴(孔最、承山、長強),這些都是經驗之談。此外,病友提供的資料也十分具有參考價值,有人提到以一個穴位(孔最穴)治好了她多年的痔瘡。剛開始時,她上網查相關資料,有病友告訴她取孔最穴及承山穴,她取承山穴沒得氣,取孔最穴時十分得氣(又酸又痛),於是她就一直按孔最穴,按到紫了,但很快的,多年痔瘡也好了。當然一位病友的敘述,只是個人的經驗,但多收集這些經驗,對每個人面對的種種疾病、困擾,都是有幫助的。值得一提的是,按揉穴位一定要確實,得氣時便要多加按揉,才會有較好的保健效果,就像這位病友一樣。否則就是有了再好的經絡保健資訊,只輕描淡寫的按摩幾下就算數,如此是較難見到保健效果的。

 

 

註一:請參閱倫新等編,“常見病針灸推拿手冊”,2010,,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