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12期2016年7月
穴性賦不像百症賦、玉龍歌,直接描述百症的對症穴位,而是將所選的腧穴分為八大類,包含氣、血、虛、實、寒、熱、濕、燥等八門,依各類的性質,有系統的論述各門可用的腧穴
氣血、經絡、與健康 (六十四 )
穴性賦
穴性賦不像百症賦、玉龍歌,直接描述百症的對症穴位,而是將所選的腧穴分為八大類,包含氣、血、虛、實、寒、熱、濕、燥等八門,依各類的性質,有系統的論述各門可用的腧穴,個人十分受益,因此擬將心得分享出來。
氣門
經穴性質,氣分為先。
少商宣洩肺氣,膽俞降泄肝膽。
先由氣分談論經穴的性質,是因為腧穴是氣血停駐、調節之處。人體氣血運行於經絡之間,而邪氣亦游走於經絡之間;經穴為經脈氣血的停駐點,而邪氣的停駐點亦在腧穴。當經穴為邪氣所困,經穴的調節功能會受到影響,例如肺經的少商穴具有調節肺熱的功能,當熱邪侵入人體時,少商穴具有清熱邪的功用,但若此穴為熱邪所困時,人體易出現咽喉腫痛等現象,這時就要取少商穴來對治,以宣洩肺熱之氣。同樣,肝膽之氣若因生氣等原因而上逆時,這時可取位在膀胱經的背俞穴膽俞來降泄肝膽的逆氣。“怒傷肝”,肝平時能調節、疏導人體的氣機,但當人生氣或過於勞累時,調節、疏導功能受到影響,肝膽之氣容易上逆,會造成不好睡、頭暈等現象,這時就可取膽俞來對治。
公孫降脾胃氣逆而止嘔,
豐隆降肺氣定喘而化痰。
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豐隆則是胃經的絡穴,這兩個經穴具有調節脾胃之氣的功能。若是有嘔吐現象時,這是胃氣上逆的現象,此時可取位於腳底旁的公孫穴來對治,它具有調降胃氣上逆的功能,而得到止嘔的效果。公孫穴是保健脾胃的常用穴位,它在脾經太白穴之後、骨縫之間,當脾胃不舒服時,若能取對位置,以中等力道按揉約一、兩分鐘,常會有不錯的保健效果。豐隆為保健常用的化痰穴,它能降肺氣,而達到定喘化痰的效果。所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痰的產生來自脾胃功能的不調,產生之後貯存在肺,然後人體再將痰喀出,這是人體自我調節的功能。若是痰源源不絕的產生,代表脾胃功能受損,這時應檢討飲食是否合理、是否久坐等影響脾胃功能的生活習慣。調節生活習慣後,可利用這兩個脾胃的絡穴,作為日常保健的穴位,若能加按足三里穴,那效果就更好了。
聞之經渠能降肺氣而治氣逆,
天突降逆氣而定哮喘。
經渠穴是肺經五腧穴中的經穴,能對治肺氣上逆引起的咳喘等症狀。天突穴位在任脈上,在喉結下方的凹陷處,它能就近調降上逆的肺氣而達到平定哮喘的功能。在實際保健上,對治咳喘的穴位很多,主要以肺經的穴位為主,從雲門、中府到少商都具有對治咳喘的功能。我在實際保健上,喘時先取雲門、中府兩穴,先暢通肺經通往手臂經絡之氣,再取尺澤、列缺、經渠等穴保健。
巨闕治逆道而開胸滿,
隱白治咳逆而升陷陽。
巨闕穴是心經的募穴,在胸前任脈上,具有對治胸悶、氣短等作用;而且它位於胃脘上方附近,具有就近對治胸、胃脹滿的功用,因此可對治氣逆胸滿。陷陽指陽氣下陷,中焦陽氣下陷較嚴重時,會有胃下垂等現象。隱白為脾經井穴,可治咳逆、提升下陷的陽氣。在實際保健上,巨闕、膻中分別是心經、心包經的募穴,我常用它們來緩解胸悶脹滿等不舒服的症狀,至於隱白,則只作一般保健之用,有人提到它是人體的雲南白藥,具有止血的功用,其道理是調脾經之氣以統血,可防止出血,但至今我尚未能實際驗證。
大腸俞疏通腸胃之氣化兮,而潤便燥,
膀胱俞疏通膀胱之氣化兮,而利小便。
大腸俞、膀胱俞為背俞穴,在背後膀胱經臀部上,分別具有疏通腸胃、膀胱之氣的功能。背俞穴具有調理對應臟腑氣血的功能,在保健上,它也可以用來測試對應臟腑是否有失調的狀況,若是按了那個穴位有較明顯的酸麻脹痛的感覺,可取該臟腑的經絡來保健。例如若大腸俞按了較為酸痛,則可取大腸經的曲池、手三里、上廉等穴位來保健。
是以曲池行氣,雲門開胸;
陽陵泉有行氣導泄之效。
曲池穴是多功能穴,具有清熱行氣的作用;雲門穴位於肺經胸臂交接處,疏通它可暢通胸臂之氣;而陽陵泉具有行氣的作用,可疏導肝膽之氣。在保健上,若覺得脇肋附近不舒服,按揉陽陵泉後,通常會有緩解的效果。若效果還不顯著,還有點痛,再加按手背後三焦經的支溝穴(“脇肋用支溝”),通常保健效果都還不錯。
厥陰俞有治胸滿嘔吐之功。
抑又聞肝俞治肝,肺俞理肺。
厥陰俞、肝俞、肺俞都是背俞穴,分別具有調理心包、肝、肺等三個臟腑氣血的功能。在老人經絡的保健上,背俞穴是必取的穴位,即使是用輕推的方式,在後背由上方往下堆,順著膀胱經輕推,老人家當場多會有舒服的感覺。若能以手指輕輕按揉這些背俞穴,則會有更好的保健效果。
欲調腸胃之氣求內庭,理肺氣以中府。
氣海、膻中專治一切氣病,
上中下脘乃脾胃之氣疾。
腸胃氣血不調,當氣滯、氣逆導致脹氣、打膈等現象時,可取胃經的內庭穴來保健;肺氣不通暢時,則可取中府穴來疏導肺經的氣血。一切氣病,包含氣滯、氣逆、氣虛等,都可取氣海、膻中穴來對治。有人以肚臍下的氣海穴為下丹田,胸腔的膻中穴為上丹田,彰顯了這兩個穴位的調氣功能。位在肚子上的上脘、中脘、下脘等三個穴位,則是對治脾胃氣病的保健穴位。幫老人家保健脾胃時,可用大姆指下方的厚實肌肉 (大魚際) 由胸口下方 (肚子上方) 往下堆 (任脈上) ,推到肚臍上,這樣上、中、下三脘就都推到了。
常聞足臨泣泄肝降逆以定喘,
足三裏升氣降逆而調中。
膽經的足臨泣穴具有調降肝膽氣逆的功用,能對治因肝膽氣逆造成的氣喘。在實際保健上,我通常都會取肝經的太沖穴及膽經的足臨泣穴來調降肝膽之氣,若因為生氣、晚睡、或過勞引起的頭暈、不好睡等現象,很可能是肝氣上逆、停留到頭部的緣故,這時可取太沖、足臨泣穴來保健,以中等力道在左右兩個穴位各按揉一至二分鐘後,可能就會有緩解的效果。胃經的足三里穴是人體最著名的長壽穴,它具有雙向調節功能,當人體氣血下降時,它可升氣,而當氣血上逆時,它也可用來降氣,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雙向調節穴位。
調和衛氣有大椎,行氣下氣尋照海。
商陽泄腸,內關調胃。
衛氣為運行在皮肉之間的陽氣,具有保溫、禦寒的作用,為人體抗寒的前線,故有衛陽之稱。感冒畏寒發熱時,搓大椎穴能調和衛氣,以發揮衛陽的功能。照海具有行氣下氣的功能,在保健上,我常用它來對治口乾舌燥的症狀,它位於內腳踝下的骨縫間,按揉一、二分鐘後,喉嚨常會有生津的感覺。商陽穴是大腸經的穴位,可取它對治腸泄。內關穴為心包經的絡穴,可調心胸胃的氣,在保健上,當胸悶、氣短,或胃脹滿時,內關是必取的穴位。
合穀瀉肺氣之鬱結,
肺俞降肺氣之上逆。
合谷穴是多功能穴,它是大腸經的穴位,而大腸經絡於肺經,按揉合谷可瀉郁結在肺經的氣血,而肺俞則可用來調治上逆的肺氣,而緩解咳喘等症狀。綜合上述調氣諸穴位,可如表一所示:
表一:氣門穴位 (依經絡,另含腹募穴及背俞穴)
|
肺/大腸 |
心包/ 三焦 |
心/ 小腸 |
脾/胃 |
肝/膽 |
腎/膀胱 |
任/督 |
氣 |
少商, 經渠, 雲門, 中府* 商陽, 曲池, 合谷 肺俞*, 大腸俞* |
內關 膻中* 厥陰俞* |
巨闕* |
隱白、公孫 內庭、豐隆 、足三里 上脘、 中脘、下脘 |
陽陵泉 足臨泣 肝俞* 膽俞* |
照海 膀胱俞* |
天突 氣海 大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