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14期2016年9月
唯識學談十二因緣,雖然在基礎上沒有捨棄這個,但在法相上的了別,往往跟其他學派的說法差別很大
唯識法相學59 緣起釋義
繼續介紹唯識法相,這一段談十二因緣法。我們往往會把十二因緣法擺在唯識學、俱舍,幾乎很多的學派都談這個問題,只是唯識學談十二因緣法,如果法相不先建立起來,只按照所謂無明、行、識,以至到生、老死的話,也只看到十二因緣的一個流程而已。尤其俱舍跟成實這兩大學派,談十二因緣,幾乎是以一個人怎麼樣形成,在母胎裡面形成之後,怎麼出世;唯識學談十二因緣,雖然在基礎上沒有捨棄這個,但在法相上的了別,往往跟其他學派的說法差別很大。因為唯識學來自因明,因明有“三支因明”、“五支因明”,甚至“七支因明”,唯識學是依於三支因明來發展的法,偏於分析之學。我們談十二因緣之前首先須談緣起,因為佛法往往是從因開始說問題,然後看它的流程,最後完成它的結果。
“緣起”以現代一般來說叫做“誘因”,緣起的本身就是一種誘因,人也好、事也好,當它產生一種情識作用一定要有誘因,也就是佛法講的──無因就不可能說人與事的變化、作用及結果。所以唯識學談緣起,有很多是講“因緣”而起,又把“因緣”兩個字放在一起,所謂「因緣所生法」,用這種方式去看。其實這個因緣的緣起,是談因“緣”而起,所以這“因緣”要這麼去說--因為什麼樣的原因而生起的,不是因與緣和而生起。因為十二因緣的本身就是一種緣起學,我們一開始講唯識學就強調「先要建立法相,而後去認識、去了別」,這裡唯識學談緣起也是如此,先從一個法相建立之後去看,所以這就要從緣起開始看。
從緣起開始,很多人一開始就說緣起是一個無明,雖沒有錯,為什麼?還沒有明了之前,這“緣起”沒有搞清楚之前,當然你是處在一個無明的狀態之下,可是很多講唯識學的談十二因緣、談無明,就說它是一個緣起,這緣起是業,用這種方式去看十二因緣法,那它的法相在哪裡?也就是法相沒有建立,你就肯定把這個無明歸之於業,而業的本身又有善、有惡、有無記,何況善是什麼樣的善?惡是什麼樣的惡?無記又是什麼樣的無記?法相不建立起來,只歸於一個業,認為這就是一種無明或是迷惑,這不叫佛法。尤其唯識學是一種分析之學,一定要法相建立才能分析,不能無緣無由而去分析什麼!我經常說佛法是從現實生活中間去認識,唯識學就是如此;譬如肚子餓了,餓了的緣起是什麼?往往肚子餓了的緣起,我們很容易把它當成無明,可是吃飽了的緣起呢?你反而可以當成明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肚子餓了只是一種感受,好像我現在餓了,看它的緣起呢?因為太複雜了搞不清楚,就統統歸之於無明。既然緣起的開始是以無明來說法,為什麼吃飽了你就知道緣起,反而好像變成明了?這種明了我們就會歸之於「我吃了飯、吃了菜、吃了什麼」,可見是明了,如此說來它的緣起就不是無明了!如果不能把握這些,很容易把唯識學就依於自己的意識去肯定就是如此,那怎麼會是佛法呢?
所以談緣起,以人來講,就可以照俱舍學派裡面所談的,譬如從“無明”而成胎之後,這個胎是由“行”而成,之後有了“識”、有了“名色”,也就是談一個母親懷孕了,胎兒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一直到出生、到成長,經過他的人生,最後老死。以人生來講,的確也可以這麼說,那它的緣起是什麼?這個無明稱之為父精母血,就是因為父母有交媾的行為而完成的,但是這種行為為什麼稱之無明?因為不一定會懷孕,並不因為父母兩個在一起就一定會懷孕或不懷孕,這種現象叫做無明。往往很多人不用這種方式去看問題,反而用什麼方式--無明就是業,業肯定就是善、惡、無記三種,可是不要忘了,如果你只談業,談善、惡、無記三種,依業而言它並不是定位在善、惡、無記,而是定位在牽業,這種“牽業”於業來說就關係到緣起了,什麼叫牽業?就是一種牽扯不清的業,譬如這個胎兒跟父親過去世的關係,跟母親過去世的關係,為什麼會投到這個家庭,認這一對夫妻為父母,這是過去的牽業。所謂的牽業也就是說某一種原因而造成的,但還是歸於一個緣起,不是無明。
從這就可以發現談十二因緣,只是以十二個現象來說明一些什麼,但其實不是說明,只是說人的生態,凡萬事萬物都離不開十二因緣法,那才是唯識學的說法。所以要特別注意唯識學說十二因緣法,它前面談緣起就是肯定一個法相,你用什麼來建立起法相?是以人的生命來建立起法相?還是以事物來建立法相?何況有情眾生有不同的緣起,除了動物,還有植物、礦物呢?所以這裡談緣起,是從一個法相建立來談,不能籠統的、概念的方式來談緣起,否則十二因緣法,就變成只是談人的生滅現象的形成,就不叫唯識學。
所以緣起的本身可以說只是依於一個什麼樣的法相而起,這法相是因什麼樣的緣而生起的,生起什麼?生起法。所以談法相,假使以一個人來講,“這個人”就是一個法相;如果以物來講,電燈就是個法相,談桌子,桌子就是個法相,也可以談其他的眾生,譬如非人等,簡直太多可以談了!除了這一些事以外還有理的緣起,理的緣起譬如:一個定律、刑法,或是以佛教來講,談戒、談定、談慧都有其緣起,這些緣起都是一個法相,必須要先建立法相。所以說依事而論理,要看事的法相的緣起如何?如果依理而說事,我們要曉得“理”也有其法相來說緣起,可見緣起是因“什麼緣”而生起什麼,那才叫做緣起。
舉一個例子,假使講光亮,白天有太陽的光亮,晚上有月亮的光亮,這是一個大自然的現象,還有其他人為的現象,譬如有油燈或蠟燭、或用電池來表現的光亮,如果涉及到電源的話,又有不同的電源,像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種種的。這發電形成電力的一個緣起,就可以知道人為什麼要發明這一種光亮?也就是說白天有太陽,假使在大白天你要進入到什麼山洞、地道,太陽照不進去,你還是需要光亮來照才看得清楚。譬如夏天在辦公室裡把窗戶都關起來,甚至於還把窗簾都拉上,把太陽光擋在窗外,在辦公室裡怎麼辦?就必須要有光亮來照射,就可以知道它有一個緣起的存在。說到光亮除了大自然的光亮,有人為的光亮的話,不同的緣起就有不同的說法。譬如冷氣,冷氣之前用電風扇,電風扇之前是人用手利用物,而後怎麼樣去搖動它,當然這是人為的。但是還有大自然的,譬如靠近水邊的風就比較涼,靠近沙漠地方的風就非常的熱,就會發現緣起之緣究竟說什麼?肯定告訴各位,這個緣起的緣是包含了時間、空間之中所顯現出來的,我們叫做法相,可以說緣就是一個法相,依於法相怎麼樣去作認識、去作了別,才叫做唯識法相。
所以唯識法相先要依法相來作唯識,那才是唯識學正當的說法,也就是這一節談緣起的主要目的,在概念上把握了緣起好像就是如此,但是並不表示真正懂得緣起,如果現在手上有一本書,它的緣起是什麼?你說紙、還是印刷品或電腦、鍵盤、電源,或者加上一些人工的裝訂?這不叫緣起,今天的書幾乎用電腦排字來印刷,早期用鉛字來排字、印刷,就可以知道從你現在手上拿到的書,要探討它的緣起,最早是用繩子打結就成為一本書,或者在竹子上刻字稱之為“簡”,那也是一本書。甚至有一點不正經的說法,不識字的人拿一張紙,畫幾個符號或者畫一個什麼樣的圖,就說明是一封信,或者什麼樣的表達,把這一些裝訂起來也可以稱之為一本書。如果談緣起,談到書就必須要追究到最初沒有書之前是什麼現象?每一個階段又有不同的緣起,所以在其他的宗教裡談一個問題,始終沒有辦法談出一個肯定的道理。
譬如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通常說先有雞或先有蛋,你擺在任何一隻雞也好、蛋也好,做為先後的話都說不通!為什麼?在佛法裡有一個究竟的道理,如果你說先有雞,那雞是從蛋孵化而有;如果說先有蛋,而蛋是因雞生出來的,所以你就沒有辦法去做一個肯定。至少我們能把握的說法,如果以緣起學來說,是因什麼緣而生起!因為唯識是要先建立起法相,我們談蛋,擺在你眼前說這個蛋的問題,你就談蛋,不是談先有雞後有蛋。如果現在要談的是雞,法相就是以雞作為法相,從雞上面去認識,這樣就不會叫人沒有辦法捉摸,沒有辦法真正去認識這個雞或這個蛋的緣起性。
我常提出一個問題“人從哪裡來”,其他的宗教說「人是神造出來」,佛法上談人從哪裡來,肯定是從父母而來,往往我談到這一些,就有人問我「那父母親又從哪裡來?」簡言之,父親是從祖父、祖母而來,母親是從外祖父、外祖母而來,如此類推至少可以推到你能知的、所知的,絕不是一個根本沒有辦法去肯定的。如果你還說「先不要問什麼,我就是要問人從哪裡來?」那我就問你「人從哪裡來跟你有什麼關係?」我們真正能把握的本來就是有限的,你去探討那一些無限的或最初的開始,對我們人來講毫無意義!佛法是談現實跟你有什麼關係?所以佛法中講“無始以來”,什麼叫做無始以來?就是說沒有一個可以肯定的開始,就好像人從哪裡來?從父母親而來!依於你的這個我,一開始就是從你的父親、母親而來,那依於你的父親、母親呢?又有他們的父親、母親,至少就能把握這一些。如果一定要探討人是神造作而來的,這裡面問題就大了!神造人究竟造成什麼樣的人?這是難以把握的!所以談緣起一定要瞭解--因什麼“緣”而生起?是依法相的建立作認識而後了別才能肯定,這叫做唯識學,所以談唯識學的緣起要用這種方式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