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16期2016年11月
寒門指的是體內受寒,包含中焦寒冷、陽氣不振、心腹寒等。“寒則溫之”是一般的治則,在經絡保健上,可利用摩擦生熱的手法,如擦法、摩法、推法等,來按摩受寒的經絡。
氣血、經絡、與健康 (六十八) /詹天賜
寒門
寒門指的是體內受寒,包含中焦寒冷、陽氣不振、心腹寒等。“寒則溫之”是一般的治則,在經絡保健上,可利用摩擦生熱的手法,如擦法、摩法、推法等,來按摩受寒的經絡。體內受寒與體表受寒不同,一般而言,前者屬疾病範圍,後者多屬亞健康,因此體內寒涼時應看醫生,經絡保健適合作為調養之用。至於體內受寒原因十分複雜,常見的有風寒由表入裡、常食用寒涼食物、常飲用冰涼飲料等,此外也有先天陽氣不足等因素。
寒則溫之,須了於心。
中脘、神闕、氣海、足三裏,
中焦寒冷灸即溫。
灸法是中醫師對治體內寒涼的常用方法,中焦 (橫膈膜下方、肚臍上方) 寒冷時,可灸胃經的足三里、胃經募穴中脘,及任脈上的神闕 (肚臍) 及氣海等穴。灸為久火,一般透過艾草來灸,久了以後,熱氣便能充分滲入體內,達到“寒則熱之”的功效。至於要灸多少時間,中醫師會依所灸的部位及其寒涼程度等來決定。在經絡保健上,可常按揉足三里,這個穴位為雙向調節穴,胃脘寒時按之可溫胃,熱時則可清胃熱,它有第一長壽穴之稱。或以神闕為中心,順時針摩腹,或由中脘推至氣海穴,摩擦可以生熱,符合“寒則熱之”的治法原則。
心俞溫而振陽氣,
溫肝之寒灸大效。
要提振陽氣,可溫灸心經的背俞穴心俞,而肝經有寒時,灸肝經(或大敦穴) 可見效。就字面來看,大效可解釋成效果好,也可解釋成肝經的井穴大敦,由於個人在這方面的保健經驗不足,故認為兩種看法都有可能。在保健上,由家人或他人擦心俞以提振陽氣;肝經循行路徑若有寒,例如大腿內側用手按住時,若覺得有涼時,可用擦法去擦受涼的經絡。
然谷溫下助腎火,
命門腎俞再同針。
要提振腎陽,可溫灸腎經的然谷穴,並針腎經的背俞穴腎俞,及其旁的督脈穴位命門。命門穴在肚臍之後,命門之火為腎陽,有“真火”之稱,因此常擦命門及腎俞,身體會有暖和的感覺。在保健上,溫腎陽的另一個方法是由然谷順著腎經擦到湧泉,亦即用右手擦左腳的掌心,而用左手擦右腳的掌心。
章門溫髒寒積聚,
理心腹寒以公孫。
章門是肝經穴位,也是脾經的募穴,而“臟會章門”,它又是五臟的交會穴,故五臟寒氣積聚時,溫灸章門可去內部之寒。公孫為脾經絡穴,又是沖脈的交會穴,可調胸腹之氣,故心腹同時受寒時,可溫公孫來調理寒氣。保健時,可用擦法來擦章門、公孫這兩個穴位。
溫中理脾陰陵灸,
一切血寒三陰交。
中焦脾經受寒,可溫灸陰陵泉,而血寒時,則溫三陰交穴。血寒指寒邪入血分,寒氣客居血脈時,會有寒凝氣滯,導致血行不暢,會有手足、少腹冷痛,膚色紫暗等症狀。在保健上,若有手腳冷痛,各指甲按住後血液回流緩慢的現象,則可常擦三陰交穴來保健。
中下焦寒隱白理,
灸後壯陽脾亦溫。
中下焦寒時,可調理脾經的井穴隱白,溫灸後可提升中下焦的陽氣,同時也可溫脾臟。中下焦受寒常見症狀為手腳冰冷、脹肚或腹瀉等現象,若有這些症狀,建議先看醫生,常擦隱白則可作為調養的方法。
一切表寒大椎除,
後溪、陶道可清。
表寒指風寒入侵肌表,會導致感冒諸症狀,含畏寒、發熱、流鼻水、項背痛等現象,這時可用手搓後頸部的大椎及陶道穴,並按揉小腸經的後溪穴。大椎及陶道均為督脈穴位,後溪為督脈交會穴,而督脈總督人體一身之陽氣,故搓揉督脈這些與表寒相關的穴位,可提振陽氣,而清除入侵肌表的寒氣。
關元暖宮陽氣振,
腹寒血冷曲泉溫。
子宮受寒會有“宮寒不孕”的現象,這時溫關元,可提振子宮的陽氣。寒邪若客居腹部血分,導致腹部冷痛拘急時,可溫肝經的曲泉穴。邪入血分,都是較嚴重的病証,若有心腹冷痛、中下焦冷痛等情形,應先看醫師,經絡保健多只能作為調養的方法。
治寒以溫, 施灸或針。
“寒則溫之”是一般的法則,治寒除針法外,特別重視灸法,透過艾草使熱氣充分滲入體內,達到“寒則熱之”的功效。綜合上述各寒門穴位,如表五所示:
表五:寒門穴位 (依經絡)
肺/大腸 |
心包/ 三焦 |
心/ 小腸 |
脾/胃 | 肝/膽 | 腎/膀胱 | 任/督 | |
寒 |
心俞* 後溪 |
隱白, 公孫 陰陵泉 三陰交 足三里 中脘* |
大敦 曲泉 章門 |
然谷 腎俞 |
神闕 氣海 關元 大椎 陶道 命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