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24期2017年8月
自歸於佛 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 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324期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
淨行品第十一
經 文
入僧伽藍 當願眾生 演說種種 無乖諍法
詣大小師 當願眾生 巧事師長 習行善法
求請出家 當願眾生 得不退法 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 當願眾生 勤修善根 捨諸罪軛
釋 疑
僧伽藍,全名作僧伽藍摩,譯義為僧伽(出家眾)共住之園林;如寺院庵堂,茅草屋或精舍等皆是。
諍法,惹諍議之法;多為自我揣摩佛意,未曾深入勤習之法師。
師,於修養具足教化眾生之能,於年歲有大小;故說巧事師長,以學習善法為旨趣,切勿以大小而分別。
不退法,即言求請出家,心誠意堅;不可稍有違逆,心生障礙,動輒出爾反爾,不僅自傷嚴重,於僧團造成毀損,為出家非兒戲故。
經 文
剃除鬚髮 當願眾生 永離煩惱 究竟寂滅
著袈裟衣 當願眾生 心無所染 具大仙道
正出家時 當願眾生 同佛出家 救護一切
自歸於佛 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 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釋 疑
出家眾,虔誠堅定,如同悉達多,為生老病之眾生,度一切苦厄;故說同佛出家,當知是大丈夫之行為;亦如諸佛菩薩之胸懷,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之心,為眾生,守護救度,令利樂,饒益無量。
出家僧尼,於任何時空因緣,務期常念佛、法、僧三寶,恭敬供養;為紹隆佛種,廣弘佛法,稱頌佛僧,必須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方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經 文
受學戒時 當願眾生 善學於戒 不作眾惡
受闍黎教 當願眾生 具足威儀 所行真實
受和尚教 當願眾生 入無生智 到無依處
受具足戒 當願眾生 具諸方便 得最勝法
釋 疑
學戒在不侵犯,不作眾惡;莊嚴身、語、意,以至學習善法,常住清淨。
阿闍黎,譯義為導正行為者,包括教授,軌則師範等義。
和尚,新疆稱出家僧尼之尊名,意為可親近的老師;其正確發音,應作「合上」,是傳授知識經驗,並可依賴的聖者。
經 文
若入堂宇 當願眾生 昇無上堂 安住不動
若敷?座 當願眾生 開敷善法 見真實相
正身端坐 當願眾生 坐菩提座 心無所著
結跏趺坐 當願眾生 善根堅固 得不動地
釋 疑
堂宇,行修演法之所;凡僧尼於冬夏二季中,結夏學戒律,冬令習禪聽經;主持者,悉以昇座方式,亦如後期於中國之各種法會,促令僧尼,增長戒定慧三無漏之學。
真實相者,即法之真諦義;也就是佛世尊開示之法,其法之真相。
菩提座,菩提是「覺」的意思;稱菩提道座,即行者常住菩提,修治覺道;亦如世尊,住菩提樹下,設菩提座,發願「若不得正覺,誓不起坐」,終究得第八不動境地之成就。
經 文
修行於定 當願眾生 以定伏心 究竟無餘
若修於觀 當願眾生 見如實理 永無乖諍
捨跏趺座 當願眾生 觀諸行法 悉歸散滅
下足住時 當願眾生 心得解脫 安住不動
釋 疑
定,以不亂為旨趣,在調伏身心,清淨業垢,入達涅槃;若修觀法,得見實相真如,永無對恃與諍議之獨頭意識;即所謂觀行無常,諸法無我之勝境界。
下足安住,於心行處,即得解脫;亦即凡所有起心動念,與生死攸關,與道相應,安住清涼而不動搖。
經 文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著下裙時 當願眾生 服諸善根 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 當願眾生 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 當願眾生 獲勝善根 至法彼岸
釋 疑
學佛行者,舉手投足,心念不捨離生出死,勤習無上善法。譬如衣著之時,無論是任何時空,維護心念;檢視善根之發揮,不足時,當生慚愧,增上時,莫使散失;唯有善根善作,清淨垢染,到達法的彼岸,才是行止威儀之正軌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