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著僧伽黎 當願眾生 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 手執楊枝 當願眾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 嚼楊枝時 當願眾生 其心調淨 噬諸煩惱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24期2017年9月

325期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

淨行品第十一

 

  經  文

   著僧伽黎 當願眾生 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

   手執楊枝 當願眾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

   嚼楊枝時 當願眾生 其心調淨 噬諸煩惱

   大小便時 當願眾生 棄貪瞋癡 蠲除罪法

     釋  疑 

  僧伽黎、又稱僧伽祇,譯作「重或合」,是僧尼三衣之一;係以割截布疋,而後重合之袈裟;於譯義言,應作淨衣或複衣,亦即今人所稱之二十五條大衣。

  楊枝,又名齒木,印度早期,多用來作清潔牙齒;緣起於古印度之風俗,邀客來家,即贈送齒木一截,香水一杯,意在祝福健康,表示誠懇歡迎。後來,供養諸佛菩薩,以及天主、天王、天神、眾神等,皆用楊枝淨水;於梵密中,亦用來灑淨,灌頂加持。

  嚼楊枝,佛戒律中,是威儀要務;因楊枝味苦,以其性調理內臟火氣,並除口臭;於中國叢林寺院中,每單日,得嚼楊枝半指長,其義如上舉。

  僧尼入廁,律儀中應唱:如廁除垢,當願眾生,棄貪瞋癡,蠲(捐)諸罪惡。

     經  文

   事訖就水 當願眾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洗滌形穢 當願眾生 清淨調柔 畢竟無垢

   以水盥掌 當願眾生 得清淨手 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當願眾生 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

     釋  疑

  事訖就水,於持事之後,必須淨手;洗滌是除穢,旨在清淨肢體,於受持佛法,表示恭敬。譬如以水洗面,冀求能得清淨法門,永遠無垢無染污。

    經  文

   手執錫杖 當願眾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執持應器 當願眾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發趾向道 當願眾生 趣佛所行 入無依處

   若在於道 當願眾生 能行佛道 向無餘法

     釋  疑

  錫杖具多名,有鳴杖、智杖、聲杖、法杖、禪杖等,名異作用不同。如鳴杖,用於行腳,道途中振錫發聲,意在警示蟲蟻遠離,表慈悲心;聲杖在托鉢沿化時,示諸供養者,有「乞食通告」之意。智杖用於昇座演法,或行法儀之時,頗具「鎮壇肅靜」之意,法杖同如此意。禪杖在禪堂使用,以震杖發聲,警示與會行者,莫昏沉,莫妄想,勿雜念;提起正念,正思惟,入菩提道。

  應器,即是應量器,俗稱作鉢;飯食時,沿化盛貯飯菜之用,旨在天人供養,當精勤於佛道;故又稱作如來應量器,大小容量,依個人飯食之量而定。

  發趾即是行腳,僧尼四處參學,多以步行;意在學他之優,補個己之劣,也就是博學多聞,匯集知識經驗,培養大智慧,趣入依處而無依處。

     經  文

   涉路而去 當願眾生 履淨法界 心無障礙

   見昇高路 當願眾生 永出三界 心無怯弱

   見趣下路 當願眾生 其心謙下 長佛善根

   見斜曲路 當願眾生 捨不正道 永除惡見

     釋  疑

  行走路上時,心念如履法界,平順而無障礙。若遇上坡,以出三界心,勇往直前。若是下坡,以謙下心,長養善根。若是斜彎曲路,警察心意偏邪,堅持正道,去除惡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