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36期2018年9月
現在菩薩比丘、比丘尼要做佛陀的代言人,往往談淨土就把西方極樂世界當作唯一的淨土,否定了其他的淨土,甚至認為其他的九大學派都沒有用,可是他忘了一個問題,這都是佛說的
圓覺之道第四十二集(下)
幼稚園的老師都還要受幼保教育,如果要當國小老師,像早期有師專,現在叫做師範學院了,必須要有專業訓練才夠資格當老師,何況老師還有幼稚園、國中、高中、大學,甚至於研究所,同樣都叫老師,但具備的修養卻完全不同。身為人天師範的菩薩比丘、比丘尼,究竟能教什麼人?要看本身的修養到什麼程度?也就是具備的條件如何?現在的佛教幾乎不管是「自利利他」或「自度度他」,就像是在大拼盤。為什麼?以介紹佛法來看,至少到目前為止最起碼也有所謂的十大學派,十大學派等於是十大宗旨;現在菩薩比丘、比丘尼要做佛陀的代言人,往往談淨土就把西方極樂世界當作唯一的淨土,否定了其他的淨土,甚至認為其他的九大學派都沒有用,可是他忘了一個問題,這都是佛說的。
佛為什麼要說這麼多?以十大宗旨而言可以發現,眾生有不同的病,佛法有不同的藥可以去治那些病,所以絕對不能一味單方。我常說釋迦牟尼佛不是一個單方郎中,八萬四千法門可以治八萬四千種病,為什麼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大醫王?醫的是什麼病?不是一般人所謂的醫生能去醫的病,佛陀超越了這一種。當然關係到人一般的病,不是釋迦牟尼佛不會醫,只是沒有那種藥物的治療,他是在道理方法上作分析,去化解人的病。假使看到自己的手脫皮、長水泡這種跡象,佛陀在道理方法上會提出來,說這是一種病,但他不會說你要用什麼藥去治,只是幫忙分析缺少什麼樣的營養。如果以世俗的醫生而言,開個藥方然後去吃藥,就可以把病治好,佛陀是不是也有藥方?這個藥方是什麼?要自己去配合需要,治好你的病,不是給你一個藥方,照單去抓藥。
譬如現在最流行的,說是遇到了不乾淨的東西,又是什麼東西附身、什麼冤親債主找上門。不錯!這也是眾生的病,但現在的菩薩比丘、比丘尼用什麼方式去治這些病?就會叫人做功德,做什麼布施、供養、念經或拜懺,這是釋迦牟尼佛開的藥方嗎?問題出在哪裡?因為這些菩薩比丘、比丘尼只是用自我意識而在說佛法,不是真正佛陀的代言人,真正要做佛陀的代言人,於「奢摩他」、「毘婆舍那」以及「禪那」三種清淨的行法,在「戒定慧」三無漏學的前提下,必須相互之間去調整原來的缺失,慢慢的讓缺失愈來愈少,少到什麼程度?最後沒有缺失了,然而沒有缺失就好了嗎?「好」還不夠,要愈來愈好,好到什麼程度 ?最後連「好」都是多餘的了,當中從開始到結束就有漫長的過程,現在常常是取頭截尾,中間往往都不在意,等於畫個像,只畫個腦袋或只有手腳,沒有整個身體,實際上一個人沒有五臟六腑怎麼生存下去?
我不是目空一切,好像在責備什麼,的確不要忘了身為菩薩比丘、比丘尼,不只是要做人的老師,還要為天的老師。人的老師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何況還要做天的老師,但是難不難?並不難,為什麼?你能把釋迦牟尼佛所遺下來的道理、方法,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力量,照這些道理方法去認識與了解,在現實生活中去體會與發現,照著去做,久而久之也會有這種修養。也就是有多少修養就有多少智慧,就能表現多少力量,可以饒益多少眾生!所以不只是認識,還要真正照著去做,從修行到達某種修養,而且修養還要不斷的提昇,千萬不可以認為出家了,頭髮剃了、衣服換了,也受戒了,甚至也有做早晚課,有閉關、靜坐,如果認為這種方式就是在修行,根本對釋迦牟尼佛太陌生了!所以對釋迦牟尼佛要了解,直到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絕不是自以為是到達了!
釋迦牟尼佛在不同的經典裡面常會提到「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自己什麼好處都沒有得到,卻說已經得到了;自己根本沒有證到道的果,反而認為已經是什麼了!釋迦牟尼佛講這種人有兩類,一類停於聲聞沒有機會增上為菩薩;再一類停於聲聞卻認為自己已經完成「得了」、「證了」。其實相反,他還是繼續在造作,最後退墮三塗。所以這兩點對菩薩比丘、比丘尼而言,應該引以為誡,因為學戒、學定、學慧絕不是什麼言語、文字能成就的,還涉及到「奢摩他、三摩缽提與禪那」這三種清淨的法。在現實生活中,怎麼樣去認識了解、去體會,還能發現些什麼,若能發現就有突破的本錢;所以我常說「要把佛法融合在現實生活裡」,去認識、了解、去發現。發現什麼?不是發現別人,而是發現自己,最後要能突破自我,才有機會見道,否則見的不是道,還自以為是!
現在所談的都是圓覺之道,當然並不表示這就是菩薩比丘、比丘尼的標準,至少要往這條路走,而且不斷的提昇。剛開始不可能一下就怎麼樣,但是日積月累,久而久之就可以達到圓滿覺悟的境界。就像人一樣,從母胎出生,一個嬰兒慢慢成長,成為兒童、經過少年、青年、中年以至老年,一直到死這當中,不都是慢慢走過來的嗎?不都是慢慢成長的嗎?難道真正像漫畫裡面的桃太郎,一生下來馬上就成長了,那叫做神話!學佛談所謂的頓悟、漸修,很多人只在乎頓悟,不在乎漸修,沒有漸修怎有機會頓悟呢?漸修就是慢慢的,不斷的去精進、去修行,學佛沒有捷徑也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現在的人都希望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一條捷徑,一下子就可以到達某一種程度,完成某一種果位,真是經典上講的「癡人說夢」,不可能!
我常講現在的人尤其是學佛的人,好像每個都比釋迦牟尼佛聰明,釋迦牟尼佛反而比我們笨,但又尊釋迦牟尼佛為師,不是很矛盾嗎?所以這都是學佛者要把握的,尤其是菩薩比丘、比丘尼,不要忘了是佛陀的代言人,必須要深入經藏,化佛陀的智慧為自己的智慧,才夠資格做代言人。「圓滿的覺悟」,以圓覺之道而言,不只已經在走,而且離目的地愈來愈近。當然,圓覺之道首先得跨出第一步,先看看第一步是不是真正跨出去了?如果跨出去了又到達什麼程度?就像我講的,以「戒、定、慧」為前提;以「奢摩他、三摩缽提與禪那」三種行法來下手,如果已經進入到四地,還想成就四地提昇的話,這可不是一般所想的,即使要現「菩薩比丘、比丘尼」相,也不是那麼容易!
所以古人說:「修養到什麼程度?」則回答:「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實最知道的還是自己,假使是在業的力量下過日子,所知道的自己完全還是自我意識;如果經過不斷的修行,具備了修養,甚至修養愈來愈高,顯現出來的舉手投足,睜眼豎耳,幾乎都能使人得到利益。所以千萬要把握,菩薩比丘、比丘尼是人天師範,一定是從修養而成就的,不是口頭而說一說就認定了,這是整個圓覺之道,依於《圓覺經》只講它的一些法要、重點而已。我沒有完全照著經文來解釋,因為任何一部經它都有它的道理與方法,教我們如何下手,怎樣慢慢去提昇修養,最後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圓覺之道就介紹到這裡。
下次要介紹在中國的菩薩比丘中間蠻有修養的一位大珠禪師,他講的《頓悟入道要門論》,可是我只把它當成一個藍本,真正要介紹還是講「從漸修到頓悟」。講「頓悟」是怎麼樣形成?「漸修」可以達到什麼樣的境界?這當中又涉及到過去很多禪德們的成就,還有佛菩薩是依於什麼才能成就?甚至凡夫眾生要怎麼樣去著手而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