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語書摘 八識的認識

    了別,在唯識學叫做識,具有認知的能與所;於能而言,屬於造作之現行,於所而言,屬於已成之種子;此能與所,各具因緣,分別因果。

  • 文:出處:雲語書摘期數:336期2018年9月

雲語書摘 八識的認識 /潛
 
   所謂識,也是心的異名,包含了「了別」的意義,基於心對境而生分辨的緣故。《止觀》謂:「對境覺知,異乎木石,故名為心;次心籌量,故名為意;了了別知,故名為識。」
 
   八識,指的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是由眼耳鼻舌身五根與色聲香味觸五塵相接觸以後,發生汙染情識作用,如是轉而成識,共為八識。
 
   五根的眼根是視神經,耳根是聽神經,鼻根是嗅神經,舌根是味神經,身根是感觸神經。
 
   五塵的色塵是眼之境,是一切色與相的物質。有顯色、形色及表色;顯色如青黃赤白,形色如長短方圓,表色如取捨屈伸。聲塵是耳之境,凡聲響音韻等。有執受音聲、非執受音聲、俱因聲;執受因聲如手相擊、語言等聲,非執受因聲如風入林、船駛水等聲,俱因聲如手擊鼓、嘴吹號等聲。香塵是鼻之境,凡香臭等氣氛。有好香、惡香、平等香;好香如香水、香粉,惡香如糞便、腐爛物,平等香如石、冰等。味塵是舌之境,有酸、甜、苦、辣、鹹、淡等。觸塵是身之境,粗、細、軟、硬、冷、熱、寒等。
 
  八識聚於一身,前五識是依五根五塵相應而有,六識導引而入,及至我意識﹙末那識﹚而生染著;種子生現行,是來自阿賴耶識所藏的種子,現行薰種子,是源自前六識的造作而成。所以:
 1、眼識了別色塵。
 2、耳識了別聲塵。
 3、鼻識了別香塵。
 4、舌識了別味塵。
 5、身識了別觸塵。
 6、意識了別法塵,法是依於五根與五塵相應而生起的作用。意是思想之動,為浮根,不具主觀或客觀的自我意識。
 7、末那識即我意識,是主宰,思量我癡、我愛、我慢、我見。
 8、賴耶識即如來藏識,有能藏、所藏、執藏,乃含藏一切諸法種子,是有漏和無漏一切有為法的根本。
 
上白下雲老禪師在《唯識心理學》說:了別,在唯識學叫做識,具有認知的能與所;於能而言,屬於造作之現行,於所而言,屬於已成之種子;此能與所,各具因緣,分別因果。例如知識:能知不一定知徹,教育的不同;所知不一定相同,修養的不同。例如經驗:能知,是現行的造作;所知,是種子的發動。
 
   以八識而言,依能知與所知的條件,各別具有不同的因緣法則,產生不同的因果關係。例如能知:依於五根與五塵的接觸,得第六識的相應,由根塵轉變為法塵,確定第七識末那的認知因;當第七識認知以後,隨即轉變成智,也就是於能知的條件之下,完成現行果,歸入第八識能藏之室;這是能知的,屬於現行的造作因緣,形成現行熏種子的因果關係。
 
   例如所知:當第七識認知之時,必然有熟悉和陌生的兩種現象;陌生的,從能知的現行而造作新熏種子;孰悉的,則發起於過去造作的已有種子,這是所知的,來自第八識所藏的現行因緣,展現種子生現行的因果關係。
 
   第六意識是思想或意念的工具,仰賴第七識我意識的執著,從而發動情感的變化。第七識末那是梵語,意為「我意」,是我執和法執的根本。基於「心」依集起,「我」為造作的實際狀況,一切「主宰」的能力,完全發動於「執著」所致。以「執著」的能所關係,無論是我執或法執,均為「我」的造作現象;造作的力源,如果沒有「外緣」的導引,「內業」的激發,其「我」必無「能所」的效用,是處在「寂靜」的狀態中。
 
     所謂外緣:當第六識依根塵接觸,相應而生了別,回歸至第七識確定作用;以第七識收到這外來的訊號,必然有陌生或熟悉兩種現象的發生。陌生的是第八識裡無此經驗,也就是以前沒有造作過;第七識隨即主使第六識,再次運用「根能」和「塵所」,命其能所相應,完成造作之功;即所謂的現行熏種子。那熟悉的是第八識裡有此經驗,也就是以前曾經造作過;第七識隨即告訴第六識,這種根能塵所是甚麼,同時確定分別作用,反應其造作的結果;即所謂的種子生現行。
 
  所謂內業:從陌生與熟悉的差別相中,分別有經驗與未經驗的不同;以已經驗來說,便是內業的存在現象。所謂造作成業,作用的結果。造作就是行為,任何感性或理性的行為,生起作用之後,必定產生一種結果;凡所有的結果,佛法中稱之為業。因此,種子是發動的業因,現行是造作的業果;二者既定作用,盡皆藏入第八阿賴耶識中,形成有情眾生的內業。
 
   就這樣,外緣的導引,內業的激發,啟動我意識的運作,構成我為主宰的造作力源;包括了我的自主,法的效用,凡一切的執著和汙染等現象。
 
   梵語阿賴耶,釋義為「藏」,含藏一切因事或理的造作所形成的種子,頗具知識與經驗的蘊藏之功;眾生於事物或道理經歷之後,為何不會消失,總能有處追索和尋思,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記憶」資料庫。然而,阿賴耶的語意甚廣,有室﹙就像是巢,是宅﹚、心﹙以積聚和集起,組織知識,累積經驗,構成業的種子;從無始以來,不斷造作,才有心動而生諸法﹚、所知依﹙依第七識造作時,分別染與淨各類業因,知諸法而依止者﹚、種子﹙造作的事物或理諦,完成效用的結果;包括善、惡、無記的種子,盡都藏入其中﹚、異熟﹙藉外緣的機遇,引發善或不善的報應;包括生老病死等許多無奈的,走向死亡或毀滅的道路﹚;無垢﹙本具菩薩因或佛因,乘願再來人世;雖住五濁惡世,看似承受垢染,其實本性清淨,毫無所染﹚、現行﹙就是依種子業因,受現行感報﹚等各種異名。
 
   又以八識了別作用來說,具有三種殊勝功德:
 1、自性分別:不依比量、揣想而自能識辨外境,是指現前的直覺而言。
 2、計度分別:依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推量而起分別作用。
 3、隨念而別:追憶過去的事事物物,而加以考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