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88) 認識五臟--宣明五氣篇

氣血、經絡、與健康(88)
認識五臟--宣明五氣篇(續)

 

 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

 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是謂五發。

 

五臟發病的現象:腎主骨,為陰臟,故謂陰病發於骨;心主血,為陽臟,故謂陽病發於血;脾主肉,為陰臟,故謂陰病發於肉;肝對應春,為陽臟 (陰中之陽),肝病的根源在冬;肺對應秋,為陰臟 (陽中之陰),肺病的根源在夏;以上是五臟之病所發的現象。

 

  對於陰病發於肉,在五勞所傷中,有久坐傷肉的論述。讀書人經常久坐思考問題,或長坐在電腦前工作,容易傷脾、傷肉。有位中醫師 (潘同菋) 利用經絡儀測量經絡能量,測得教授、工程師、作家等人的脾經能量偏低,說明了久坐、長思,對脾是不利的,容易引發脾的問題。肝主升發,若是冬天所藏不足,到了春天,就會升發不夠;種子少,能升發的幼苗就少,因此說肝病發源於冬。例如登高山,儘量不要在冬季進行,高山冰冷,寒氣太重,耗費太多的氣血去對抗寒氣,這會使得體內的精氣儲存不夠,來年春天肝氣升發便不足,易引起肝方面的疾病。肺對應秋季,怕寒,夏天陽氣最盛,是驅寒的最佳季節,在夏天若沒將身體累積的寒氣多趕走一些,到了秋天以後就更容易受寒。因此,夏天多運動、多流些汗,能將體內的寒濕之氣帶走,這對於肺、脾都有正面的效益。

 

 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痺;

 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瘖;

 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為五亂。

 

五邪所亂指的是:邪氣侵入陽分,會導致人發狂;邪氣侵入陰分,會導致痹証。邪氣搏擊陽氣,會造成頭部疾病;邪氣搏擊陰氣,會造成瘖啞之病。邪氣由陽入於陰,無明顯症狀;由陰出陽,則有顯著症狀;以上這些為五亂。

 

  邪氣侵入體內陽氣較盛之處,會因對抗而產生狂燥不安的症狀;風寒濕等邪氣侵入陽氣不盛之處,會成為邪氣聚集區,進而產生經絡不通則痛或麻木的現象。邪氣由陽分入陰分,例如傷寒感冒,寒氣由太陽膀胱經、少陽膽經進入太陰脾經後,並無顯著症狀,感覺可能只是四肢較為冰冷,消化較不順暢而已。而當用藥將邪氣由太陰脾經清出到少陽膽經或太陽膀胱經後,就有邪氣與陽氣強烈對抗的諸感冒症狀。在經絡保健上,常出現不按不痛,按揉經絡穴位後,反而會有很痛的情形出現,這正是邪氣深藏在陽氣弱的地方,利用按摩手法將邪氣清出來之後,陽氣與邪氣對抗而生痛,這可說是邪氣怒放的表現。

 

 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

 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

 是謂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邪所現指的是:春天得秋天的脈象 (木為金所克),夏天得冬天的脈象 (火為水所克),長夏得春天的脈象 (土為木所克),秋天得夏天的脈象 (金為火所克),冬天得長夏的脈象 (水為土所克),這些都是為邪氣由陰出陽,故病証反復出現,為難治之病,這稱為五邪,都是同一命運,很難醫治。五臟藏精氣而不泄,若是某臟脈象呈現出相克之臟的脈象,代表該臟的精氣已極為虛弱,併入的精氣又為克己之氣,所以成了難治之病。

 

 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

 是謂五臟所藏。

 

五臟所藏的心神: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這些心神為五臟所藏,又稱五神。靈蘭秘典論提到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是生之本,也就是說心是一期生命之本,常駐於心,心包為其相使,而藏於肝的魂是“隨神往來者”(靈樞本神篇) 。心主血,肝藏血,而肺主氣,脾運化水谷精華,腎藏五臟之精氣,血為陰,氣為陽,人的所有心理、生理方面的活動,都需要氣血來供應,而心神及隨神往來的魂,則藏於血滙集之處。

 

  這一段文字雖然簡潔,但隱晦難解,故解說紛紜。根據百度百科對五神的解讀,心神主宰生命的活動,魄主本能性的一些較低級的精神活動,像反射動作和四肢運動等。意主要“指意識、回憶或未成定見的思維”。魂則“指一些非本能性的心理活動”,並舉張景嶽把夢幻、想像等視作魂之用。志則指“意志和經驗的存記”。這段文字指出了身與心的一些關連,以思考問題為例,當心神決定要思考一件事情時,就由藏於脾的意神思考,需要用到過去的記憶時,就由藏於腎的志神由腦部髓海中取用。思考時,經常性的存取腦部過去所藏的知識經驗,會使得我們認為是用腦在思考,但由五神的觀點來看,思維的進行牽涉到五神的運作,至少包含心、意、志等三神。若是經常性的胡思亂想,則心、意、志等三神忙亂,常虛耗心、脾、腎等三臟的氣血,可說是十分傷身的。

 

 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

 是為五主。

 

五臟與皮肉筋骨的關係為:心主血脈,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腎主骨,這些稱為五主。這與五臟生成篇中的心之合脈,肺之合皮,肝之合筋,脾之合肉,腎之合骨是一致的。就保健而言,這段文字是十分管用的,例如常抽筋的人,問題常出在肝氣血的不足。當人在一段時間太累後,肝的氣血一時補不上時,筋就失了滋養,就容易有抽筋的現象,這時最重要的是休息,讓肝的功能恢復正常。又例如感冒畏寒,有時寒氣在皮肉層 (絡脈),有時在經絡 (分肉間) 穴位間,因此在感冒保健上,取背部、項部 (後頸部) 時,除了經絡穴位外,我有時會抓取附近的皮肉。有一次,有位同事感冒沒好,他自己會作經絡按摩,但按了多時,感冒畏寒現象並未緩解,當我按了他背部、項部肌肉時,他覺得很痛,但痛過後,畏寒的現象就緩解許多,可見這次寒邪是聚在皮肉層,抓了它就很快散去。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

 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五勞所傷指的是:久視會傷血,久臥會傷氣,久坐會傷肉,久站會傷骨,久行會傷筋。所謂“生病起於過用”,過度使用是導致生病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軟體工程師整天盯著螢幕,這是十分耗血的,我過去寫程式時,也常整天盯著螢幕,年輕時尚無不適的感覺,但到了四十幾後,到了晚上八、九點鐘,眼睛就紅了,人也感覺疲累了,這正是久視傷血導致肝過勞的現象。如今已是個小老人,肝的氣血比較不夠了,有時開車到南部時,一開二、三個小時,最累的不是筋骨,而是眼睛,因此中途休息一下,讓眼睛、肝得到休息,再開就感覺好很多。

 

  久視傷血,心主血脈,血因久視不夠用時,心臟就要更用力的把血打出去,會對心臟造成過勞的現象,這時最好是休息一下,讓肝血能補充過來,以免影響心與肝的功能。動能生氣,久不動時,陽氣不足會造成氣血不足的現象。我的一位高齡長輩,九十餘歲時,還能一次走十餘公里的路,但一次感冒住院後,一個星期沒動,出院後,竟然沒力走路了,可見久臥傷氣對老人家的傷害有多大。因此,我在保健時,若有諸多酸痛問題,我一定先處理腳的部份,能走動,就能生陽氣,一旦不能走路,那人的退化就很快了。

 

 五脈應象:肝脈弦、心脈鉤、脾脈代、肺脈毛、腎脈石。

 是謂五臟之脈。

 

五脈應象指的是:肝脈微弦,心脈微洪,脾脈微緩,肺脈微浮,腎脈微沈,這是五臟的脈象。肝脈應春,因此脈象微弦;心脈應夏,因此脈象微洪;脾脈應長夏,因此脈象微緩;肺脈應秋,因此脈象微浮;腎脈應冬,因此脈象微沈;因四時不同而顯示不同脈象,是正常的脈象。

 

 本篇歸納了許多五臟的功能,對於認識五臟有諸多幫助。尤其是提到了身心間的關係,其中五精所并為五臟虛弱時併入他方精氣時,不同臟腑會產生不同情志上的問題;而五臟所藏則指出了五臟與五神之間運作的關係。雖然我對這些知識一知半解,但覺得對身心健康而言十分有價值,例如五臟虛弱時,會影響人的情識作用,直接產生喜、悲、憂、畏、恐等感受,而導致一些負面的思惟,這對於五蘊調養會有一些理解與助益。黃帝內經在認識五臟方面,提供了相當多的知識經驗,值得慢慢品味,雖然有些內容隱晦難解,但精華處就常在這些難解處,值得花點時間多看、多想這些古人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