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4期2019年6月
《安士全書》也說善願:經過市鎮,願家家豐衣足食;經過鄉村,願年年風調雨順。看見人家父子,願他們慈孝;看見人家兄弟,願他們友愛。
從佛法看故事 醫者算命 /芷
故事:或見醫者,問以生意如何,答曰:「不要說起,都被算命先生誤了。囑我:『有病人家莫走。』」《笑林》
本文的大意是:有人遇見一位醫生,問他行醫的收入怎麼樣?醫生回答:「別說了!都被算命先生給耽誤了。算命先生囑咐我:『有病人的家你千萬不能去。』」
醫生本是醫學知識的專業者,但這篇寓言中的醫生卻相信算命先生的胡說八道,猶如佛陀所說的,「眾生是可憐憫者」。
多少迷信於命運的人,總認為事事順利的享有者,盡是一些天生寵兒,命運註定了就是有錢有地位的人物;於是一昧地怨天尤人,往往不滿現實,時常製造是非紛爭,甚至為了強烈的嫉妒與欲望的滿足,偷搶扒竊,鋌而走險,自以為理所當然地達到了欲望的滿足。卻從來不願深入探討,冷靜觀察,去發現那些生活優裕的人,除了極少數是祖德餘蔭,那一個不是兢兢業業,奮發淬勵,克勤克儉地創造自我,突破自我,在時空中艱苦耕耘而獲得的成果。
《集福消災之道》提到范仲淹說:「我每天晚上就寢的時候,必定會計算一下今天國家給我的俸祿和我今天白天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相稱。如果相稱的話,我就能安心入睡;如果不相稱的話,就會感到慚愧和羞恥,整個晚上不能安睡。」
范仲淹是宋朝文學家,他在「岳陽樓記」中的兩句格言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至今廣為傳誦。他做了幾十年的官,生活卻非常節儉,然得到他資助的人則難以計數。他在蘇州買了一所「南園」,打算住在那裡。一天,一位風水先生對他說:「此屋風水極佳,後代必出公卿。」
范仲淹心想: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只有自己一家人享用有什麼用?應該讓大家共同享用,多出一些人才為國家做事才好。於是,他把南園貢獻出來,改建為學堂,讓蘇州許多子弟都在那裏讀書。後來,蘇州真的是人才輩出。
在《見聞錄》記載有一對夫婦,養了一百多隻鵝。一天,鵝吃了鄰居的稻穀,鄰居盛怒之下,打死了五十多隻。女主人看到那麼多鵝慘死,很氣憤,但回頭一想,如果到衙門告他,雖能勝訴,可是要花費很多,而所有的鵝也不值那些錢。鵝雖死了,還是有用處,何必爭那口氣呢?今天丈夫又喝醉了,如果讓他知道,肯定會動起手來打架,不如暫時忍耐,讓家僮收回死鵝。
第二天,丈夫酒醒了,卻聽到那位鄰居暴死的消息,「好好的一個人,怎麼就沒了呢?」丈夫甚為驚訝!妻子就把昨天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他。丈夫感慨地說:「如果妳昨天把情況告訴我,我乘著酒勁兒,肯定會動手打他,那樣不就出人命嗎?」於是,將親友召集家中,當眾拜謝妻子。
《本事經》謂:一個人泛舟順河而下,岸上有人聲嘶力竭地喊道:「不要快活地往下游去啊!下游有洶湧的波濤,有漩渦,又是鱷魚和可怕的夜叉所住的深淵。若一直下去,必定會死。」
「河流」,比喻為愛欲生活。
「快活地往下游去」,比喻為執著於自身。
「波濤」,比喻為瞋恨心。
「漩渦」,比喻為欲樂。
「鱷魚與可怕的夜叉所住的深淵」,比喻為因罪惡而毀滅的生活。
「岸上的人」,比喻為佛陀。
《安士全書》也說善願:經過市鎮,願家家豐衣足食;經過鄉村,願年年風調雨順。看見人家父子,願他們慈孝;看見人家兄弟,願他們友愛。
遇到窮人,願他早得貴人相助;聽到疾苦,願他早日恢復健康。
看見別人有得,就如自己有得;看見別人有失,就如自己有失。
自己得到飲食,願天下的飢餓者都能夠吃飽;自己得到衣裳,願 天下的寒冷者都得到溫暖。
以上只是世間的善願而已,不過是人天福報,不能拔除一切生死的根本。因此,學佛的人不可不發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經上說:修行不發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種,縱然時時刻刻發著世間的善願,經過無量時劫,不如暫時發一次菩提心。菩提心即是覺心,所覺何事?就是覺「貪瑱癡」的凡夫心,而體悟「戒定慧」的正道心。發之一字,是指覺知自己是眾生,而去發心度脫。佛說:「眾生皆有佛性﹙覺悟的本能﹚」,去發心把佛性顯現出來。
不過,發菩提心必須依序漸進,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業。首先自己要在修習佛法上下功夫,有了救度眾生的條件,才能從事菩提心願的事業;在實踐的時候,不必計較成果或功德,由小而大,由窄而廣,所謂積沙成塔,那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