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5期2019年7月
有的福樂安享,逐漸孤傲,甚至作威作勢,氣象盡在財勢之上,行為多屬損人利己;因此時久包禍,待到福盡了,苦報隨之降臨;同時,以前的歡樂自然消失,甚至反求於他時,所得盡是冷漠與卑棄,及嘲笑和諷謔的回歸。
從佛法看故事 亡賴附鬼 /芷
有楚鬼降於齊,曰:「天帝命我治若土,余良威福而人。」眾愕然,共命唯謹,祀之廟,旦旦蔫血食,跪而進之,將幣。
市井亡賴附鬼益眾,以身若婢妾然;不厭,及其妻若女。鬼氣所入,言語動作與鬼無不類,乃益倚氣勢,驕齊民。凡不附鬼者,必譖使之禍。齊民由是重困。
天神聞而下之,忿且笑曰:「若妖也,而廟食於此,作威福不已!」為興疾霆,碎其廟,震亡賴以死,楚禍遂息。《伯牙琴˙二戒學柳河東》
本文的大意是:
有一個楚地的惡鬼降到齊地來,謂:「天帝派我來統治這塊土地,我能對你們降禍或賜福!」人們很害怕,只好小心地聽從,並將鬼供奉在廟裡,天天殺畜生祭祀,並拿錢財跪著奉獻。
街上一些流氓無賴紛紛依附惡鬼,把自己的身體當作奴婢賤妾一樣,又把他們的妻子和女兒供它使喚。因鬼氣侵入,他們的言語行動,都和惡鬼一模一樣。於是,他們便依仗鬼勢,加倍驕橫於齊地的百姓。凡是不肯依附鬼勢的人,他們必定要進讒陷害,使之遭禍,齊地的老百姓因此陷入了沉重的災難裡。
天神聽說了這件事,從天降臨,憤慨而譏笑地說:「這樣的妖魔鬼怪,竟然被供在廟裡,享受著人們的奉祭,而且還作威作福!」說罷,就發出迅猛的霹靂,劈倒了廟宇,震死了所有的流氓無賴,從此楚地來的鬼禍便被平息了。
這是寓言故事,此中塑造了三種形象:
一是惡鬼:它強侵人地,暴戾恣肆,作威作福,為非作歹。它代表一種邪惡的東西,理應受到揭露和驅遣。
二是無賴:他們賣身求榮,為虎作倀,與惡鬼狼狽為奸。這是愚癡、頑劣的人。
三是天神:代表的是一種正義的力量。
在人類的歷史中,充斥了多少的善與惡的故事,例如《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整軍經武,發展生產,鼓勵工商,扶危濟貧,又選賢任能,治理四方,由是齊國大治,萬民歸心,兵糧充足。齊桓公採納了管仲「尊王攘夷」的策略,尊崇信義,會盟各國,稱霸諸侯。
在北方,幫助燕國擊退山戎,還依禮制割與燕國土地,贏得了各諸侯的信從;又救邢復衛,名聲大振,各諸侯國紛紛歸附。在南方,聯合八國軍隊討伐恃強凌弱的楚國,解救了鄭國的危難,鞏固了霸主地位。周襄王賜齊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輅,並尊稱他為「伯舅」,見王不拜,可謂榮耀至極。齊桓公三十五年所苦心追求的,於今都已達到,因而心滿意足,不再有什麼雄心壯志,將政事全部託付給管仲,自己便在宮中享起了清福。
齊桓公一向好女色,除正夫人三名、如夫人六名,又搜羅二百多名美女在後宮。他命工匠在後花園裡造了一條街,二百多名美女各居一宅,令宮女、太監們在街上做各種生意,他就整天在街上廝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天天娶新娘。跟他胡鬧的近侍中,有三人最受寵愛:一個是廚師易牙,一個是太監豎刁,一個是弄臣開方。
一年冬天,管仲病得嚴重,齊桓公去探望,談起國事,問:「仲父萬一不起,國政可托何人?」管仲說了些老臣,都不合桓公心思,他只想找個聽話的角色,於是問:「易牙如何?」管仲搖頭。問:「易牙掌管我的飲食,我因未嚐過嬰兒之味偶露憾色,易牙乃烹其幼子來滿足我的願望,可見他愛我勝過自己骨肉,仲父為何搖頭呢?」
答:「人之至情莫過至親,他對親生骨肉如此殘忍,怎會對您有真愛?」
問:「豎刁如何?他自受宮刑當太監來宮中服侍我,總是愛我勝過愛自身。」
答:「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他連自身都敢傷害,何論對他人呢?」
問:「衛公子開方,放棄太子位,來齊國效力十五年,勤政至忠,未回衛國一次,連父母去世都未去奔喪,可算對我忠心耿耿了吧?」
答:「父母生養大恩都可棄置腦後,世上還有何恩德可使他留戀呢?」管仲見桓公默不作聲,嘆道:「臣將不久人世,有一事不得不對您直言,這三人千萬不能重用,他們一旦得勢,齊國必亂!」
管仲去世後,其他大臣也相繼去世或退休。桓公起先對易牙、豎刁、開方疏遠了一陣,但經不住三人的阿諛奉承,又重新起用,且比以前更加依賴。三人便肆無忌憚地干預起朝政,弄得朝野人心離散。這時,後宮又因立嗣問題起了內亂,各位夫人與佞臣暗結私黨,互相猜忌。齊桓公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老而昏庸的桓公一病不起,易牙、豎刁乘機另立新君,假傳君旨,不准任何人入內探視,同時又斷了桓公的飲食。過了三天,見他未咽氣,又把服侍的人全部趕走,只在牆下留了一個狗洞般的出入口,每天讓內侍進去窺視他的生死。彌留之際的桓公飢渴難耐,呻吟輾轉,後悔沒聽管仲之言。他死後,無人料理,屍體腐爛,蛆一直爬出戶外。諸公子忙於爭位,互相攻殺。易牙、豎刁、開方為所欲為,大殺忠臣,局勢大亂。齊國一代霸業,就此煙消雲散。
佛法中說:眾生業報循環,長期輪迴生死之中;有的福樂安享,逐漸孤傲,甚至作威作勢,氣象盡在財勢之上,行為多屬損人利己;因此時久包禍,待到福盡了,苦報隨之降臨;同時,以前的歡樂自然消失,甚至反求於他時,所得盡是冷漠與卑棄,及嘲笑和諷謔的回歸。